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玉兵 鄧志丹
摘要:本文通過闡述大眾傳媒與和諧社會的內涵,分析了新形勢下大眾媒體發展中的不良傾向,研究大眾傳媒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應當扮演的角色,有利于大眾傳媒回歸到社會主流并且助力社會的發展。
關鍵詞:大眾傳媒;和諧社會;角色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1 9)30-01 04-01
一、大眾傳媒與和諧社會的內涵
(一)大眾傳媒的概念
大眾傳媒是社會新聞載體,是以傳統紙質方式或者現代的電子方式進行信息傳播的總稱。其信息傳播范圍廣,受眾面大,傳播渠道多樣,對人們的生活以及社會精神文化建設有著重要影響。
(二)大眾傳媒承擔的社會職責
大眾傳媒作為新聞的采編、發布機構,其有表達社會民意的功能,也具有社會價值與社會文明觀念傳播的功能。當然,在今天社會里,大眾傳媒還承擔著一定的提供正當娛樂的責任。
(三)和諧社會的內涵
和字,左邊是禾右邊是口,就是人人有飯吃;諧字左邊是言右邊是皆,就是人人能說話。和諧社會是國家執政理念之一,強調社會大團結,強調社會安穩有序。
二、新形勢下大眾傳媒發展的不良傾向
(一)過度窺私引發不良社會影響
大眾傳媒在迎合社會低級趣味文化的過程中過度窺私,動搖了大眾傳媒的存在價值。不少大眾傳媒媒介設計的是家庭矛盾、婚姻矛盾、人際糾葛等活動,節目過程就是揭發引發矛盾的情人關系、暴力行為甚至是閨房性事等,這種傳播活動品位低下、趣味低級,引發了不良的社會影響。
(二)過度煽情引發不良觀感體驗
不少大眾傳媒相信眼球經濟,為了贏得觀眾的注意力而不擇手段,各種標題黨、字幕君橫行,為了吸引觀眾眼球,傳播活動煽情過度而創新不足。比如在一些節目當中,參加者的表演極其夸張煽情,連帶參加者的家屬或者朋友,評委團更是煽情高手。這些都是為了牽動觀眾的心,打動觀眾;但是一味過度煽情,有時候效果會適得其反,會引發觀眾不良的觀感體驗。
三、大眾傳媒重塑構建和諧社會角色的對策
(一)大眾傳媒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應當堅持的原則
1.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原則。大眾傳媒具有公益性,公共機構行使的是“公權”,必須堅持行權為民的原則,要堅持為人民服務,對于普通大眾所普遍關心的社會問題、所期盼的社會改革、所擔憂的社會隱患都要予以及時的、恰當的反饋。
2.堅持公平與正義的原則。公共利益也有不同層次之分,有全局性的國家公共利益,有地方性的公共利益,有某部分團體的公共利益,有某階層的公共利益,但并不是所有的所追求的“公共利益”都是正當的、合理的。在羅爾斯看來,能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的公共利益才是正當的、合理的。大眾傳媒的公共性與公益性要求其守護社會的公平與正義,成為社會公共利益的代言者與維護者。
(二)大眾傳媒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應當扮演的角色
1.做充分表達公眾意見的傳聲筒。大眾傳媒要采納公眾的意見,并立志成為充分表達公眾意見的傳聲筒。大眾傳媒帶給人們心靈上的交流、精神上的輕松和快樂之外,還要尊重普通民眾的權利、提高人們的民主平等意識。隨著我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更加明確地由“三位一體”,即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為“四位一體”,即增加了社會文明。
2.做人民監督的耳目和喉舌。大眾傳媒是國家、黨和人民群眾的耳目喉舌,一方面大眾傳媒將國家、黨的意志與主張傳播到人民群眾當中,深入人心,同樣,人民群眾的呼聲和正當訴求反映上去,這樣國家的政策方針才能夠順利地獲得人民群眾的理解、接收與擁護,而人民群眾的要求、主張也才能夠通過大眾傳媒被公開表達,從而受到整個社會與國家的關注。
3.做維護健康風氣的引導者。大眾傳媒要在社會上傳揚健康風氣,傳遞正能量;關愛社會上的弱勢群體與困難人群,以一顆赤子之心,去溫暖關愛需要幫助的群體;感化與號召更多的愛心與專業人士,加入到建設和諧社會的群體當中來。比如在城鎮化建設的推進過程中,農民工的處境與需求就值得大眾傳媒予以關注與深入挖掘,外來工群體對城市也有了更多的認可和融入需求,社會也伸出手來接納和關注他們,他們對城市也有了歸屬感。
四、結語
國家經濟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執政為民”也被政府不僅一再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消費、娛樂”日益成為社會大眾所追求的方向,大眾傳媒迎接新的挑戰要以為民服務為出發點;同時,大眾傳媒是影響社會文化、大眾精神文明的重要工具,國家以及整個社會都十分重視大眾傳媒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所承擔的責任。
參考文獻:
[1]朱霖涵.新聞傳媒與和諧社會經濟發展共生關系探析[J].傳媒論壇,2019 (10).
[2]段銘.新聞傳媒發展對構建和諧社會的影響分析[J].傳媒論壇,2018 (24).
作者簡介:葉玉兵(1988-),男,湖北荊門人,研究方向:廣播電視新聞學;鄧志丹(1989-),女,湖北荊門人,助理編輯,研究方向:廣播電視新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