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民族醫學高等學校,貴州 都勻 558003
中藥化學是一門運用化學理論和方法及其他現代科學理論與技術研究中藥化學成分,結合中醫藥理論和用藥經驗的學科。學生在前期學習《中藥學》、《藥用植物學》、《方劑學》、《中藥藥理學》等專業基礎課后開展的必修專業課,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該門課程學習的效果,關系到后期《中藥藥劑學》、《中藥制劑分析》等課程的學習以及學生后期的進崗實習與進入企業相關崗位的工作基礎。
中藥化學的教學由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兩部分組成,理論教學主要涉及基本理論、原理等;實驗教學主要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在操作中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筆者結合多年從事中藥化學教學,總結教學經驗,分析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通過從導入法、案例法、微課法、順口溜法、互動法等方法闡述中藥化學理論教學改革。從加強實驗規范操作、優選實驗內容、實驗合并、實驗考核等內容闡述中藥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學生通過實驗強化理論知識,提升學生學習綜合能力。
1.1 導入法教學 一門課程如何引起學生學習興趣,課程導入方式很重要,在講述“環烯醚萜類化合物”內容時,課程以提問式導入,玄參、地黃為何炮制放置一段時間變黑。講述“生物堿化合物”內容時,以為什么延胡索炮制后鎮痛作用增強導入。導入法教學能夠增強學生的求知欲。
1.2 案例法教學 在講述“化合物提取分離”內容時,引出“2015年銀杏葉提取事件”—商家為了減少成本和時間,將銀杏葉提取工藝中的稀醇私自改成鹽酸。銀杏葉提取物中含有銀杏酸,會造成嚴重過敏反應,基因損傷與突變等[1-2]。因此隨意改變提取工藝,會使得銀杏酸的含量發生改變,因此在給學生講授藥物的提取分離時,一定要按照相關規定的標準和工藝進行,切勿私自改變工藝。教授學生中藥化學基本理論知識時,也教學生如何做人。
1.3 微課法教學 將繁瑣的知識碎片化。例如講述“糖和苷類化合物”、“黃酮類化合物”、“醌類化合物”、“生物堿”等內容時,將各個知識點擊破,分別制成微課、拍攝成微視頻,將多媒體教學會網絡教學結合,學生通過微課和微視頻等現代教學方法,將難懂的,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增強學生理解力。
1.4 順口溜法教學 在講述“苷類化合物”時,學生對于酸水解的N苷、S苷、0苷、C苷的順序總是弄混淆,因此給學生編制一個順口溜“不要留碳”,學生就容易記住酸水解順序是NOSC苷。講述苷與苷元的鑒別內容,使用α萘酚-濃硫酸,學生也容易記混,編制“硫酸解苷出紅環”。通過順口溜方式教學,使學生能將一些難記憶的內容采用簡單的方式記住。
1.5 互動法教學 上課時播放變黃的大米圖片。并提問學生變黃的大米能吃嗎,為什么。提示變黃后的大米含有黃曲霉素[3],為什么含有黃曲霉素不能食用呢,引出香豆素內容。并在課后與學生互動,大米為什么變黃。土豆長芽后還能否食用。如何更好的保存土豆,通過互動式教學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與自主學習能力。
1.6 討論法教學 播放“豆腐西施”圖片,讓學生分組討論是贊美豆腐還是贊美西施,為什么有“豆腐西施”這一說法。通過學生討論,總結出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衰老的作用。播放紅花不同時期顏色圖片。早期是淡黃色,中期深黃色,后期呈紅色。讓學生按照三期顏色分成三組討論,為什么顯示不同顏色。通過學生討論總結紅花之所以不同時期顯示出不同顏色,是由于其不同時期所含化學成分不一樣導致。通過分組討論式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1.7 比較法教學 在講述“中藥有效成分提取分離”時,以“溶劑提取法”中的煎煮法,浸漬法,滲漉法,回流法與連續回流法,讓學生通過列表綜合比較這五種方法從操作要點、適宜的藥材、試劑、時間、效率、優缺點等方面比較。增加學生對于每種提取方法的理解與記憶。
2.1 加強實驗規范操作
