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曉娟

“大姨媽”是女性最熟悉的“親戚”,也是最難搞的“親戚”。每個月,“親戚”來了嗎?經血多了擔心,經血少了,更擔心,月經量這事兒有沒有標準?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簡單看一下,月經是什么?月經是伴隨卵巢周期性排卵而出現的子宮內膜周期性生長和剝脫,其成分主要是子宮內膜碎片、各種活性酶、生物因子和血。
一、正常月經
月經有幾個基本要素:月經周期為21~35天,平均28天,經期為2~8天,平均4~6天。一次月經的總失血量稱為經量,通常為20~60mL,多于80mL為月經過多,少于5mL為月經過少。
二、月經的主要成分
95%的經血來自靜脈血和動脈血,其余是組織間滲出的液體和細胞碎片、炎性細胞、宮頸黏液及脫落的陰道上皮細胞。經血的顏色是暗紅色。經血只要產生,就要排出,除非有阻塞。可見,產生的血多,經血就多;產生的血少,經血就少,不存在體內有什么毒素需要從經血排出體外之說。通常,沒有結構性變化時,月經量少不是有血被“憋”在身體某處無法排出。所以,月經過少如果沒有器質性疾病,也無生育要求,可不必治療,而月經過多則會因失血過多導致貧血,是需要積極查找病因的。
三、何為月經過多和過少
一個月經周期的經量多于80mL為月經過多,少于5mL為月經過少。病人因月經量異常來就診時,醫生常常會問:“你的經量比原來減少或增加了有1/2嗎?每天用多少片衛生巾?多長時間換一片?每片都能濕透嗎?”當遇到經量少的病人時,醫生往往會問:“經期腹痛嗎?最多的時候能濕透衛生巾嗎?是不是只用護墊就可以呢?”病人的回答具有很大的主觀性,醫生不可能準確地測量出經量,只能根據患者敘述進行大致評估。
以衛生巾用量進行大概估計,正常的用量平均一天換4~5次,每周期不超過2包(10片)衛生巾。假如衛生巾超過3包(15片)還不夠,差不多每片衛生巾都濕透,就屬于月經過多了。所以經量的多少很多時候是模糊的,尤其是對于月經過少,在沒有明顯合并器質性病變時,只能做一些相關的檢查罷了。
四、引起月經過少的原因
相對于月經過多,臨床因為月經過少來就診的患者更多。她們恐懼月經減少影響體內毒素的排出,會產生黃褐斑、皺紋、眼袋,此后可能會逐漸閉經,過早衰老。她們會自行服用各類中藥和保健品來解決這一問題。
(1)排出通道有問題
多次刮宮和人流術造成的宮腔粘連和宮頸粘連,發生率高達25%~30%,因經血流出道不暢,表現為經量少,同時可伴痛經。
(2)子宮發育不良
月經是伴隨卵巢周期性變化而出現的子宮內膜剝落及出血,若子宮發育不良,如子宮很小或畸形,每個生理周期只有很少量的子宮內膜脫落,導致月經量少。
(3)感染因素
子宮內膜炎癥、結核可導致子宮內膜的損傷,從而導致月經過少。
(4)內分泌異常
最常見的疾病:卵巢儲備功能減退、早發型卵巢功能不全、甲狀腺功能異常、多囊卵巢綜合征、高泌乳素血癥等。精神壓力大、運動過度、減肥不當、肥胖、飲食障礙等引起中樞下丘腦受到抑制,也可導致月經過少甚至閉經。
(5)藥物因素
服用避孕藥和治療精神病藥物可使經量減少。
(6)卵巢手術及放化療所致的卵巢功能異常、衰竭
部分患者在進行卵巢良性腫瘤剔除術后、卵巢惡性腫瘤及全身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放化療后,卵巢皮質中的卵泡大量減少,導致卵巢功能減退甚至衰竭,從而導致月經過少、點滴出血甚至閉經出現。
其實月經只是一個現象,多少并不重要。患子宮內膜結核的無生育要求的患者,只要卵巢功能正常,可以不用治療閉經問題。對于卵巢功能衰退的患者,任何試圖糾正卵巢功能的治療均是無益的。但當卵巢功能走向衰退時,我們可以通過激素替代來補充雌激素,實現規律月經和緩解更年期癥狀,為女性的生活質量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