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鋼琴是音樂專業學生專業學習的一種必備音樂演奏樂器,更是一種音樂的表演工具。因此,在鋼琴教學中除了要完成鋼琴理論知識的傳授以實現其工具性特征,更應關注鋼琴作為音樂表演工具功能的實現,從而關注學生鋼琴表演能力的培養。本文從學生的演奏技藝、心理素質、審美能力、藝術素養、音樂表現力及應變能力等方面對學生鋼琴表演能力的培養展開研究與探索,以期提高鋼琴教學的實際效果,培養出專業能力與實踐能力俱佳的音樂專業人才隊伍。
【關鍵詞】鋼琴;教學;表演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伴隨著我國教育改革步伐的大踏步推進,培養具有實踐能力與專業能力俱佳的專業人才隊伍成為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的主要教育目標,其對高校的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特別是高校的鋼琴教育專業,其專業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突出。因此,在教學中除了保證學生音樂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同時更應關注學生表演能力等實踐能力的教育。本文從學生的演奏技藝、心理素質、審美能力、藝術素養、音樂表現力及應變能力等方面,對學生鋼琴表演能力的培養展開研究與探索,以期促進高校藝術教育水平與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提升。
一、學生演奏技藝能力的培養
學生的演奏技藝能力是學生鋼琴演奏的基礎能力,在鋼琴教學的能力培養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其能力的高低對于學生鋼琴演繹的效果及聽者的感染力有著直接的影響。而且,學生演奏技藝直接影響著學生演奏的純熟程度,影響著學生對于音樂作品本身的理解深度。只有擁有精湛地演奏技藝能力,才是保證學生深厚音樂內涵的基礎。因此,在鋼琴教學中不僅要關注演奏技藝理論的傳授,更需要對演奏技藝的實踐加大教育力度,首先對教學中增加演奏技藝能力的相關實踐課程,通過課堂實踐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其次,改革對學生的演奏技藝的考核內容,從理論與實踐兩個角度展開考核,考核工作要避免“一張卷子定成績”的傳統考核模式,考核方式要實現多元化,考核要關注整個教學過程,全面、真實地反映學生演奏技藝的真實水平,特別是對演奏技藝這類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要更多地關注實踐能力的考核,將演奏技藝能力的培養在其音樂學習全過程中全面滲透、全面總結、全面評價。
二、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
鋼琴演奏過程不僅是一種鋼琴演奏技能的展示,更是一次鋼琴藝術的表演過程。由于觀眾人員的構成、表演的規模、表演的場地等諸多影響因素的不同,學生在表演過程中的心理會產生截然不同的反應。諸如在一個班級規范內鋼琴演奏示范表演與在一個專業的音樂廳由全部專家參加的鋼琴演奏表演,雖然表演的曲目完全相同,但因影響因素發生了變化會對學生對表演在心理上產生巨大的沖擊。學生心理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鋼琴演奏的效果。因此,在鋼琴教學中,不僅要關注鋼琴演奏技藝的培養,同時要關注學生心理素質的訓練,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訓練教育實踐活動,諸如在日常的教學中設置個別同學生的即興表演;為學生提供多種不同的表演場景與氛圍;階段性地開展全校范圍內的匯報演出等活動,讓學生在表演中應對內心的緊張與壓力,培養其對鋼琴演繹的自信心,從而達到適應的效果,切實地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以適應其在日后工作中各種環境下的鋼琴演奏。
三、學生審美能力與藝術素養的培養
審美能力與藝術素養在音樂專業學生中主要表現為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能力、觀賞能力、表現能力乃至創作能力,是學生音樂基礎能力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審美能力使學生能夠準確地把握與鑒賞音樂藝術與作品中的美,從而去感受與內化成為自身的藝術素養的一部分。優秀的藝術素養不僅體現在對專業音樂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更表現在對藝術作品學習過程中自身藝術感受、表演乃至創作能力的集中。而學生審美能力與藝術素養的培養過程卻是一個漫長的培育過程,其培育過程不能通過短時間的、集中性的培訓與教學工作從而實現,講究知識的涓涓灌溉和教學的循序漸進。