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慧
(湖北工業大學,湖南武漢 430068)
我國藥用植物種質資源豐富,據不完全統計達五千種以上,但隨著采集和消耗量過大,以及自然生態環境的惡化,導致藥用植物資源的匱乏,藥用植物的繁殖技術已越來越收到人們的重視。不同植物的繁殖方式也有所不同,但目前大致可分兩大類: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藥用植物選擇有性繁殖還是無性繁殖取決于許多因素,如種子的發芽能力以及保留母本特殊性狀的重要性等。藥用植物多種多樣的繁育方式在藥用植物的理論學習和解決藥用植物的供需矛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有性繁殖又叫種子繁殖,是植物繁殖的基本方式,由雌配子和雄配子受精形成的種子,有性繁殖有利于基因交流,會產生更適合環境的后代,因此一般種子繁殖出來的實生苗,對環境適應性較強,同時繁殖系數大。
種子的壽命和貯藏條件決定了種子的生活力。種子的壽命是種子從發育成熟到喪失生活力所經歷的時間。不同植物的種子壽命相差很大,通常的儲存條件下,短命種子有柑橘、古柯、肉桂等,壽命在3年以內;中命種子有郁李、大黃等,壽命在3~15年;長命種子有豆科和金葵科植物,壽命在15~100年。藥用植物的壽命不僅受自身因素如種皮結構、種子儲藏物、種子含水量以及種子成熟度等因素的影響,還跟儲藏條件有關,經研究表明大多數藥用植物的種子貯藏溫度在-10~20℃,濕度在5%~15%,低溫干燥通風的條件下。
播種前進行種子處理是一項經濟有效的增產措施。它可以打破種子休眠,促進種子萌發和幼苗健壯生長。種子處理的方法很多,可歸納為以下幾類。
1.2.1 溫水浸泡法:溫水浸泡可使種皮軟化,增加種皮透性,促進萌發錢的代謝過程,浸泡時間長短應根據種子大小、種皮厚度而定,如柴胡及茄科植物等種子用30℃左右的水浸泡1晝夜。
1.2.2 機械處理法:對種皮堅硬或種皮有蠟質等的種子,利用挫傷種皮方法,增強種子的通透性,有助于發芽。如黃芪、甘草、穿心蓮等種子可用粗砂擦破種皮,再用溫水浸種,發芽率顯著提高。
1.2.3 層積處理方法:有些藥用植物的種子在儲藏期用1層濕紗,1層種子進行層積,有利于種子后熟和提高發芽率,此法適于休眠期長,需經后數或種皮堅硬不易發芽的種子,如芍藥、防風、黃柏等。
1.2.4 低溫處理法:有深休眠期的部分藥用植物種子需低溫處理,可打破休眠,提早發芽。如延胡素要在5~10℃處理下可以縮短休眠期,而龍膽草需要在0~5℃下處理效果明顯。
1.2.5 藥劑處理:根據種子的特性,選擇適宜的藥劑和濃度,嚴格掌握處理時間,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甘草種子用硫酸處理也可打破種皮障礙提高發芽率。明黨參的種子用0.1%小蘇打、0.1%溴化鉀溶液浸30分鐘后播種,可提早發芽10~12天,發芽率提高10%左右。
1.2.6 生長調節劑處理:生長激素常用的有:吲哚乙酸、α·萘乙酸、赤霉素。藥用植物種子處理常用赤霉素,適宜濃度的赤霉素有代替低溫打破種子休眠的作用。處理牛膝、白芷、防風、桔梗等的種子,均可提高發芽率。
無性繁殖又稱營養繁殖,利用植物營養器官的再生能力、分生能力以及與另一植物通過嫁接愈合為一體的親和能力來繁育植物的新個體。常用的無性繁育主要有分離繁殖、扦插、壓條、嫁接和組織培養四種繁殖方法。
