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伴隨著網絡平臺的發展,人們對新興的網絡流行詞產生了新的認識。2018年,“官宣”一詞紛份出現在各類媒體上并迅速躥紅。本文主要從三個平面理論出發,對“官宣”一詞進行多角度分析,并從語言的發展演變角度分析其躥紅的原因。
【關鍵詞】官宣;句法;語義;語用;探究
【中圖分類號】H136 【文獻標識碼】A
一、“官宣”的源流
2018年末,“官宣”一詞進入人們的視野并迅速升溫。“官宣”從“官網”“官微”衍生而來,指官方正式宣布的意思,很多媒體發布新聞的時候都會用到官宣一詞,意味著正式通知。“官宣”的流行則是由于2018年10月16日當紅明星趙麗穎和馮紹峰宣布結婚而走紅于網絡。至此,“官宣”一詞迅速躥紅,人們不論發布任何狀態、消息時都配以“官宣”,表達廣而告之的意思。例如:
(1)這是吉利的官宣,也是貝納利的官宣。(2018年10月18日牛摩網)
(2)2019年春晚節目單官宣啦!(2019年2月3日新聞頻道)
(3)好看又能打的小米9正式官宣,官方還透露了這些秘密。(2019年2月14日手機中國)
(4)《創造營2019》微博官宣導師郭富城擔任班主任。(2019年2月26日騰訊新聞)
(5)如何看待劉憲華官宣退出《向往的生活》?(2019年3月10號知乎)
二、“官宣”的句法分析
句法分析是對句子中的詞語語法功能進行分析,確定句子中詞匯之間的依存關系。“官宣”指官方宣布,是主謂結構。下面從句法平面對官宣進行簡要分析。
(一)充當主語
(6)朋友圈的官宣是怎么回事?(2018年10月17日搜狐網)
(7)官宣為什么這么火?(2018年10月17日百度新聞)
(8)官宣火了!官宣用英語怎么說?(2018年10月18日搜狐網)
(9)官宣是什么意思?(2019年2月19日百度新聞)
(二)充當謂語
(10)人民日報也“官宣”了。(2018年10月16日鳳凰資訊)
(11)我“官宣”了,你呢?(2018年10月19日騰訊新聞)
(12)到底什么時候官宣?(2019年3月5日豆瓣評論)
(13)教育部官宣山東理工大學正式入選首批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化基地。(2019年3月13日百度新聞)
(三)充當賓語
(14)什么是官宣?(2018年12月5日百度新聞)
(15)《咬文嚼字》發布的十大流行語包括官宣一詞。(2018年12月7日百度新聞)
(16)都2019年了你還不知道官宣這一流行語嗎?(2019年2月5日百度新聞)
(四)充當定語
(17)你真的理解了官宣的含義了嗎?(2018年10月17搜狐網)
(18)今年最后一個月已官宣的新綜藝,節目嘉賓陣容很豪華。(2018年11月28日百度新聞)
(19)官宣的方式深受年輕人追捧。(2018年12月15日百度新聞)
上述實例可以證明,官宣可以充當主語、謂語、賓語及定語,充當句子成分的能力極強,十分靈活。
三、“官宣”的語義分析
語義平面是對句子進行語義分析,分析詞語與詞語所代表的客觀事物之間的聯系。而“官宣”中的“官”具有[+正式]的語義特征,表示其代表官方政府的含義。例如“官網”表示正規網站的意思;而“宣”具有[+宣布]的語義特征,表示公開說出來、傳播、散布出去的意思。這里選取“官”的作為官方正式的特征,被賦予[+正式]的語義特征。例如:
(20)正式官宣:劉愛力升任中國電信總經理。(2017年9月18日TechWeb網)
(21)官宣!2018年全球知識產權生態大會(GIPC)即將來襲!(2018年11月15日中文網)
(22)官宣!寇偉任職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2018年12月13日北極星輸配電網)
(23)又一款4800萬像素手機將發布OPPOF11Pro正式官宣。(2019年2月13日手機中國)
以上例子中的“官宣”指的是政府官方發布的正式文件,具有法律效應,然而由于官宣一詞的迅速傳播,目前又被賦予了人們只要是發布消息或狀態都會配上官宣一詞。例如:
(24)官宣啦!我明天一定去圖書館學習。
(25)我和男朋友官宣啦!
