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猛 蔣成丹
摘要:唐代陸羽《茶經》載有“荼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也就是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茶,并且已經發現茶有“解毒”的功能。茶作為國飲,被廣為宣傳和推廣,數以萬計的研究成果論證飲茶的抗病等保健功能。本文介紹了茶的成分和飲茶的功效,并概述了如何科學因人、因時選擇富合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的茶飲。
關鍵詞:飲茶;健康
中圖分類號:R599.1;R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19) 30-0275-01
一、引言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茶,是中國從古流傳至今的獨特文化。飲茶,也漸漸成為中國人飲食習慣的一部分。很多人都知道喝茶好,但對好在哪里卻不知道。那么喝茶究竟對身體有什么益處?我們又應該如何喝茶呢?
二、茶的成分
關于飲茶對身體的好處,要先從它的成分說起。除水分外,茶中有茶多酚、生物堿、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成分。其中茶多酚、生物堿、茶氨酸作為茶葉中比較獨特的成分,有著不少對人體有益的功效。
茶多酚的含量在茶葉干物質中占比約為18%-36%。茶中多酚類物質有4種,其中以兒茶素為重。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等作用。茶氨酸占茶中氨基酸的比重大。也是它,賦予了茶葉獨有的鮮味。茶氨酸的功效主要在于提高人體免疫力、鎮靜安神、提高記憶力、排毒等。生物堿包括咖啡堿、可可堿、茶堿,具有提神和消除疲勞等作用。有人通過飲茶來幫助醒神和振奮精神,就是應用了咖啡堿的功效。
除上述3種成分外,茶中的茶多糖有助于降血糖,茶中的維生素有助于提高免疫力,茶中含有的氟有助于預防齲齒……這些都是從成分層面對茶進行的探討。
三、飲茶的功效
茶中各成分的比例協調對茶的品質有很大的影響,各種成分的組合也使茶擁有了更多的功效。
1.飲茶的抗氧化、延緩衰老的作用。茶多酚作為一種還原劑,其抗氧化機理也已研究透徹,包括直接作用于自由基、作用于與自由基有關的酶、與誘導氧化的過渡金屬離子絡合、再生體內高效抗氧化劑等①。除了延緩衰老,對于愛美的女士來說,常飲茶還有減少色斑的作用。
2.飲茶的抗輻射作用。茶的抗輻射作用是經過科學實驗驗證的,多糖類物質具有抗輻射、抗凝血、抗突變等多種生理藥理作用,是抗輻射的好幫手,多糖能保護機體受輻射損傷,且無副作用,從植物多糖抗輻射角度而言,茶葉中多糖是最理想的具有抗輻射損傷和改善造血功能的作用②。對于需要長時間接觸電子設備的人群來說,常飲茶也是抗輻射的一個好辦法。
3.飲茶可一定程度上預防心腦血管病。很長時間來,心腦血管病是導致人類死亡的重要病因,對家庭和國家來說都是巨大的負擔。而這些疾病關鍵在預防。因此我們應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此基礎上,常飲茶也是預防心腦血管病的方法之一。
4.飲茶的減肥作用。大量實驗證明,茶可以抑制脂肪的形成。飲茶對單純性肥胖者,可以起到不錯的作用。但是減肥是一個漫長、需要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不堅持,更不可盲目相信市面上“減肥茶”之類的商品。
5.飲茶的其他作用。張仲景在《傷寒論》曾有論述“茶治膿血神效”;茶對胃腸病和口腔疾病有預防作用,用茶漱口可緩解口氣重;除此,飲茶還有解酒、增強免疫力、抗癌等作用。
四、科學飲茶
1.因人選茶。茶通常分為6種:綠茶、紅茶、黑茶、白茶、黃茶、青茶(烏龍茶)。從中醫角度講,綠茶性偏涼,紅茶、熟黑茶性偏溫,烏龍茶性平。再結合中醫體質學說,我們便可以挑選適合自身體質的茶來飲用,如體偏寒則常飲紅茶。對于茶種的選擇不應是死板的,更應根據自身的飲茶感受來調整。如有人喝了綠茶會引起腸胃不適、難以入眠,這樣應該及時調整,嘗試找到其他適合自己的茶。
2.因時選茶。四時溫度不同,我們挑選茶時也可以做到與季節相宜。以茶的涼熱性來說,夏天宜飲偏涼性的綠茶,冬天宜飲偏溫性的紅茶,春天則可飲花茶以助疏肝理氣。在一天中早上不能喝濃茶,身體這個時候水分少,血液濃度大,要喝的是紅茶。下午的三點到五點是喝茶的最佳時間。在晚上可以喝一些發酵過的滇紅茶或者普洱熟茶,對晚上的睡眠有幫助。
3.飲茶注意事項。首先,茶水不要過濃、過淡、過熱、過涼。有些人偏愛飲燙口的茶,這是不可取的,因為燙的食物會對食道產生傷害。除此,空腹最好不要飲茶,久而久之會導致消化不良。睡前最好不要飲茶,茶葉中含有咖啡因等成分,勢必會影響入睡,也會增加排尿次數,從而影響睡眠質量。隔夜茶也最好不喝,茶水放置過久,很容易造成微生物污染,茶水中的成分也容易變化,很容易造成腸道疾病③。最后,有消化道潰瘍的人群不適合喝茶,痛風病人選茶喝茶要謹慎。
茶是“十大健康產品”之一,對人體也有種種益處,與茶伴隨的茶文化也是中國優秀文化的一部分。“人間萬事消磨盡,只有清香似舊時。”希望我們的生活中總有茶香伴隨。
注釋:
①胡秀芳,沈生榮,樸宰日等.茶多酚抗氧化機理研究現狀[J].茶葉科學,1999 (02):93-103.
②舒曼.茶葉抗輻射,喝茶讓你遠離日本核輻射危害[J].農業考古,2011(05):233-234.
③飲茶的注意事項有哪些[J].吉林蔬菜,2010 (0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