因此,在鋼琴教學中對于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改革,要大量地將世界名曲與教學內容進行融合,在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中不僅要對知識理論的傳授,更要去體會世界音樂名家在相同技術領域中不同的音樂表現方法,既保證了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教學目標的實現,同時也提升了學生對于音樂作品的審美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而且這個過程不僅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對課程內容進行改革與創新,更要改革傳統的教育方法,改變一言堂的傳統作法,提倡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氛圍,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到學術的研討中,在研討中去感受、去思考、去提問、去解答,同時還要加大課堂實踐活動的實施力度與廣度,大量的實踐活動給學生充分的表演空間,實施地廣度要求實踐的面要更廣、點要更廣,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實踐中來,將對音樂的理解得以實現,促進其藝術素養的提升 。
四、學生音樂表現力的培養
音樂只所以能夠使人感動、使人生情,是因其具有強大的、超乎人想象的表現力,因此,在音樂界音樂人把音樂當成世界上共通的一種語言,即使語言互不相通,只要音樂響起,彼此的心意就能體現得淋漓盡致。如何提升音樂的表現力,成為音樂學生學習音樂的主要研究內容。鋼琴是一種復雜的音樂表現工具,鋼琴音樂的表現通過88個琴鍵的組合表現出不同的音樂,其中每個鍵彈奏的輕重緩急體現了不同的音樂效果與情緒,也體現出不同音樂的表現能力。音樂表現力的強弱體現其根本原因來自于演奏者的內心情感在演奏中的真情流露程度。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常常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一個學生演奏的作品從演奏技藝上無懈可擊,很難從技術上找出演奏問題,但其表演出來的作品表現力卻非常有限,對于聽者的感染也少之又少,學生本人很困惑,其根本原因在于他沒有真正地體會作品的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毫無情感的表演自然也難以得到聽眾真情實感的回應,其作品的音樂表現力就更無從談起了,這樣的演奏演出注定是一場失敗的表演。如何提升學生的音樂表現力,避免這樣的失敗再次發生,要讓學生首先真正地去感受生活、感受大自然、感受作品、感受創作者,讓學生的內心情感與作品真正地實現溝通與交流,從而達成一種情感上的契合。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去演奏作品,學生的情感在演奏中流露,而不是單純的技藝炫耀,學生透過作品與聽眾達成一種情感上的交流與溝通,聽眾也必然會為這樣的音樂所感動,其音樂表現力會得到大幅度提升。
五、學生應變能力的培養
鋼琴演奏表演本身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變化的過程,經常會受得各種主觀或客觀的因素的影響,從而給鋼琴演奏帶來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因此,要求學生在鋼琴演奏中不僅要有專業的演奏技能與藝術素養,同時要有強大的應對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應變能力實現的前提是對作品的高度熟悉,只有在這個前提條件得到保證,學生才能在突發問題出現時鎮定地、自如地解決,不會因為突發問題的出現而影響鋼琴演奏的正常進行。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要對學生對作品的熟練程度進行高標準、高難度的考核,使其養成對作品熟練程度的高標準、嚴要求的職業習慣,為其應變能力的培養打下專業技能基礎;其次,教師在平時的實踐考核中,對學生進行不告知、對突發問題應對的實踐項目的訓練,培養學生對突發問題出現的應對能力,諸如隨堂突發的業務表演考核,事先設置鋼琴故障而未告知的鋼琴表演、領導對學生業務能力的抽檢等各類實踐教育活動,讓學生充分面對這些突發情況與問題,在訓練中總結學生在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幫助學生找出應對方案,形成應對經驗;最后,教師在課堂中對于鋼琴演奏過程中的常見問題進行梳理與分析,讓學生對于演奏過程中的突發事件有清晰的認知與預見,在演出前做充分的準備,在演出中即使出現問題也可以確保臨危不亂,積極應對,提升其現場的應變能力。
鋼琴教育在音樂教育中是必學的內容,其內容具有理論性與實踐性并存的特點,而且在教育學中實踐性的特征更為突出,因此,在鋼琴教育中加強學生表演能力的培養是其學科特點的根本需要。對學生鋼琴表演能力的培養不僅提高學生的鋼琴實踐能力,也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鋼琴表演的魅力,增加學生對于鋼琴演奏的熱愛。同時,表演能力的培養也有助于學生自信心的培養,為學生專業素養與實踐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海峰.高校鋼琴教學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現代交際,2013(11):204.
[2]王明風.鋼琴演奏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J].美與時代(下),2005(9):63-64.
[3]朱倩穎,吳子吟.從審美感知到藝術表現——高中音樂鑒賞課中審美與表現的關系研究[J].當代音樂,2019,622(1):56-57.
作者簡介:車愛清(1972-),女,漢族,山西柳林人,大學本科學歷,講師,研究方向:鋼琴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