蔡瑞云

摘要:寫話是習作的基礎。由此可見寫話的重要性。但低年級的寫話教學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很多的教師教學目標制定不明確,課堂指導不到位等都沒辦法讓課堂出彩。本文通過教學目標的設置,教學內容的選取,教學過程的進行及課堂對學生的評價等方面對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提出了一些看法。學生從寫自己想說的內容到嘗試運用積累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低年級的寫話積累對以后進入習作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要重視寫話的語言積累。
關鍵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
一 目前寫話教學存在的問題
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看似簡單,實則在實際教學中存在著有很多的問題。一是教學目標的制定不明確。上好一堂課,精準的教學目標是前提,因為教學目標規定了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學的重難點、教學策略的選擇等等。它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線,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成敗。但在實際看圖寫話教學中,很多老師對教學目標的制定并不怎么重視,有的教學目標要么過高,有的要么過于模糊。學生從寫自己想說的內容到嘗試運用積累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要符合孩子的實際情況,低年級的孩子剛接觸寫話,過高的要求容易打擊學生的自信心,而模糊的教學目標更是達不到好的效果。
二是教師在課堂指導方面不到位。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很多低年級的老師在教授看圖寫話時,很喜歡給學生設定這樣的句式:什么時候,誰在哪里做什么事?這樣的方法很容易限制學生寫話的空間,學生看到看圖寫話就直接用套的,簡單地把圖畫的內容平白地寫出來,缺乏寫話的靈動有趣和想象力。最后是教師的評價也不到位。現在的很多看圖寫話材料,都有提示,比如下圖:仔細看圖,想想故事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小鴨子怎么了?說來幫助他?他們想了什么辦法?最后怎樣了?
看圖意,故事大概是這樣的:小鴨子掉進一個坑里,大象、小猴、小鳥和小熊想辦法救小鴨子,最后的結果是開放性的,小鴨子可能得救,也可能沒救上來,只要學生能自圓其說,表達清楚就可以了。但很多時候,教師在評價孩子的寫話,都是嚴格按照題目的提示來給分,孩子的寫話也是像在回答以上問題,缺乏想象力。其實學生在寫話時,根據圖畫內容還會有自己的想像世界,而我們這么做恰恰就是在扼殺孩子的想象力。孩子的讀寫活動,都是一種潛能的開發,我們要尊重孩子的天性,激發孩子的想象力。
二 看圖寫話教學策略
(一)明確教學目標
那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如何來突破寫話教學的難題呢?我認為首先要明確目標。課程標準第一學段寫話教學目標的要求如下:一是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二是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三是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好、感嘆號。目標能否實現,關鍵是看教師的實施,教師要根據班級孩子的實際情況,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可以進行適當的調整,比如我在教授看圖寫話時,我都會加上注意寫話的格式,開頭空兩格,一個標點符號占一格,用漢字或拼音等形式清楚地表達等。鼓勵學生多品讀優秀的作品或動手操作、自己演一演等形式,喚起學生寫的愿望。
(二)寫話教材的選取
目標明確之后,就要思考教的內容了。布魯納曾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只有學生對所學內容有興趣,他們才會充滿熱情地去寫。那么我們在選材時,就要貼近學生的生活,選取一些比較有意思的寫話材料,吻合學生的心理,讓學生覺得很有趣。統編版二年級上冊安排了三次寫話,分別出現在語文園地三“最喜愛的玩具”、語文園地四“學寫留言條”、語文園地七“看圖寫話《貓和老鼠》”。這三次的寫話都很貼近孩子的生活,我們要好好利用起來。比如:“最喜愛的玩具”,學生對自己喜愛的玩具肯定很熟悉,上課時,教師可以和孩子們聊一聊最喜愛的玩具是什么,學生暢所欲言后,讓孩子畫一畫,并且給自己的畫取個名字。再向班級孩子介紹自己的畫,按從頭到尾、從上到下的順序或選擇幾個重要的部分,說說玩具的樣子和好玩的地方,師可以提醒孩子動詞的使用,哪個動詞不會說,可以通過演示,或者請老師同學幫忙。最后再寫寫喜愛的玩具。在學生動筆之前,師可以先出示范文,讓學生評一評,范文中有沒有把玩具的名稱、樣子、好玩的地方都說清楚了。孩子們一起給范文評星星。接著結合范文,學習寫話的格式,重點強調,開頭要空兩格,標點符號要占一格,表達要清晰,不會寫的漢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書寫要端正等。寫完之后,學生先自評,再同桌互評,對照范文,看看自己可以得幾顆星星。學習了“最喜愛的玩具”后,教師可以根據實際,給孩子補充相應的寫話材料,寫一寫喜愛的小動物、最喜愛的人等。
除了教材上的內容之外,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好書共讀。比如金波的《花朵開放的聲音》、金子美玲童謠詩集、冰心作品等。學生的語言是在兒歌、童謠、媽媽的睡前故事中慢慢發展起來的,他們的想象力、思考力也在這樣的文學作品中豐富起來的。詩歌、故事聽說多,孩子也會不自覺的模仿,如果讓孩子天天背誦一首童詩或歌謠,學生的語言就會發生深刻的變化,這樣學生的語文素養就自然而然地運用自如了。正如之前聽過一位名師說過:作為低年級的教師,不僅要教教材,更要帶著學生去讀經典。
最后是把繪本帶入課堂。因為繪本里有取之不盡的有趣圖畫,能幫助孩子們構建故事的內容和意義。每次的閱讀課,我都會帶著孩子們到學校的閱讀吧,一起看繪本故事。教師和孩子們先自選一本繪本,看完之后,我先和大家分享我看的繪本,我會一邊念一邊把圖片展示在孩子們面前,有時故意設置懸念,讓孩子們猜猜故事進展和結局,有時也和孩子們一起演一演故事的內容。孩子們也很積極和大家分享自己看的有趣的繪本。這不僅激發孩子們愛看書的熱情,也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孩子只要肯說、肯思考、動口表達,思維害怕打不開嗎?好的繪本,真的可以輕易喚醒孩子們優質的語言。
(三)教學過程的趣味性
當然除了選取了合適的內容之外,還需要“有趣”的教學。不管是教材上的內容,孩子課外的閱讀,在學習的過程中,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過程有趣很重要,孩子們處于一種放松和愉悅的姿態學習,效果也肯定比沉悶的課堂來得好。再者把孩子們在課堂上表現的細小優點放大,把孩子與眾不同的想法大聲地表揚出來,肯定他們的想法,這是一種神奇的力量,會極大地鼓舞著孩子。總之孩子們的寫話能力,不是老師教出來,而是孩子們自己在實踐慢慢練出來的。作為教師,我們要帶領孩子們閱讀經典,《第56號教室的奇跡》有一句話說的特別好,“不是因為我教了多少,而是我把好書擺在了他們面前”。是的,當我們把好書擺在學生面前,和學生們共讀,一切都會改變的。讓孩子們去讀,他們就學會了讀,同樣,在適宜的環境中,讓孩子們寫,他們也就慢慢學會了寫。
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看圖寫話是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習作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因此要特別重視。貼近學生生活,主題符合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熱愛經典等,都是突破看圖寫話的要點。
參考文獻:
[1]郭錦玉. 小學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策略探索與實踐[J].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12(12):50-51.
[2]胡培培. 小學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策略探索與實踐[J]. 新校園(中旬), 2015(7):14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