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莉
摘要: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直接關系到舞蹈作品的審美性,本篇論文從舞蹈作品的構思和表達階段分析,以舞蹈演員的唯一物質材料——人體動作,以及塑造人物形象所經歷的四個階段研究舞蹈演員對作品進行二度創作的重要性。
關鍵詞:舞蹈演員;二度創作
中圖分類號:J7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19) 30-0074-01
一、舞蹈表演是舞蹈形象在舞臺上的重要環節
l.舞蹈形象塑造的兩個階段。舞蹈作品和形象的塑造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是構思階段,由編導家獨立完成,編導對某一生活現象有感而發,產生創作的欲望,通過多年的藝術經驗,將創作欲望轉變成一部舞蹈作品。但是光有編導的構思是不夠的,還必須依靠舞蹈演員來進行形象塑造,將編導想要表達的舞蹈形象通過舞蹈演員的二度創作,加上舞蹈演員對于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通過演員的肢體動作呈現在舞臺上,這就是表達階段①。筆者認為,在新時期藝術高度發展的階段,舞蹈演員也可以參與到藝術構思階段,這可以激發編導更好地萌發出創作的想法和熱情,產生更多的靈感,相反,編導飽滿的創作熱情更能很好的激發舞蹈演員的二度創作,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2.舞蹈藝術構思階段和舞蹈藝術表達階段之間的關系。這兩個階段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獨立在舞蹈藝術構思階段是以編導家為核心展開創作,插上想象的翅膀,成為編導家頭腦中的“意象”;而表達階段則是以演員為中心,必須借助肢體來塑造舞蹈形象,加上自身對人物的理解,與編導最初在創作時想給觀眾呈現出來的最初的象并不是完全一致。但兩個階段又相互聯系,編導在構思階段時必須要考慮到演員的各方面的能力,也受舞臺美術,燈光,舞臺布景等各方面的影響,并不能僅僅把自身的感受和體驗放在第一位,而是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物質因素,并把它們很好的結合。而在編導家頭腦中的具有“朦朧感”的“舞蹈作品”如何展現在審美觀眾的眼前,那就必須歸功于舞蹈演員。所以兩個階段并不是絕對獨立存在的個體,而是舞蹈作品相輔相成所必須經歷的階段。
二、舞蹈演員是舞蹈作品人物塑造的核心和關鍵
1.舞蹈形象的物質材料——舞蹈演員的肢體動作。古人云:“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由此可見,人們在語言,歌唱都無法表達自身情感之時,人們的肢體動作語言變成了唯一表現人類內心情感的物質材料和媒介。舞蹈藝術是“人體律動的詩篇”,“舞蹈是通過人體有節奏的動作來塑造舞蹈形象,表現社會的人的思想情感”等,這些評價都是舞蹈實踐工作者在長期的藝術實踐和審美規范中總結出來的,也更加肯定了舞蹈演員在參與舞蹈形象塑造時的重要性,如果沒有舞蹈演員的肢體動作來作為塑造舞蹈人物形象的物質材料,那么舞蹈作品也就不復存在。
2.創作人物形象的四個階段。舞蹈演員在進行人物形象塑造時,必須經過四個階段:積累——認知——感悟——塑造。第一個階段是人物形象的積累,舞蹈演員用動作語言來展現人物形象時,憑空想象出來的人物形象并不具有感染力,而是要經過長時間對不同人物類型的觀察,積累,才能將人物形象“越演越活”。第二個階段舞蹈演員在接受到編導的信息時要產生對舞蹈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認知,實現了從“自我”走向“形象”的轉變。不同的演員對人物性格的刻畫,形象的展現有不同的感受和體驗,所以要經歷對舞蹈中人物形象的感悟和體驗便是第三個階段,不管舞蹈演員之前對人物形象有多深刻的認識,無法直擊心靈的感受和體驗人物內心的活動和心理狀態,這部作品就是不成功的,這就需要舞蹈演員賦予人物形象以強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最后一個階段是通過藝術實踐對人物形象進行塑造。在前期三個階段的堅實的基礎下,通過肢體動作性格的編創動作,一旦成型,具有一定的程式化,拋棄自我,尋求感覺,塑造出生動的人物形象。
3.舞蹈演二度創作的重要性。在一部成熟的舞蹈作品中,編導和演員有著不同的分工,作為舞蹈演員,通過肢體動作語言來塑造出人物形象是本職工作,但這種本職工作并不是手到擒來的,而是必須通過長時間的舞蹈基訓,藝術表現能力和即興的訓練,才能獲得通過自身肢體語言創造人物,創造美的能力。如果舞蹈演員一味的按照編導的要求去塑造人物形象,不加以自身的理解,那么塑造出來的形象則是“死”的,是不具有生命力和表現力的。實際上,舞蹈演員也是小型的“編導”,同編導一樣在塑造人物角色時需要投入自己的精力,想法在人物塑造的準備工作上,這個過程同樣也是構思的過程。編導和舞蹈演員兩者之間的關系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舞蹈作品以何種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
三、結語
一部成功的舞蹈作品,編導是主導者,創造出人物角色原型,舞蹈演員是二度創作者,將舞蹈原型人物呈現在舞臺上,如果沒有舞蹈演員的肢體動作來作為塑造舞蹈人物形象的唯一媒介,那么舞蹈作品也就不復存在,由此可見,舞蹈演員在舞蹈表達階段就顯得尤為重要。
注釋:
①隆培萌.舞蹈藝術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7:223-226.
參考文獻:
[1]滿征,論舞蹈演員的二度創作[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