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翰 韓 梁 陳創博 盛 萍
新疆醫科大學 中醫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
《中藥鑒定學》是中醫藥類高校中藥學專業的一門核心專業課程之一,它是研究和鑒定我國傳統中藥的品種和質量,并制定中藥質量標準,尋找和擴大新藥源的應用學科[1],該課程具有較強的直觀性、實踐性和應用性。隨著我國中醫藥科學事業的迅猛發展,《中藥鑒定學》在中醫藥學科中的作用與地位越來越重要,新時代的中醫藥人才不僅要繼承掌握中藥材傳統經驗鑒定方法及其臨床應用,還需要運用現代自然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系統地整理和研究中藥的歷史、來源、性狀、顯微特征、理化鑒定、含量測定等,建立規范化的質量標準以及尋找和擴大新藥源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切實保障中醫臨床用藥的安全有效及中藥材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
近年來,我國許多中藥材資源面臨匱乏,甚至有的野生中藥資源面臨瀕危滅絕狀態,許多人工栽培的中藥材品種由于不合理的種植和加工采收,導致藥材有效成分含量偏低,甚至農藥殘留和重金屬超標,而遠遠不能達到良好的臨床藥用效果。此外不法藥材商販為牟取暴利,導致越來越多的偽品和劣品混入中藥材市場,各大藥材市場銷售的中藥材廣泛存在混淆摻假、染色等現象。僅憑傳統經驗鑒定方法來鑒定中藥材的真偽優劣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通過顯微理化鑒定、含量測定,有害物質限量測定等方法來鑒定中藥材的質量品質。因此加強《中藥鑒定學》實驗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讓學生不僅掌握傳統經驗鑒定方法,還能夠應用現代技術方法鑒定中藥材的真偽優劣,從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并適應社會對中醫藥人才發展的需求。
實驗教學環節在高校教育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2]。《中藥鑒定學》就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結合非常緊密的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實驗教學是其教學過程中重要組成部分之一[3-4],本文通過強調重視《中藥鑒定學》實驗教學地位;探討《中藥鑒定學》實驗考核評價模式;開展有關中藥材鑒定的競賽來強化中醫藥類專業學生的實踐技能;建立中藥材鑒定文化學習園地;開展有關新疆民族藥材鑒定研究,重點培養學生掌握并應用來源、性狀、顯微、理化四大中藥鑒定方法,從而具備鑒定中藥材真偽優劣的實踐能力[5]。
《中藥鑒定學》這門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具有鑒定中藥材真偽優劣的能力,課程實踐性較強,實驗教學尤為重要,要求學生通過實驗教學過程中四大鑒定方法(來源鑒定、性狀鑒定、顯微鑒定、理化鑒定)的實踐操作來提高對中藥材的鑒定能力。為保證教學效果,首先就要保證實驗教學的課時數,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課時比例最好能夠達到1∶1,以保證學生能夠在實驗教學實踐操作中學習并掌握理論課所學中藥材的鑒定方法。此外還應將《中藥鑒定學》實驗教學的學時細化為性狀鑒定學時、顯微鑒定學時、理化鑒定學時三大部分,并以性狀鑒定為主導地位,其他兩種鑒定方法并重,從而讓學生掌握中藥材綜合鑒定的能力,以適應我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需求。
性狀鑒定又稱為經驗鑒定法,是我國中藥材鑒定的傳統方法,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通常是采用眼觀、手摸、鼻聞、口嘗、水試、火試等方法對藥材的外觀性狀進行鑒定,此法簡便易行,可直觀快速的初步鑒定中藥材的真偽優劣。在實驗教學中要保障學生可以隨時看、聞、摸、嘗和折斷各類中藥材,結合實驗教學理解記憶各類中藥材鑒定術語,如何首烏的“云錦花紋”、甘草的“菊花心”、防風的“蚯蚓頭”等,以便于學生理解性的掌握常用藥材的性狀鑒定。
