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梅
摘 要:在小學生中開展英語閱讀,可以幫助他們獲得信息、開闊視野,還可以通過閱讀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閱讀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促使他們更積極主動地進行英語的學習,從而全面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本文從指導學生積累詞匯、培養語感、掌握閱讀技巧、擴展課外閱讀等方面進行了探討,幫助學生鞏固課本知識,提高閱讀能力。
關鍵詞:閱讀;詞匯;興趣
一 加強詞匯量的積累,為閱讀掃清障礙
詞匯是組成語言最基本的單位,我們人類就是通過一個個詞組成句子來進行學習和交流的。學好英語要先學好詞匯,學生具備熟練的單詞認讀能力、充足的詞匯量,才能保證其進行流利的閱讀。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側重對學生進行詞匯積累方面的指導,為學生閱讀掃清障礙。一是堅持課堂上的聽寫,使記憶單詞成為一種習慣。二是指導學生掌握phonics的原理,通過掌握26個字母和字母組合在單詞中的發音規則,使他們具備一定的單詞獨立認知能力,做到看詞能讀,聽詞能寫。三是重視單詞的理解記憶,避免機械地死記硬背單詞。上詞匯課時盡量使用實物、圖片結合肢體語言或情景呈現,力求做到淺顯易懂。如教學單詞“fish”時,我通過圖片展示了如下幾個例子:There are many fishes in the river.My father is fishing now.I had some fish for dinner.這些句子里的“fish”用法各不相同,通過特定的語境幫助學生理解,很容易就掌握了它的用法。四是學會查英語字典。學生有了phonics的語音基礎后再掌握查字典的方法,在遇到新單詞時,不用再請教老師,就能自學單詞。久而久之,學生的詞匯量積累得越來越多,閱讀起來就更加得心應手。
二 從激趣入手,為閱讀營造良好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閱讀教學時,采用有趣的謎語、生動的故事、真實的情境、多媒體課件、畫畫、歌謠等教學手段,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使他們始終保持好奇、激動的心情,帶著濃厚的興趣投入到閱讀中。例如:在進行《She had eggs and sausages.》一課的教學設計時,我預先錄制了本班某個同學一日三餐的視頻,上課時讓學生帶著問題:What did she have for breakfast/ lunch/ dinner?觀看視頻,再進行小組討論,找出問題的答案。由于這個視頻展示的是自己同學日常的生活情況,是發生在每個人身邊真實的事情,所以同學們討論的熱情高漲,學習效果非常好。在此基礎上再播放課本動畫,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朗讀、進行角色表演等。學生在如此輕松、和諧的氛圍中進行閱讀,充分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收獲了閱讀帶來的精神上的愉悅。
三 閱讀和寫作相結合,鞏固閱讀的成效
閱讀和寫作在英語教學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和借鑒,寫作是閱讀的創造和延伸。良好的閱讀體驗能激發人們寫作的欲望,反之寫作的欲望也能促使他們自覺地進行閱讀。所以,要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如何將閱讀和寫作緊密地結合起來是我們必須要思考的問題。我們可以在閱讀后設計相應的寫作環節,促使閱讀效果進一步深化,閱讀能力進一步提高。如在教學外研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Module1 Unit1 We lived in a small house.時,在完成了閱讀任務后,我讓學生圍繞中心詞“China”的now和then的變化畫出思維導圖,再設計了題為“China is changing.”的課外寫作任務。通過思維導圖引導寫作,讓學生對課文閱讀內容理解得更透徹,課堂閱讀的效果得到鞏固。
四 加強課外閱讀,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了許多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但是閱讀量很有限,還需要盡可能多地補充課外閱讀,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教師要結合課本的閱讀內容,有計劃、有目的地給學生補充適當的課外閱讀材料,這些材料盡可能兼顧趣味性和文化性,貼近生活,難易適宜,內容與教材匹配并適當加以拓展。通過課外閱讀使課內知識得到鞏固和深化,在課外閱讀中學生還可以接觸到不同題材和體裁的文章,更好地掌握閱讀技巧,拓寬他們的知識面。課外閱讀的過程還能讓學生獲得大量的語言輸入,培養良好的語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全面提升閱讀理解能力。我們教師可以通過在教室設立英語讀書吧,成立課外英語閱讀興趣小組,舉行好書漂流活動等方式推廣英語課外閱讀,在學生當中形成人人愛讀書的氛圍。
閱讀是小學生進行語言學習必不可少的環節,良好的英語閱讀能力更是學好英語的關鍵所在。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我們要緊跟時代的步伐,靈活運用各種閱讀教學策略和技巧,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徐敏.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現狀及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17(0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