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遠
山竹,只盛產于東南亞一帶的熱帶雨林地區,如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等地區,是家喻戶曉的熱帶水果。山竹是有季節性的,一般栽種10年才能有收成,每半年才結一次果。
山竹的產量并不高,一般也是只有東南亞一帶的居民懂得品嘗山竹,而在氣候寒冷的北美及歐洲國家,幾乎對山竹就前所未聞。直到近幾十年,歐美公開發表了許多對山竹好處的研究之后,山竹就馬上掀起熱潮。
山竹除了味道獨特甜美之外,在傳統醫療上,山竹被認為有降火、清熱解毒的功效。歷史上被用來控制發燒以及預防各種皮膚生瘡、青春痘等熱毒的問題。有趣的是,其屬性剛好和榴梿相對,凡能長出榴梿的季節,就能長山竹,兩者形影不離,一熱一寒,吃太多榴梿的時候,山竹正好也可以解躁,所以有“果王果后”之稱。
還有一點關于山竹的是,在果皮的臍部,有像花朵樣的圖案,從圖案即可判斷內有幾瓣果肉,就是說,圖案有幾個萼片,里面的果肉便有幾瓣,專家也證實確實是這樣。但是在選擇山竹的時候,并非是越多萼片越好。關鍵是要選擇蒂綠、果軟的,可用手指輕壓表殼,如果表皮很硬且干,手指用力仍無法使表皮凹陷,蒂葉顏色暗沉,表示此山竹已太老,不適宜吃了,表殼軟蒂葉顏色呈綠則表示尚新鮮。
至于山竹果肉則含有維他命C和維他命B,可增強免疫力和對付外來的細菌感染。山竹也含有鈣質、維他命A和一些抗氧化素。不過山竹的糖分偏高,因此可能不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而近年來針對關于山竹的最新研究表示,山竹除了果肉本身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外,真正帶給人們健康最大的益處的是山竹果皮。深紫色的果皮含有一組罕有的植化素,稱為山酮。山酮是一組植化素的統稱,存在于植物中,目前被發現的山酮種類高達200多種,但山竹的果皮本身就可以找到高達40多種山酮植化素,非常難得。
現在市面上有許多利用山竹果肉連同果皮制成的山竹汁,價格昂貴。不過,其實由于每種植物所含的天然成分復雜,要深入了解植物中的成分并不容易,因此目前為止,山竹果肉數百年來都是人們喜愛品嘗的水果,可是人們對于山竹表皮的成分還未深入徹底地了解,還需要更多的臨床證明它對人體長遠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