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 姜艷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基層群眾的生活基礎有了保障,對休閑文娛活動的追求也越來越高。在基層群眾中開展文化工作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建設內容,尤其是基層群眾自發創辦并組織,以群眾舞蹈為基礎形式的民間藝術活動更表現出了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我國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本文將分析我國基層群眾文化創作的發展現狀,提出創新基層群眾文化舞蹈編排的具體措施,為我國群眾提供形式多樣的舞蹈文化發展方向,滿足我國基層群眾對健康生活的目標需求,營造出更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關鍵詞:基層群眾;舞蹈創作;文化創新
中圖分類號:J704;G2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19) 30-0084-01
在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人們對日常生活的需求已經逐漸從基礎生活的滿足轉向對精神文化的追求。基層群眾文化舞蹈作為一種群眾自發性開展的文化娛樂形式,寄托了基層群眾對生活最美好的向往,是基層群眾對生活滿意程度的重要表現形式。針對當前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狀況,如何提高基層群眾對文體娛樂的需求,創新發展基層群眾文化舞蹈創作工作,為人們提供更好的生活娛樂方式是維持社會穩定的有效方法。
一、我國基層群眾舞蹈創作的發展現狀
根據當前我國基層群眾文化舞蹈編排和演出的具體情況來看,近幾年我國基層群眾的文化舞蹈創作工作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在社會上取得了廣泛好評。尤其是我國基層群眾舞蹈創作大多都反映了我國不同時期的社會生活現狀,體現出了各個時代的發展主題和基本生活現狀,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性,能夠觸發不同人群對舞蹈的獨特看法,符合各個階層對時代不同的理解和審美需求。不僅如此,作為一項廣受歡迎的社會主義文娛活動,基層群眾舞蹈創作得到了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各個地區越來越重視群眾在精神文化上的需求,鼓勵并組織多種形式的舞蹈比賽形式使基層群眾舞蹈創作的質量有了顯著提升。但也因此造成了我國基層群眾舞蹈創作工作在后期發展過程中面臨著更多的挑戰,限制了基層群眾舞蹈創作事業的發展速度,一般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由于我國基層群眾舞蹈創作行業的人員大多缺少專業的舞蹈編排和創作能力,與一些大型舞蹈比賽的標準存在差別①。第二,是因為對基層群眾舞蹈創作事業的投資和發展力度還不夠大,投入經費難以滿足長期舞蹈創作工作的成本開銷。不僅如此,如今對基層群眾舞蹈創作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們藝術審美能力的提升對基層群眾舞蹈創作的質量、難度和創新設計的要求越來越大,因此缺乏舞蹈功底,沒有足夠的專業能力等問題也阻礙了我國基層群眾舞蹈創作的發展。
二、加強我國基層群眾舞蹈創作創新能力的措施
(一)提高基層群眾的舞蹈創作意識
為了發展基層群眾文化創作事業,提高群眾舞蹈文化的創作核心與內涵意義,就要使基層群眾文化舞蹈能夠在更大的范圍內得到傳播并被人們認可接受。因此相關部門在對基層群眾舞蹈文化進行創作時應該要增加群眾對基層文化舞蹈創作工作的了解程度,進一步提高基層群眾舞蹈文化的社會性和娛樂性,突破傳統基層群眾舞蹈文化在地域上的限制。
(二)加強基層群眾舞蹈創作團隊的專業性
盡管基層群眾舞蹈文化是居民對自己生活和情感的一種舞蹈表現形式,但在本質上也是一種體現生活的藝術形式。尤其是隨著基層群眾舞蹈文化的發展,基層群眾舞蹈文化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對基層群眾舞蹈進行創作時應該融入更多的舞蹈專業知識和創新設計,進一步提高基層群眾舞蹈創作作品的藝術性。因此在發展基層群眾舞蹈文化創作工作的過程中應該努力培養出專業的基層群眾舞蹈創作團隊,不斷挖掘各地區獨特的歷史和文化特點、風俗習慣等作為舞蹈素材,將這些素材再融入到基層群眾舞蹈文化創作工作中,實現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目標。
(三)加強基層群眾舞蹈創作的合理性與表現力度
在對基層群眾舞蹈文化進行創作時除了要考慮到舞蹈文化創作反應的主題與內容要符合時代發展與審美需求,樹立陽光健康、積極向上的舞蹈主題以外,還需要反映出人們對基層生活的熱愛。在對舞蹈表現手法進行思考創作時要使群眾能理解舞蹈創作的思想和表現內容,最大程度上激發出群眾的參與熱情與表演能力,使舞蹈創作的主題能夠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不僅如此,在對基層群眾舞蹈進行創作時要注意舞蹈編排結構上的調整,在選擇音樂時,應該盡量與當地的傳統文化元素接軌,體現出基層群眾舞蹈文化的特點②。
三、結語
總而言之,基層群眾舞蹈作為我國基層群眾對日常生活的一種情感表現方式和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重要工作內容,在進行基層群眾舞蹈創新時必須融合基層群眾對舞蹈文化的創作需求,充分結合當地地域特色對舞蹈動作進行編排,從而促進我國基層群眾舞蹈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
注釋:
①王春波,淺談群眾文化活動中舞蹈藝術的審美特征與欣賞[J].大眾文藝,2017 (03).
②孫慧佳.廣場舞蹈與社區舞蹈的本質與特征[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 (03):13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