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新
(徐州開放大學,江蘇徐州 221006)
內容分析法自身的優勢影響,使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內容分析法的應用。但是,在公共管理領域,其對內容分析法的理解還存在的一定誤區,對內容分析法的應用沒有結合特征科學應用,導致其價值沒有合理實現。
若要合理使用內容分析法,則需要以大量數據作為參考,并且在使用過程中對數據進行編碼處理,將其變成有用的數據。因此,內容分析法在公共管理學當中容易被人們誤認為是一種定量研究方式。將內容分析法歸為定量分析,并沒有認識到的內容分析法得中真正作用,只強調內容的量化,導致內容自身的特性被忽視。
在內容分析法的實際應用當中,可以將定量和定性有機的結合起來,在關注內容的外在表現形式的同時,對造成表現內在原因深入分析。公共管理學的分析中,要對內容進行合理編碼,以頻次、字數的形式顯示出來。但是,定量分析只是內容分析法的一種表現形式、研究方法,并不能等同于內容分析法[2]。
學者對公共管理學內容的接觸大多以文字的形式展現,進而導致學者認為內容分析中的“內容”就是文字,對內容分析法得理解不恰當。內容是內容分析法的主要構成,其不僅僅包括公共管理學的文字,還包括對數據、圖片、網頁、網站、手勢姿態等內容的分析,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一些新形勢的“內容”也會不斷出現。由此可見,內容分析法并不單單是對文字的分析。例如,某國家學者以內容分析法,對媒體刊登的報紙文件進行分析,對其中圖片著重分析,針對媒體對某社會運動態度做總結;某位國內學者對我國政府政務網站進行了功能性分析,為我國網上開展政務工作進行描述,并沒有單單針對文字進行分析,對內容分析法就是對文字分析理論的擊破。
內容分析法的基礎是以定量和定性為研究對象,自身有著廣闊推廣價值。以公共管理學為例,雖然其大多內容均以“文字”形式表現,但是本質上的并不是單單針對文字的分析。文學領域中對文字的敘事、文本等分析手段均不屬于內容分析法范疇,在公共管理學上,內容分析法并不是對文字的單純分析。
內容分析法的形式具有簡潔性特點,雖然需要對某些關鍵內容進行計算,但其計算是在方法論支持下開展的:
1.3.1 內容分析法對內容頻次統計是分析內容的深層含義,對其頻次分析屬于分析手段,再得到頻次分析結果后,可以將結果轉化為變量,投入到其他定量、定性分析中。例如,對公共管理學中的行為代碼分析,就是積極搜集管理人員交談中有用的信息出現頻次,以此為變量,深入分析。
等等,我打電話。所長急切地東張西望,忽然看到旁邊兩個小孩手里拿了玩具水槍在那里互射,哧哧的。所長顧不得許多,搶過來,對著牛皮糖一陣猛射,火苗立刻被澆滅,牛皮糖身上的布也濕了一片。他氣急敗壞,連忙再打火,卻怎么也打不著了。
1.3.2 結構層次清晰是內容分析法的特點之一。其內容和頻次的結合并不單單是結果,在方法論體系支持下,對關鍵內容出現頻次統計,還考慮到了內容分析法的結構性。內容分析法先梳理研究問題,以內容和主要架構分析[3]。在研究問題上,通過內容分析獲取問題性的結論,以問題對定量做出假設。內容分析法中的研究問題具有針對性和開放性,問題解答需要對內容進行合理分析。以分析結果為基礎提出研究問題,針對內容進行有效分析,提高分析質量和效率。此外,以內容分析獲取研究問題答案,能夠確保內容分析法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內容分析法要求學者以研究內容為對象,搜集內容中可用數據,確保內容數據可以被大眾所接受。內容分析法以分析架構的形式將內容和研究問題結合起來,建立兩者的邏輯關系,幫助學者更好分析公共管理學內容。例如,建立“如果內容怎樣,則結論是”的邏輯關系,在通過對公共管理學科進行分析總結,建立“如果文章中研究方法缺乏理論依據,則該文章中公共管理學方法不規范,不具有可信力度。”如圖1所示,內容分析法中內容、分析架構和結論的以“如果...則...”的方式結合起來。