將植物的營養器官分離培育成獨立新個體的繁殖方法。此法簡便,成活率高。分離時期因藥用植物種類和氣候而異,一般在秋末或早春植株休眠期內進行。根據采用母株的部位不同,可分為以下5種,①鱗(球)莖繁殖:在植物地下莖周圍長出許多小的鱗(球)莖,可作為繁殖材料,如貝母、百合的鱗(球)莖,如半夏、番紅花的球莖等;②塊莖根繁殖:塊根是由不定根或側根經過增粗生長而形成的變態肉質貯藏根;③塊根上易發生不定芽,可用于繁殖,如地黃、山藥、何首烏等;④根狀莖繁殖:植物的根狀莖與地面平行,可按一定長度或節數分割為若干小段作為繁殖材料;⑤球芽繁殖:葉腋或花序上長得珠芽相當于種子,芽落地后可以形成新的植株。
將母本植株的枝條或莖蔓埋壓土中,或在樹枝上用泥土、青苔等包扎,生根后與母本植株分離,成為新的植株。壓條法主要有以下3種方法,①直立壓條法:現將母本植株從基部重剪,基部萌發新枝后進行培土,簡便易行,可獲得較好的生根效果。適合于根部產生新枝能力強的藥用植物,如木槿、金銀木、紅瑞木等;②曲枝壓條法:近地面的枝條向地彎曲埋入土中,促使其生根,如迎春、金銀花、夾竹桃等適合此方法;③空中壓條法:適合植株高大、枝條不易彎曲的植株,如三角梅、金杉、金花茶等。在枝條基部刻傷,再用適當基質包扎于傷口處,待生根后切離母體。
扦插是使用最為廣泛的無性繁殖方法之一,存活率較高。割取植物營養器官的一部分,如根、莖、葉等,在適宜條件下插入基質中,利用其分生機能或再生能力,使其生根或發芽,成為新的植株。根據扦插材料的來源不同分為葉插、根插和枝插。
2.3.1 葉插法:進行葉插的園藝植物大多有粗壯的葉柄、葉脈或肥厚的葉片,以花卉居多。虎尾蘭、玉樹、百合中有的用整張葉片扦插,有的甚至可以將葉片切為數塊分別進行扦插。
2.3.2 根插法:根據植物根部能夠產生不定芽,將其作為繁殖材料,如苣賣菜、大戟、大棗等,根插繁育縮短了植物的繁育周期,擴大繁育系數。
2.3.3 枝插法:枝插根據插條成熟度及木質化程度分為硬枝扦插和軟枝扦插。硬枝扦插是成熟度及木質化程度較高的枝條進行扦插,如木槿、木瓜、銀杏等;軟枝扦插一般取新枝進行扦插,如一品紅、山茶花、菊花等。
嫁接繁殖是指把一種植物的枝條或芽接到其它帶根系的植物體上,使期愈合生長成新的獨立個體的繁殖方法。嫁接用的枝條或芽叫接穗,把下部被的植嫁接植株叫砧木。嫁接繁殖能保持植物優良品種的性狀,加速植物生長發育,提前收獲藥材,增強植物適應環境的能力等。嫁接的方法有枝接、芽接、根接三種:①枝接法在實際生產中,枝接方法很多,如用皮下單芽枝接法嫁接柿樹成活高,用硬枝接綠枝對葡萄進行嫁接換種,嫩枝接新法;②芽接法芽接是在接穗上削取一個芽片,嫁接于砧木上,成活后由接芽萌發形成植株。有“T”形芽接(王玉莊,1998)、帶木質嵌芽接(王文深,1998)等,芽接法為解決了傳統種子育苗栽植技術結果遲、產量低、經濟效益差等問題奠定了基礎;③根接法利用出圃后植物土壤中殘留的大量根系,進行嫁接,根接育苗需選擇親合力強的樹種作砧木,目前已有3種根接技術(合接法、皮下接根法、根皮插枝法),平均成活率達92%(孫秀梅,2001)。根接提高了種子利用率,降低了苗木成本,加快了苗木繁殖速度,取得了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植物組織培養將已處于分化終端或正在分化的植物組織脫分化,誘導形成愈傷組織,再在愈傷組織上形成新的叢生芽,藥用植物的根、莖、葉、花、胚、果實、種子等組織或器官均可以誘導出愈傷組織。植物組織培養技術不受地區、季節、與氣候限制,組織培養中的細胞生長速度要比植物正常生長速度快,因此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快速繁殖藥用植物日益發展。近40年來,我國經離體培養獲得藥用植物已有金線蓮、番紅花、苦丁茶、南洋金花等100多種植物。
不管是有性繁殖還是無性繁殖,藥用植物的繁殖技術都在不斷地改進、發展和完善中,在解決藥用植物的供需矛盾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