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少可
(山西中醫學院第三中醫院,山西 太原030006)
膝骨關節炎(kneeosteoarthritis,KOA)是骨科、針灸科常見病、難治病。本病可出現關節軟骨退化,結構失穩,進而導致關節骨質增生、畸形,又稱退行性關節炎、增生性關節炎。臨床以膝關節疼痛、腫脹、僵硬、關節摩擦感和活動受限為主要癥狀。中老年人多發,發病率達3%[1],60歲以上患者發病率達10%~30%[2]。本病發病原因和年齡、體胖、創傷、飲食、遺傳等諸多因素有關,確切病因尚不完全明確[3]。筆者通過朱氏正骨手法配合朱氏五點針刀療法治療本病110例,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110例患者全部來自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山西中醫學院第三中醫院針灸科門診,其中男46例,女64例;年齡41~83歲,平均64歲;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20余年;單左膝發病13例,單右膝發病28例,雙膝同時發病69例。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診斷標準 參照美國風濕病學會1995年提出的標準制定[4]:①近1個月內膝關節反復出現疼痛;②X片示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變、關節邊緣骨贅形成;③關節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白細胞(WBC)<2000個/mL;④中老年患者(≥40歲);⑤晨僵≤30min;⑥活動時關節摩擦音(感)。符合①②或①③⑤⑥或①④⑤⑥即可診斷。
1.3 影像學分級 參照Kellgren和Lawrence影像分級方法。0級:正常;Ⅰ級:可能有骨贅,關節間隙可疑變窄;Ⅱ級:有明顯骨贅,關節間隙輕度變窄;Ⅲ級:中等量骨贅,關節間隙變窄明確,有硬化性改變;Ⅳ級:大量骨贅,關節間隙明顯變窄,嚴重硬化性改變及明顯畸形。
1.4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符合上述X線分級標準Ⅲ級以下;患者規范完成治療且知情同意。
1.5 排除標準 合并風濕病者;合并高血壓病、糖尿病者;晚期關節畸形,嚴重骨質疏松、X線分級Ⅳ級者;未完成系統治療者。
2.1 針刀療法 取穴:朱氏五點法。1點:髕骨下緣正中,髕韌帶下方;2點:內膝眼內緊貼髕骨內下角;3點:外膝眼內緊貼髕骨外下角;4點:髕骨內上角外股骨內上髁附著點;5點:髕骨外上角外股骨外上髁附著點。操作:患者平臥位,膝關節伸直放松,活動受限者膝下墊枕,采用4#0.6mm型漢章針刀。1點刀口線與身體縱軸一致,緊貼髕骨下緣進針,穿過髕韌帶后到達髕骨下方,刀口旋轉90°,平行切割3~5刀,松解髕骨下粘連。2點刀口線與髕骨內緣平行,緊貼內膝眼與身體縱軸成45°角進針,進入髕骨下后橫向鏟割3~5刀,針下松動出針。3點從外膝眼進針,刀口線與髕骨外緣平行,操作與2點相同。4點從股骨內上髁進針,進針方向與2點相同,松解髕骨與股骨內上髁之間粘連,操作手法相同。5點從股骨外上髁進針,操作同前。術畢創可貼貼敷刀口。每周治療1次,針后刀口3d內嚴禁沾水,1周內禁止過多活動。3次為1個療程。
2.2 朱氏正骨手法 ①推髕骨:患者平臥,關節活動受限者膝下墊枕。術者以雙手拇指點按髕骨下緣,緩緩向上推動髕骨,松解髕骨下粘連,反復推5次,以達髕骨最大活動度為宜;然后依次手法向左、向右、向下推動髕骨,使髕骨在各個方向達到最大活動度;②膝過伸:患者平臥,術者一手壓于患者髕骨上,另一手搬患者下肢向上,松解關節后方組織粘連,反復操作3次;③撥腘窩:患者平臥伸膝放松,術者拇指置于患者髕骨上,其余4指彈撥患者腘窩兩側韌帶,手法以患者能承受為宜,彈撥3~5次;④膝過屈:患者平臥膝關節屈曲放松,術者一手置于患者髕骨上,另一手握患者踝部,給患者做被動關節屈伸活動,來回活動幾次,待患者關節活動至最大角度時,稍用力下壓,可以聽到關節松解聲。此手法一定要柔和,以患者能承受為宜。每周治療1次,術后禁止患者劇烈活動。3次為1個療程。
3.1 療效評定標準 痊愈:臨床癥狀消失,關節活動正常。顯效:癥狀明顯減輕,關節活動明顯改善,能進行日?;顒?。有效:疼痛減輕活動改善,關節日?;顒幽芰Ω纳?。無效:治療前后臨床癥狀改變不明顯。
3.2 結果 經過1~3個療程的規范治療,110例患者臨床痊愈42例,顯效51例,有效10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93.64%。
KOA作為臨床常見病,發病原因尚不明了,現代醫學對于早中期患者多以對癥治療為主,對乙酰氨基酚、NSAIDs類鎮痛,口服氨基葡萄糖、雙醋瑞因,關節注射透明質酸鈉等關節軟骨保護劑,修復軟骨,減輕關節疼痛。后期以關節置換為主[5],但臨床效果不好。中醫針灸治療對本病有著不錯的療效[6]。
朱氏正骨特指原山西省針灸研究所、原山西中醫學院朱希烈教授,結合家傳及現代各家手法之長,總結出的一套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膝骨關節炎及筋膜炎等軟組織損傷類疾病的手法的總稱。KOA屬于中醫“痹證”范疇,以肝腎虧虛,風寒濕邪阻滯經脈,筋骨失養,肢體痹痛不用為主證。“筋為骨用”“筋能束骨”是關節的生理特點[7]。朱氏正骨通過理筋、推骨、撥筋手法,舒筋活絡,通經止痛,達到筋柔骨正的作用。小針刀療法作為一種新型的針灸工具,有疏通經絡的作用,又有閉合手術的切割剝離作用,能夠解除關節周圍軟組織的粘連,恢復關節功能。朱氏五點針刀法是根據多年臨床經驗,在關節解剖的基礎上,確定的5個膝關節活動最主要的粘連點,摒棄了常規的壓痛點取穴法。這樣既抓住主要病灶起到治療效果,又減輕了患者痛苦和經濟負擔。針刀松解病變的直接粘連點,朱氏正骨手法舒經理筋,松解關節周圍粘連點,兩者結合相得益彰,可以最大范圍改善關節癥狀和體征。本研究結果表明朱氏正骨手法結合朱氏五點針刀法對于早中期膝骨關節炎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達93.64%,療效顯著,方法簡便,可操作性強,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