(26)官宣!2018這些詞很流行。
四、“官宣”的語用價值
語用平面則是研究人們怎么運用詞組成句子進行交換,研究詞語與詞語使用者之間的聯系。官宣是網絡平臺興起的流行語,意為正式在網絡平臺宣布一些自己的消息或動態,主要是抒發感情或公示一些事情。
(27)2019年小明官宣每天都去圖書館學習,不過六級不改網名。
(28)王某某官宣今年一定要把房貸還清。
(29)官宣!我和李某成為了好朋友。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官宣”一詞也用于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感的表達和決定做某件事情之前下的決心。此外,“官宣”一詞也越來也多地在網絡新聞的標題中使用,用簡單的語言形式直接吸引讀者的眼球,引起讀者的興趣,達到自己的目的。例如:
(30)官宣了!迪麗熱巴接棒唐嫣成新任金鷹女神。(2018年10月11日網易娛樂)
(31)王者榮耀新英雄李信正式官宣技能屬性曝光。(2018年11月2日87G手游網)
(32)官宣啦!趙麗穎懷孕此前被猜懷上雙胞胎。(2019年1月1日百度新聞)
(33)官宣!2019年央視春晚節目單火熱出爐。(2019年2月3日浙江新聞)
五、“官宣”流行的原因
流行語反映人們的審美體驗和心理特征,是人們語言創新能力的體現。進入21世紀的10年來,隨著網絡科技的迅速發展,人們對新興事物的認識也在不斷學習運用之中,其中以網絡流行語的更新變化最為顯著。通過對網絡熱詞的使用,追求新鮮和有趣的詞語將自己劃分到某一群體當中,使自己獲得某一群體的歸屬感。官宣走紅的原因伴隨著社會文化、名人效應、語言的經濟機制以及從眾心理引發的模仿狂潮。
(一)社會文化
網絡流行語具有獨特的語言文化內涵,反映了社會某一時期的現象。語言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可以表示不同的事物。“官宣”一詞本來多指一些官方文件或者消息的正式發布,隨著網絡效應的影響被更多的人認知和使用,進而成為了人們發表自己心情動態的一種慣用句式。此外,由于其獨特的表達含義成為了2019年最熱門、使用頻率最高的流行語。
(二)名人效應
官宣作為網絡流行語走紅的原因是因為名人效應。該詞流行于2018年10月16日上午,當紅女星趙麗穎在微博曬出和馮紹峰的結婚證,并且配文:官宣,還加了一個愛心的表情。與此同時,馮紹峰也發了一條一模一樣的微博,“官宣體”就此產生。隨后,官宣話題迅速成為了網絡上新的告白方式,網友也紛紛模仿“官宣”體秀恩愛。不管是微博還是朋友圈,大家都開始套用這樣的模式,不管是朋友一起吃飯還是上課打卡,就連領個證書都使用官宣體。至此,官宣一詞在人們的生活中就這樣火起來了。
(三)語言的經濟機制
官宣的走紅離不開語言的經濟要求,即要求人們在交流的過程中用最簡潔的語言來表達復雜完整的含義,這樣可以扔掉累贅使詞義輕化。官宣的含義其實是官方宣布,“官方”本指政府方面,如“官方人士、官方消息”等,而后把個人、機構等非官方行為也稱為“官方”,有強調其具有可靠性、權威性的意味。“官宣”一詞的流行是因為其簡潔明確地表達了自己想要的內容,充分滿足了語言的經濟需求。
(四)從眾心理引發的模仿狂潮
從眾心理是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的行為,而在自己的認識上出現了符合公眾或者多數人的行為方式,多體現為模仿他人。“官宣”一詞的出現迅速引來了大批網友的效仿,除了“官宣”一詞本身的適用性以外,更多是使用新鮮的網絡熱詞可以使自己避免落伍并與他人迅速達成共識。對于流行時尚的炫耀契合了網民的從眾心理,這也是“官宣”一詞被大量使用的原因。
語言學家薩皮爾曾經說過:“語言背后是有東西的,而且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作為一個網絡熱詞,官宣不是隨意生成的,它之所以能夠成為社會熱詞,是因為它能夠反映某一時期社會上的某個焦點現象并引起大眾的共鳴。作為網絡文化的載體和映射,網絡熱詞是我們探索網絡文化的切入點。一個網絡詞語的爆紅背后存在著復雜的社會原因,所以,網絡熱詞是社會的產物,也是社會心態和社會文化的映射。“官宣”就是最好的例證。它的產生及傳播發生于網絡開放、言論自由的環境背景下,換言之,它的流行與傳播也映射出社會文化發展的進步。
參考文獻:
[1]范曉.三個平面語法觀[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出版社,1996.
[2]王力.漢語語法綱要[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46.
[3]袁靜.淺析網絡流行語“佛系X”[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8(3).
作者簡介:韓竹林(1993-),女,漢族,山西長治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現就讀于山西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