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平 但雨珂
四川輕化工大學,四川 自貢 643000
大陸法系國家法律體系分為實體法和程序法,實體法規定權利義務關系及法律責任,程序法規定,訴訟中各參加主體所享有的民事訴訟權利義務,以及訴訟法律關系主體的行為方式與行為模式。“民事訴訟法是核心和基礎,其他專門的訴訟法,甚至包括刑事訴訟法,都是以民事訴訟法的模式為基礎演變而成的。”[1]法官查清案情、當事人主張事實,都必須依據證據,當事人進行訴訟就是進行證據攻防。因此,證據法學作為重要的民事程序法學,高等學校法學教育應當增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教師應當貫徹法學學生為中心,在證據法學教學過程中,同學生進行,積極且富有成效的互動,改革法學課程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模式,構建多元多重的法律課程實踐教學法。
所謂的法律職業,《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將其定義為“以通曉法律與應用為基礎的職業”。我國各級各類法院、檢察院、監察委員會、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律師事務所、公證處、仲裁委員會、政府法制部門、高等學校法學院系中就業的專業型人員都可以被歸類為法律職業人員。法律職業技能,《牛津法律大詞典》將其界定為:法庭中法官同律師進行司法活動必須掌握的法律實踐技能,法官和律師共同確定法律訴訟爭議、得到他們期望的結果的手段。
大陸法系各國“法律人”處理法律事務,通常運用司法三段論的邏輯函懾于演繹推理,將實體法規范函懾在本案事實上,爾后得出判決結果的方式。法科學生先修民法、刑法等實體法學,爾后學習民事訴訟法學、刑事訴訟法學等程序法學,高年級學生會選修《證據法學》課程。
證據法學課程應當采納互動式教學模式。“法學實踐性教學模式是指在法學教育過程中與理論教學相互銜接、相互支撐,旨在培養學生的法律實務技能和實踐運用法律的思維能力的教學模式。這種教育模式,強調通過互動式教學激發學生思考。”[2]師生之間通過互動方式,講授與學習證據法學,這就使晦澀的法律理論知識變得容易被理解、適用。
高等學校法學專業課老師可能都深有體會,實體法學知識容易講授,也易于被學生理解,因為人們幾乎天天都會有意無意的接觸民法規范、婚姻法規范、合同法規范等。與此相反,老師們講授民事訴訟法學、刑事訴訟法學、證據法學等程序法學課程,就比較吃力。“法學就不能脫離實際而進行孤立的理論教育,法學教育也不僅是單純的知識傳授和學術培養,而且是一種職業訓練,應當教授法律職業者必備的技能和素質。”[3]面對上述困境,老師可以采納互動式教學模式,與同學們進行富有成效的互動,促使復雜的證據法學理論變得靈活易懂,提高同學們的法律職業技能。證據法學課程的互動式教學模式或者教學方法主要包含:模擬法庭教學法、法律診所式教學法、大學生進入基層群眾自治性組織教學法。
證據法學課程的授課老師,可以結合法實證方法的靈活運用,首先解析典型案例,讓同學們扮演不同的訴訟主體。老師將30人的教學班分為3個小組,一個小組有10位同學,每個小組負責組織一次模擬法庭。他們分別扮演法官、原告、被告、代理律師、書記員等訴訟參與人,他們審理真實且有爭議的民事案件。同學們扮演的原被告及其律師,才能夠積極參與庭審、激烈展開法庭辯論。模擬法庭能夠生動的展現民事案件的法律事實、證據、法律適用,同時促使同學們深入理解法學理論知識,提高司法實踐技能。
高等醫學院系的醫學專業,必然包括診所式的臨床實踐教學法。醫學專業學生在修讀醫學課程時,應當同時進入醫院參加臨床醫學專業實習,親自參加醫院的診療護理活動。醫學院系醫學專業課老師,往往具備高級執業醫師資格。這些老師對醫科大學學生進行專業課講授后,隨即帶領同學們投入臨床實習醫院參加實習,這將極大提高醫科學生們的醫學實踐技能。與此同時,“‘法律診所’是近年法律援助和法學教育的一道新風景線。它是20世紀60年代基于對司法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及在提供法律服務上的不力的認識,在美國法學院普遍興起的一種法律實踐課程。”[4]近年來,法律診所式教育在各大高校法學院系逐漸展開。“在真實案例中,學生能夠觀察到社會的真實狀況,體察法律條文真實運行情況,了解維持社會秩序的種種或明或暗的規則,讓學生自主認識到需要的真實技能”。[5]為了提高法科學生的法律職業能力,高等學校法學院系開展診所式法學教學法前景廣闊。首先,高等學校法律專業專職教師多數都具備律師執業資格;其次,法學院系通常與學校所在的司法行政部門建立了穩定的合作協議;最后,現今社會矛盾眾多,典型性的人傷、勞動爭議案件多。具備兼職律師執業資格的專業課老師可以帶領并指導法科學生,引導他們積極而富有成效的進行司法實踐,開展診所式法律教學,同時促進同學們法學理論知識的學習。
城市居民社區是人們生活的最基本單位,也是普通民事糾紛高發地帶。社區居民之間發生的民事糾紛往往屬于傳統型民事糾紛,例如婚姻家庭糾紛、贍養糾紛、繼承糾紛等。這些糾紛與公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又比較繁瑣。根據人民調解法,人民調解委員會協調解決本社區發生的民事爭議。民事主體之間發生糾紛后,本著協商解決、不傷和氣的基調,糾紛當事人雙方共同選擇本社區的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案件。一方當事人在以后不履行此合同,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以此合同向人民法院提起合同違約之訴。法學院與城市基層社區、農村村委會可以進行合作,法學院派遣學生進入基層社區或者村委會,擔任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員。這就能夠提高法科學生法律實踐技能,還能夠對基層社區和村委會進行富有成效的法制宣傳。
法學院對互動式實踐教學方法本身的重視度不夠。高等學校法學專業的教學評估,比較注重就業率、考研率等比較明顯的成績,而對于法學專業畢業生法律實踐能力的培養重視度不夠。法科學生畢業后進入法律職業崗位上,他們的法律實踐能力才立即顯現出來。此時用人單位可能會不滿足學生的法律實踐水平。老師們應當將法科學生們的法律實踐能力提升作為其本職工作,從多方面、多層次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式實踐性教學。尤其重要在于,法學老師應當在證據法學程序課程中增強采用互動式教學方法。
高等學校法學院系應當加強對證據法學課程的投入,連同民事訴訟法學課程與刑事訴訟法學課程一道,采納多種互動式實踐性教學模式。學校應當從硬件方面建構完善的模擬法庭,積極與律師事務所建立實習基地,與社區或者農村村民委員會建立實習協議,各自發揮自己的優勢,在通過法律服務地方的同時,提高學生們的法律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