很多中藥材性狀鑒定特征類似,容易混淆的中藥材較多,僅憑經驗性狀鑒定的結果是不夠準確的,需做進一步的顯微鑒定或理化鑒定才能精確鑒定出中藥材。在中藥材顯微鑒定教學過程中確保學生每人1臺顯微鏡,每人能夠獨立操作顯微鏡,老師加強輔導,確保每個學生掌握顯微鑒定的操作技術,選擇代表性強的中藥材進行切片和粉末顯微鑒定,如黃連的石細胞、桔??浦参?黨參、桔梗)的菊糖、半夏成束的草酸鈣針晶等,要求學生能夠通過顯微觀察來繪制中藥材橫切片顯微結構圖和粉末顯微特征圖,以促進學生對中藥材顯微特征的識別能力。在中藥材理化鑒定教學中讓學生靈活運用中藥化學所學知識點,利用各類化學試劑鑒定常用中藥材,如用馬鈴薯偽造成的天麻飲片和正品天麻飲片,用碘液就可檢驗出來,正品天麻飲片顯紫紅色至酒紅色,而偽品則顯藍色。
在實驗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采用中藥材樣品與多媒體互動設備相結合進行實驗教學,從而達到資源共享,師生互動的目的,提高實驗教學的效果和效率,在近期的實驗教學中筆者應用“雨課堂”智慧教學工具輔助實驗教學,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中藥材鑒定技巧,顯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能夠更準確的掌握中藥材的性狀、顯微、理化鑒定方法。
《中藥鑒定學》實驗教學考核內容應結合該課程的特點以及未來中醫藥人才的專業素養要求,把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核貫穿于《中藥鑒定學》實驗實踐操作考核中,把考核重點放在學生運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綜合分析問題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把中藥材的來源鑒定、性狀鑒定、顯微鑒定、理化鑒定的四大鑒定方法作為考核主要內容,將理論知識點和實踐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其目的不僅要求學生能夠正確書寫中藥材的名稱及其科、屬、種、藥用部位和采收加工等,還需要全方面掌握中藥材鑒定方法,包括傳統經驗鑒定法和顯微鑒定和理化鑒定等現代中藥材鑒定技術方法,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并利用顯微鑒定及理化鑒定等知識,并且能熟練應用現代分析儀器鑒定中藥,分析解決中藥鑒定工作中各種問題,旨在培養理論知識豐富和實踐能力強的中藥鑒定人才。
中藥材鑒定考核內容:
2.1 性狀鑒定 考核形式為實驗操作驗證與筆試相結合,重點藥材200余種,隨機分成10組題庫,每組題20味中藥材,學生隨機抽取一組題目,通過藥材性狀鑒定該組20味中藥材,默寫藥材的來源、采收加工和鑒定要點,性狀鑒定考核占實驗考核分值比例50%。
2.2 顯微鑒定 考核形式為實驗操作驗證與筆試相結合,重點藥材50余種,隨機分成10組題庫,每組題5味中藥材粉末,學生隨機抽取一組題目,自行制片并通過顯微鏡鑒定藥材粉末,默寫藥材的來源、采收加工和鑒定要點,顯微鑒定考核占實驗考核分值比例25%。
2.3 理化鑒定 考核形式為實驗操作驗證與筆試相結合,重點藥材50余種,隨機分成10組題庫,每組題5味中藥材飲片或粉末,學生隨機抽取一組題目,通過中藥化學鑒定方法(試劑法、升華法、熒光法等)鑒定中藥材,默寫藥材的來源、采收加工和鑒定要點,理化鑒定考核占實驗考核分值比例25%。
中藥材鑒定技能不應該只是中藥學專業學生的必備技能,更應該是所有中醫藥類相關專業學生所具備的技能之一。為促進中醫藥專業人才掌握中藥材鑒定技能水平、提高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學院可定期組織舉辦關于中藥材鑒定的校級競賽,來強化中醫藥類專業學生中藥材鑒定的實踐技能。在競賽內容上可將《中藥鑒定學》與傳統的中醫藥典籍相結合,競賽內容不拘泥于教材,可增加中醫藥典籍的知識點作為考點,以促進中醫藥專業學生對中醫藥經典著作的興趣,提高學生對我國傳統中醫藥典籍的學習熱情。在競賽形式上可分為四級和六級兩個競賽檔次,中藥鑒定四級競賽以常見藥材的來源鑒定和性狀鑒定作為主要考點,側重面向于所有中醫藥相關專業的學生。中藥鑒定六級競賽以常見藥材的來源、性狀、粉末和理化四大鑒定技能作為主要考點,考察學生對中藥材的綜合鑒定能力,主要側重面向于中藥學相關專業的學生。