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第五人民醫院內二科,河南 焦作 454002
社區獲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呼吸內科常見病癥,多由細菌、病毒、衣原體和支原體等多種微生物所致,患者可能出現鼻塞、噴嚏、咽部異物感等癥狀。如今,社區獲得性肺炎發生率逐年升高,其臨床診治引起了人們的關注[1]。為觀察西藥聯合桑杏清肺湯對社區獲得性肺炎痰熱壅肺證療效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響,筆者選擇116例患者作為對象并分成兩組采取不同方案治療,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1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診的社區獲得性肺炎痰熱壅肺證患者共116例,將其平均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58例。對照組:37例男性,21例女性,年齡18~65歲,平均(45.1±6.97)歲,病程2~11 d,平均(6.1±1.07)d。觀察組:35例男性,23例女性,年齡18~69歲,平均(44.8±6.14)歲,病程1~15 d,平均(6.7±1.56)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2]:①西醫診斷參照《成人社區獲得性肺炎管理的共識指南》,中醫診斷參照《社區獲得性肺炎中醫診療指南》,所有病例符合中醫與西醫診斷標準,臨床資料完整;②年齡18~70歲,性別不限;③對研究知情且愿意參與研究,簽署有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排除不愿參與研究者;②重癥肺炎、過敏體質或對本藥過敏者排除;③合并有嚴重心肝腎等功能障礙者、精神障礙、無法正常交流者排除;④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女性排除。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靜脈滴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上海禾豐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7171)治療,0.6 g/次,1次/d,持續用藥2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配合桑杏清肺湯治療。組方如下:石膏30 g,魚腥草20 g,桑白皮15 g,瓜蔞15 g,浙貝母15 g,玄參15 g,梔子12 g,桔梗12 g,杏仁12 g,連翹12 g,黃芩10 g,知母10 g,陳皮10 g,甘草6 g,生姜3片,大棗3枚,1劑/d,水煎服,200 mL/次,持續用藥2周。
1.4 觀察指標與療效評定 觀察指標:2周后,對兩組的臨床療效進行評價并比較;測定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包括3個指標,即PCT(降鈣素原)、IL-6(白介素-6)以及TNF-a(腫瘤壞死因子a)。療效評定: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根據癥候積分降低程度,評價臨床療效,分成顯效、有效和無效3個指標。①顯效: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相比治療前,癥候積分降低至少70%;②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有所改善,相比治療前,癥候積分降低≥30%但不足70%;③無效:臨床癥狀與體征改善不明顯,甚至加重,癥候積分減少低于30%。總有效率為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6.5%高于對照組的81.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血清炎性因子分析觀察 治療前兩組的血清炎性因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治療后,兩組PCT、IL-6以及TNF-a均有所下降,且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2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較

組別例數 PCT IL-6 TNF-a 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581.90±0.670.38±0.1544.31±10.5631.75±6.2525.97±2.5820.56±3.49觀察組581.84±0.450.27±0.11?43.01±9.7422.54±5.68?26.23±2.7114.79±2.46?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社區獲得性肺炎是指在院外由細菌、病毒、衣原體和支原體等多種微生物所致的肺炎,臨床上以咳嗽、胸痛為顯著表現,伴或不伴咳痰,大部分病人有前驅癥狀,主要表現為鼻炎樣癥狀或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如打噴嚏、流清涕、鼻塞、咽干等。社區獲得性肺炎,發病率高,死亡率也高,最近這些年,新病原體的出現,加上細菌耐藥增加,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治面臨巨大挑戰。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是治療該病的常用藥,但學者們發現單用該藥治療,整體療效欠佳。本研究通過比較發現,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5%,高于對照組的81.1%(P<0.05),由此可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桑杏清肺湯治療社區獲得性肺炎痰熱壅肺證,可取得較好的效果。
中醫認為肺炎屬于“風溫”“咳嗽”等范疇,“咳證雖多,無非肺病”(《景岳全書·咳嗽》),風熱犯肺,或者外邪郁久化熱,蒸津煉液,成痰熱壅肺之證,或者素體痰濕內蘊,郁久化熱,痰熱互結,氣道壅塞,肺氣宣降失職,引起咳嗽[4]。桑杏清肺湯為臨床經驗方,方中包含多味藥,且功效不盡相同。例如,魚腥草辛,微寒,歸肺經,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之功效;石膏味甘、辛,性大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作用;桑白皮味甘、辛,性寒,歸肺、脾經,瀉肺平喘、利水消腫是其基本功效;浙貝母味苦,性寒,歸肺、心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解毒散結消癰的功效。桑杏清肺湯在多味藥的協同作用下,共奏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且兼顧護滋陰。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炎癥因子PCT、IL-6、TNF-a低于對照組,表明桑杏清肺湯治療社區獲得性肺炎痰熱壅肺證,療效較好,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