2.1.1 實驗安全管理 中藥化學開設的實驗課比較多,占課時量的一半左右,通過每一屆學生在實驗課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帶教老師會在學生第一次進入實驗,除了將實驗室各種規章制度細讀一遍,還需將一些內容強調,比如學生穿戴必須按照規定要求,安全用電,學生在使用硫酸,鹽酸等腐蝕性強的液體時,要求學生需在通風櫥進行,并戴上手套和口罩。學生使用結束后,需放到要求的位置存放。學生在做黃酮類成分的鑒別時,用到易燃性的鎂粉,每組學生均需到帶教老師處加入,切不可一次性將鎂粉發給學生。
2.1.2 實驗分組 為培養實驗過程中同學的團隊精神,筆者通過多年實驗教學分組中,1人一組,2人一組,3人一組分組方法統計得出,2人一組實驗能夠更好鍛煉學生操作動手、協作能力,提高實驗效率[4]。
2.1.3 預實驗 由于藥材存放一定時間,或者每年進的藥材的產地,生產年限,采收時間有差別,因此在開展學生實驗之前,帶教教師需進行預實驗,包括藥材用量的確定,薄層色譜鑒別中展開劑與顯色劑量的確定與配置。教師每次進行預實驗,才能保證學生實驗的順利開展。
2.1.4 實驗示范操作 中藥化學多數實驗例如:“槐米中蘆丁的提取分離鑒定”,“丹皮中丹皮酚的提取分離鑒定”等用到回流裝置與蒸餾裝置,在學生開始實驗時,帶教老師需先進行示范性操作,學生在搭建相關裝置時,要求學生做到“橫平豎直”。并強調回流裝置中圓底燒瓶的容量,加熱溫度等注意事項。蒸餾裝置要求學生注意裝置氣密性的檢查,安全管的放置,循環水水流大小等環節。
2.1.5 實驗記錄 學生在開展實驗之前,需準備一個專門記錄本記錄實驗方面內容,包括,預習實驗,預習實驗過程中不明白問題,記錄實驗結束的原始數據。實驗結束后要求學生要完成實驗報告撰寫,主要是實驗結果的分析及在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分析。
2.2 優選實驗內容 中藥化學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較強學科。開展實驗固然重要,但實驗內容的選取更為重要。在開展實驗時,教學團隊通過與兄弟院校交流,通過到相關企業調研,集中討論,設置以下實驗內容:①薄層板制備,學生后期實驗提取物的鑒定多數用到薄層板,開展本實驗可以學生考察學生在溶解CMC-Na過程中,對澄清透明的理解與判斷,硅膠加入量及在鋪板過程中顛板操作,薄層板制備實驗看似簡單,但是如果學生對于一些細節不注意,就會造成板的均勻性,厚度等不符合要求。②槐米中蘆丁的提取分離鑒定,通過該實驗可以考察學生煎煮法,回流裝置操作。將堿提酸沉法,苷的酸水解法,重結晶法,黃酮類成分的理化與薄層鑒別,糖的檢識等內容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結合,提高學生對相應內容的理解。③牡丹皮中丹皮酚的提取分離鑒定,通過該實驗可以考察學生對共水蒸餾,水上蒸餾兩種方法提取揮發油時兩種蒸餾裝置的搭建與區別,揮發油的成分的升華性知識的掌握。④黃連中生物堿的提取分離鑒定,通過考察學生對滲漉裝置的搭建,滲漉法操作要點,鹽析法應用的掌握。⑤柱色譜的應用,柱色譜在中藥化學中的應用是除了薄層色譜之外應用較多的一種分離純化方法,該實驗的開展可以讓學生比較干法裝柱與濕法裝柱的區別,如何利用該色譜來進行化合物的分離。中藥化學開設的實驗內容較多,在此就不再一一闡述。
2.3 實驗優化 中藥化學的提取、分離純化、鑒定實驗比較耗費時間,在有限時間內開展更多實驗,提高學生動手能力,這就需要將實驗內容進行合理的合并。薄層板的制備將CMC-Na溶解過夜后,并不需要單獨學時進行鋪板,后面實驗藥材提取比較花費時間,學生在搭建好裝置后利用藥材提取空擋進行鋪板。藥材提取分離純化之后的鑒定一樣不需要單獨時間進行,可以利用下一次實驗的藥材的提取進行,這樣講實驗內容進行有效合并,可以節省更多時間開展更多實驗。
2.4 實驗考核 為考察學生平時實驗操作動手能力,打破傳統期末一考定終身模式。考核內容有回流,蒸餾,滲漉,索氏提取,稱量,重結晶,化合物的各種理化、色譜檢識等操作考核。根據學生的操作按照評分細則打分,并一一指出操作中的問題,通過此方法可以綜合考察學生一學期對于開展的實驗的掌握程度。
通過上述理論教學方法改革,學生理論考試及格率由原來80%上升為90%以上,學生參加執業藥師考試中藥化學部分得分率也明顯上升。通過實驗教學改革,學生實驗操作具備規范性,實驗考核成績也明顯提高,進入相關崗位工作也得到了相關部門好評。
中藥化學是一門中藥、中藥制藥及相關關系必修專業課,授課學向學生強調它是結合中醫藥理論和用藥經驗的學科,教師需多關注中醫藥現在發展趨勢,不斷提示自我,因材施教,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