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倩
摘 要:新《綱要》中明確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因此,區域環境作為幼兒園重要的教育環境之一被廣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視。但是在目前區域環境的創設中卻普遍存在著固定多、變化少;教師意志體現多,幼兒意志體現少;欣賞的多,探索的少等問題。在區域活動中,活動環境和材料是活動成功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在與環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孩子才會獲得有益的知識和經驗。
關鍵詞:區域環境;自主學習
新《綱要》中明確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因此,區域環境作為幼兒園重要的教育環境之一被廣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視。但是在目前區域環境的創設中卻普遍存在著固定多、變化少;教師意志體現多,幼兒意志體現少;欣賞的多,探索的少等問題。為此,我們大膽嘗試改革,讓區域環境真正成為幼兒的第三位老師。
在區域活動中,活動環境和材料是活動成功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在與環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孩子才會獲得有益的知識和經驗。
一 幼兒自主創設區域環境,讓幼兒成為主角。
新《綱要》強調“幼兒是學習的主體”。的確作為學習者的每一位幼兒都是知識理解和意義建構的主體。因此,我們強調在區域活動中創設體現每一位孩子自主性的環境。
在設置區域時,我們一改以往教師說了算的現狀,而是本著尊重的原則,把主動權交還給幼兒,讓他們自己來設置區域。在《我們愛運動》主題活動中,幼兒在參觀了奧體中心后,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在班級中設置哪些區域呢?這些區域怎樣擺放才是最合適的呢?……于是,大家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最后,我們集中大家的意見,進行集體分析、規劃,綜合設計各區域,努力做到合理又方便。在自主設置區域的過程中,幼兒成為了區域活動的主角,他們的合作、綜合分析、空間思維等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二 共同積累“變化”的環境材料,家園材料巧妙布置環境。
收集資料、對資料進行歸類、整理的過程對幼兒來說就是吸取信息的過程。因此,我們讓幼兒和老師一起共同收集整理區域環境中的材料。如“運動訓練場”的區域創設中,幼兒對運動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就鼓勵他們去找尋這方面的資料,共同布置環境。很快,有的孩子帶來了乒乓球拍、弓箭、飛鏢等運動器材,有的孩子帶來了自己參加各種運動時的照片,有的孩子和家長共同從網上下載了各種運動項目的介紹和海報,有的孩子甚至還拿來了自己參加省運會體操比賽時的體操棒和體操球……他們圍在一起滔滔不絕地討論,發表自己的想法,還進行分類擺放與張貼。每次區域活動講評時,我們常把一個孩子的想法變成集體孩子的任務,請孩子們講述自己遇到的困難或建議,并且鼓勵孩子們大膽討論,讓每個幼兒都參與到材料和環境的不斷完善中。正是在這樣積累變化的環境中,發展了孩子獲取信息、整理信息、合作交流的能力,真正成為幼兒開啟思想靈動的橋梁。
三 投放“可移動、可變化”的材料,創造性地展現作品、布置環境。
可變的材料是指材料的玩法或操作有很多方法,或材料本身可以變形,這些材料的操作需要孩子們發揮他們的聯想、創造、思考能力,幼兒隨心所欲地操作,而不會出現厭煩的情緒。可變材料有:魔方、磁力搭片、軟線、蘑菇釘等。可移動的材料是指可以改變位置的材料,例如:各種紙筒、紙箱、PVC管、輪胎、沙、水等。這些材料都有助于幼兒在任意組合中盡情地想象,變換花樣地玩耍,我們要多聽聽孩子們的心聲,促進幼兒與材料的互動,這樣不僅能促進幼兒思維靈活性,同時還能挖掘幼兒潛能,激發幼兒無限的想象力、創造力。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良好的區域環境對幼兒的成功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在區域環境的創設中,我們努力為幼兒提供多維環境,和幼兒共同不斷地實踐、觀察、發現、思考、討論。我們收獲的是感動與驚喜,感動的是孩子學會了尋找問題、反思問題、解決問題;驚喜的是孩子在活動中釋放了無窮的想象力、創造力。讓區域材料真正地成為幼兒的“朋友”,讓材料巧妙地融入幼兒的區域活動之中,讓孩子的區域作品自然地融入于班級的環境之中。總之,區域活動中,只有樹立了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游戲觀,并使教育觀念轉變為正確、適宜的教育行為,才能為幼兒的發展創造一個真正的“有準備的環境”,才能不斷提升區域活動環境創設的有效性,為促進幼兒自由自主、富有個性的發展提供堅實的條件。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
[2]孔起英 《統整各方資源,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幼兒發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P41
[3]崔哲 《充分利用園外教育資源,引導幼兒在探究中主動學習》 學前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P49-50
[4]何艷萍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實踐與探索》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