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雨泓 王麗麗
摘要:剪紙源自于民間,我們所創新的主要內容是從“剪紙”到“愛老”的融合。讓剪紙藝術走入敬老院,讓老人以剪紙為媒介,感受家鄉文化,用剪刀刻畫遼寧文化,宣傳遼寧文化,陶冶情操,提升養老院的樂趣,豐富老年生活,提高生活質量,讓晚年生活豐富多彩。
關鍵詞:剪夢稀年;愛老;剪紙
中圖分類號:J9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1 9)30-01 08-01
一、項目的創新
剪紙作為中國的民間傳統藝術,創新立意于傳承中華優秀文化時不忘與社會生活融合,參考中國民間藝人的傳統剪紙藝術,通過創新使剪紙適應現代生活的需要,符合現代的審美要求。剪紙藝術在少數民族地區也世代相傳,經過悠久的文化歷史積淀,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天真粗獷而又有力的民族風格以及無窮的魅力。利用傳統剪紙藝術與養老結合,增加同學們對老人的認識與關懷,增加了老人對生活的樂趣,提高交流空間,讓老人和青少年再交流的過程中互相學習、借鑒,有助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
二、社會需求
目前,我們已經開始呼吁更多的人來為剪紙藝術的傳承出一份力。
以榮興養老院為例,通過調查發現,老年人對于剪紙藝術感興趣的入口占比高達62%,其中男性占42%,女性占58%。如此高的占比表明,老年人對于剪紙藝術的熱愛十分強烈。我們在居委會經過訪問,居委會各領導人十分贊揚我們的想法,并且表示可以在小區內部開展活動社,但是我們必須要做到要讓更多的人愛上剪紙,參與其中。
因為目前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剪紙可以豐富老年人的業余生活,讓老年人也有屬于自己的游戲。不會讓他們過于孤單,在剪紙的過程中還可以互相交流心得,讓他們成為好朋友。還可以鍛煉眼睛和手的協調性以及大腦的靈活度,可以預防老年腦部疾病。
三、項目安排
前期:調查遼寧民間剪紙藝術,參觀遼寧省博物館,研究家鄉文化的發展脈絡,從而進一步了解中國民間傳統藝術。中期;項目的研究過程中,我們走訪敬老院,了解老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老人們一起學習遼寧的家鄉風情,用剪紙的方式刻畫家鄉。同時利用網絡進行視頻教學和宣傳,進一步擴大老年剪紙文化的魅力。將老年人的文藝活動推廣的更遠。“夕裁千萬紙,不負有生年。”后期:裝裱作品,在學校進行展出,請師生參觀剪紙作品,提高同學們的剪紙熱情,促進對鄉村剪紙文化的了解,增加學生對老人的認識,讓更多的人投入到社會藝術服務來,關愛老人,關愛社會,把中國的傳統文化發揚下去。帶老人外出,讓老人在增強身體素質的過程中,一點一滴積累藝術情懷。
四、項目方向
我們會走進更多的敬老院,讓更多的老年人知道我們的遼寧鄉村剪紙文化,提高老人對剪紙藝術的愛好興趣,使老年人在晚年依舊對美好事物有著積極的興趣,讓老年群體的生活更加色彩斑斕,使傳統剪紙文化更好的傳承,讓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不朽藝術可以薪火相傳,同時,提高遼寧省的知名度,使遼寧的美好風光、山河地貌通過剪紙藝術來美名遠揚。
(一)提高老年人對剪紙藝術的學習興趣
建立良好的剪紙環境,激發老年人的剪紙興趣。剪紙,是最能體現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一種藝術種類。它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通過同學們的介紹,讓老人們知道剪紙可以鍛煉眼晴和手的協調性以及手和大腦的靈活度,也可以練習手腕和手指的諸多關節與小肌肉群的協調能力。經常畫畫剪剪,可以活動手指關節,舒經活絡,有助于保持健康。剪紙中以手指為中心進行活動,可以使大腦皮層得到刺激,保持神經系統的青春活力,對老年癡呆也可以起到預防作用。
(二)突出老年教育的多樣性
隨著老年學員數量的增加,對學習課程的要求也越來越多樣化,但是針對目前老年教育學校所開設的課程內容和教學安排來看,教學內容過于簡單和教學安排固定化,因此很難滿足廣大老年學員個性化學習的需求,也從某種程度上阻礙了老年教育事業的發展,而開設剪紙教學可以更好的豐富老年人的生活,可以通過實時和非實時的課程安排,使得廣大老年學員具有更大的選擇空間和自由度。
(三)體現老年教育的關愛度
老年教育應當更多地體現社會的責任,從關愛老年生活真正實現對他們的關愛。目前,老年人與外界往往交流減少,了解信息的渠道趨窄,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降低,往往從生理和心理上感覺缺乏關愛,因此經常會出現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易受欺騙和受打擊,所以陪伴才真正體現出對他們的關愛,而老年剪紙教學可以豐富生活,提高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基金項目:本文系大連藝術學院2 019年度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 91 3599 0069。
參考文獻:
[1]秦石蛟,中國剪紙技法大全[M].福州:福建美術出版社,2009.
[2]克羅齊.美學原理[M].朱光潛(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宋雨泓(2000-),女,山東臨沂人,大連藝術學院,大學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美術學;王麗麗,女,碩士畢業,大連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