在實驗教學過程中以競賽的考核標準嚴格要求學生,將技能競賽評分標準及職業素養貫穿在平時的教與學中,做到以賽促教,賽教結合,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中藥鑒定學》這門課程的信息量大,知識點瑣碎,主要涉及中藥材的來源鑒定、性狀鑒定、顯微鑒定以及理化鑒定等,為了使學生牢固掌握中藥材鑒定的基本要點,可在班級內建立中藥材鑒定學習園地,將常見中藥材及其偽品的原植物(動物、礦物)圖、飲片圖、藥材飲片等,分類制成中藥材鑒定文化學習園地,供學生隨時觀看學習,來豐富學生課余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中藥鑒定學習園地不僅限于班級內,甚至可以建立模擬中藥房,模擬醫院中藥房的工作環境,學生可根據模擬處方調劑藥方,不僅可以強化對中藥性狀鑒定的實踐技能,又可鞏固方劑學知識點,還可使學生盡早接觸將來可能的工作環境,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認知和自信。此外,還可定期組織中藥學班級學生開展野外實習,讓學生進一步熟悉中藥材原植物的形態,我院中藥系中藥資源教研室每年5月組織大三年級中藥學班級學生前往吐魯番沙漠植物園、昌吉植物園和天山野生森林公園等野外實習基地,讓學生了解中藥材原植物的形態,有助于鞏固教材中的理論知識,達到理論與實踐相密切聯系在一起,激發學生對專業課程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也進一步提高學生對中藥材鑒定的能力。
新疆民族醫藥學是我國四大傳統民族醫藥之一,是中華傳統醫學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新疆民間常用的民族藥大約有1000余種,其中絕大多數藥材種類與中藥交叉,例如甘草、干姜、肉豆蔻等,其藥材來源和藥用部位均一致。有的新疆民族藥材和中藥的來源一致,但藥用部位卻不同,如肉桂,中藥通常用樹皮入藥,而新疆民族藥通常用葉入藥。有些新疆民族藥與中藥同名,但來源卻不同,藥用部位也不同,如艾,中藥使用的是艾Artemisia argyi Lévl. et Vant.,藥用部位為葉,而新疆民族藥使用的是苦艾A.absinthium L.,藥用部位為地上部分,因此合理有效開發新疆民族藥是現階段的重大課題,關乎著新疆民族醫藥產業的發展前景。
目前我國新疆民族藥材的鑒定及其質量標準尚缺乏,在本科教育過程中可開展新疆民族藥材性狀鑒定的學習,例如鷹嘴豆,根據該味藥材的性狀可總結其性狀鑒定術語為“鷹嘴”,此外,積極開展有關新疆民族藥材鑒定的大學生創新實驗研究,通過顯微、理化等鑒定方法系統研究新疆民族藥材的鑒定,規范新疆民族藥的來源,確保臨床用藥安全有效。本課題組前期系統研究新疆特色民族藥材多傘阿魏[6]和伊貝母[7]的藥材質量標準相關研究,旨在擴大中藥阿魏、貝母的藥用來源,為其進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學參考依據,并合理有效開發新疆民族藥材資源,促進我國新疆民族醫藥的發展。
近年來,一句典籍“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標志著我國中醫藥科學事業發展進入新紀元,而《中藥鑒定學》在中醫藥學科中處于關鍵地位,新時代的中醫藥人才不僅要掌握中藥材傳統經驗鑒定方法,還要學會應用中藥現代鑒定技術,來保障中醫臨床用藥的安全有效。本文通過強調重視《中藥鑒定學》實驗教學地位;探討《中藥鑒定學》實驗考核評價模式;開展有關中藥材鑒定的競賽來強化中醫藥類專業學生的實踐技能;建立中藥材鑒定文化學習園地;開展有關新疆民族藥材鑒定研究,培養學生掌握并應用來源、性狀、顯微、理化四大中藥材鑒定技能,促進中藥材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筆者在近期的實驗教學過程中應用以上教學改革方法,并將實驗教學考核納入課程的形成性評價中,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了學生的成績,顯著提高了《中藥鑒定學》實驗教學的效果和效率。
《中藥鑒定學》的實驗教學對培養學生中藥材鑒定專業技能至關重要,目前我國中藥材品種多樣、復雜,在各中醫藥高校中關于《中藥鑒定學》實驗教學資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8]。筆者認為,只有不斷開展實驗教學改革,不斷豐富更新實驗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才能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并結合當下中藥材市場實際情況,有效合理開發教學資源,切實提高學生實踐技能水平,讓學生在今后從事有關中藥鑒定、購銷、檢測等相關工作崗位前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才能在中藥人才市場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并為我國中醫藥事業培養合格的繼承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