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怡忠
摘要:重組法是舞蹈編導中常見的技巧之一,是初級舞蹈編導需要重點掌握的技巧。重組法強調把優秀的動作保留下來,在調整動作順序的基礎上,創造出新的舞蹈。本文主要闡述在實際的舞蹈編導中如何巧妙運用重組法,重點在于善于捕捉舞蹈動作并且進行模仿與提煉,在研究動作的發展變化時注重情感的起伏與協調統一。
關鍵詞:重組法;舞蹈編導;動作捕捉
中圖分類號:J7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19) 30-0083-01
一、重組法在實際舞蹈編導中的作用
當編導人員對于舞蹈創作沒有靈感時,可以靜下心來觀察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一花一樹一人都會是創作的靈感來源,保持對生活的好奇心與熱情,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透過現象看本質,抓取生活中的閃光點進行藝術化處理。通過觀看已成型的舞蹈藝術作品,學習作品的優秀閃光點,可以通過重組法保留其經典動作,在經典動作的基礎上添加自身對生活的感知,來滿足創造作品的主題展現,雖然在整體上進行了改編,但卻在本質情感傳達上就有了區別,這跟外行人所認為的舞蹈只是身體隨著音樂節拍舞動以及編舞行為根據現有動作儲備照搬照抄是有區別的,重組法是專業的舞蹈編導人員根據舞蹈主題或者確定的音樂有目的的進行動作選擇,根據舞蹈情節變化進行動作安排,根據音樂變化確定節拍緩慢,最終完成整個作品創作,正確使用重組法可以實現舞蹈編導作品合理化以及深度化呈現。
二、重組法在舞蹈編導中的巧妙運用
編導人員在進行舞蹈創作時,需要突破兩點,一是運用重組是捕捉到位所要展現的舞蹈形象,通過觀察以及揣摩建立新的形象;二是在于處理作品整體動作調動和安排上,完整的藝術作品需要具備的基本要點就是作品的完整性以及藝術性,二者缺一不可。
(一)巧妙捕捉藝術形象
藝術來源于生活,但應該高于生活。舞蹈的創作離不開編導人員對生活的觀察和揣摩。當進入舞蹈創作時,要根據創作的主題,貼近相關的生活,打破自身固有的交際圈,必須親身感知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樂;觀察了解生活中各行各業的人物,揣摩他們的性格與動作,掌握人物生活細節,將這些細節進行美化和藝術化處理,確保在還原生活的基礎上展現舞蹈的藝術魅力。
捕捉藝術形象需要全面以及細致入微的觀察分析生活,只有充分感知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才能以獨特的角度藝術化的手段展現生活中的美好。
善于模仿生活中的觀察對象,藝術的起源于人們對自然事物的模仿,舞蹈演員擅長通過身體語言模仿對象的動作,但在這里需要注意,模仿并不是簡單意義上學習細節動作,而是進一步整理,挖掘動作背后的原因,以及找到該動作區別于其他動作的精髓所在,在不斷的思考中,編導人員應該從中找到創作的靈感,舞蹈創作雖然來源于生活,但應要高于生活。
(二)協調舞蹈動作發展
截取優秀作品的經典動作,并不是對原作品的動作進行打亂,隨之機械性的完成重新排列,而是根據自己作品的主題需要,對原動作進行吸收,取其精華,棄之糟粕,在創作初期,舞蹈編導也需要專注自己擅長的舞種,創作作品時不應混雜多種舞種,會造成因為經驗不足,無法掌控作品內容,讓作品變得雜亂無章,喪失觀感,剛入門的編導人員不應害怕作品元素單一,首先要注重自身作品的整體協調性。
在設計連貫動作時,需要融入自身情感,很多舞蹈編導習慣站在第三方、站在一個制高點看待自己的作品,這樣會讓自身與作品漸行漸遠,在后期排練中會愈發出現問題。一名優秀的舞蹈編導是要通過作品表達自身真實情感的,在具體的操作中首先需要先設定一條情感主線,像創作小說一般將情感主線進行高低起伏情感交錯的處理,讓作品更有沖突與看點,吸引觀眾對全程保持觀看興趣。將自身的情感以及對生活的美好憧憬融入到作品的創作中,才能讓作品不至于讓人看了覺得唐突與尷尬,保證通過重組法創作的作品有頭有尾,一氣呵成。
三、結語
一個舞蹈作品的最終呈現是圍繞編導人員展開的,一個有效的舞蹈作品與它的創作者息息相關,舞蹈編導應該具有良好的專業素養和編導技巧,重組法在初級編導中十分常見,并且十分有效,在認真觀察生活細節的基礎上,模仿動作精髓,并進行高度藝術化處理,同時借鑒優秀作品中的經典動作加以整合,在協調舞蹈動作的作品最終形成的協調環境,編導人員需要對作品設定情感主線,在融入自身真情實感的基礎上,設置跌宕起伏的情節制造更多的觀感,讓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不自覺的被作品內容吸引,讓作品本身具有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提高舞蹈作品的藝術高度和品味。
參考文獻:
[1]劉雅婷,論舞蹈的創作過程及創新應把握的方向感[D].青島:青島大學,2013.
[2]魯菲飛.試論舞蹈的創作與編排[J].大眾文藝,2013 (08).
[3]李瑞.論舞蹈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幾種方式[J].大眾文藝,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