圖1 內容分析法三要素邏輯關系示意圖
在形式上,內容分析法是對頻次的統計,但是內容分析法更重要在于通過對關鍵內容頻次統計,獲取有力的數據信息支持。因此,要針對關鍵內容使用內容分析法,發揮其真正價值。
在內容分析的應用中,需要緊扣研究問題,在有力的數據支持下,通過分析建構得到科學的結論。當下,在公共管理學中采用內容分析法的研究中,主要以樣本選擇與信度檢驗存在較大不足,文章針對樣本選擇和信度檢進行詳細分析[4]。
樣本選擇的對象是要需要分析的內容,也包含選擇合適的內容,使其成為有效數據,通過對數據的時間段進行分析。若實際內容較多,就需要采取抽樣的方式進行樣本選擇。
在抽樣工作開始前,了解需要抽樣的內容單元,抽樣單元可選擇詞語、句子、段落、章節、書籍等。內容分析法中抽樣單元不能小于分析單元,抽樣單元和分析單元是包含單元,而分析單元恒不大于抽樣單元,原因在于編碼時,分析單元并不是唯一,還需要有分析單元的上文與下文進行分析。所以抽樣單元在樣例中是整篇文章。就抽樣理論中進行的基本假設,是以總體中所有個體所帶有的信息量小為基礎,針對這一情況,針對內容進行分析的分析者多采用全新的抽樣方法分析樣本,其中,國外某學者針對這種樣本選擇提出了四種可用的方法。
2.1.1 變化概率抽樣
變化概率抽樣方法的對象是有選擇性的選取較為重要的內容,針對研究問題更具影響力的信息內容。例如我國某學者所撰寫的文章中,是以部分內容選取1995—2005年之間分別包含《政治學研究》、《中國管理科學》、《管理科學學報》中的“行政學專業”為基礎,其中研究對象指包含的相關論文,通過對我國公共行政學科所處的研究狀態進行分析,其中,作者針對三個雜志的文章進行有變化概率的抽樣,具有選擇性,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行政學專業的論文比政治學論文與商業管理論文更具關注度。
2.1.2 整群抽樣
整群抽樣的原理是指在樣本確定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將同系列分析單元作為一個群體,使之全部都收入樣本,進行所有內容抽樣。例如,以我國公共管理研究現狀進行反思的文章為基礎,進行研究,而所發表在雜志上的文章為分析單位;而所指的“篇”就是指單位。最后進行抽樣時使用整群抽樣法,就只將發表在《中國行政管理》上的所有論文納入樣本,以這種整體為基礎,作為樣本進行分析,這種方法相比于其他方法更加全面與客觀。
2.1.3 滾雪球方式
滾雪球方式就如其名,是一種疊加的方式,以疊加的方法進行抽樣檢查,即在選擇好樣本后已樣本為基礎,找出更多樣本。最簡單的使用就是在確定學術文章引文后,對同類同主題文章搜索,最后找出更多文章加以確定[5]。
2.1.4 相關抽樣
第四種抽樣方式相比于前三種抽樣方式要多一點相關步驟,需要研究人員對“內容”進行預讀,之后在可以進行抽樣。在第四中相關抽樣中,分析者需要在分析前對內容進行大致瀏覽。例如在信息技術得到廣泛時使用時,相關性抽樣在其內容分析上也有著更廣泛的使用,像“搜狐”、“UC”等這種搜索瀏覽器,使用者可以以關鍵詞為標準進行搜索,這就是相關抽樣的應用。
在內容分析者進行抽樣時,可以以這四種抽樣方法為基礎,進行隨意組合使用,也可以分開使用,總而言之,這些抽樣方法的最重要目的幫助研究者獲得有效的內容,同時,在使用內容分析法時不能對樣本隨意進行刪減,并且在條件允許下,多分析樣本數可提高分析數據的準確性。
在科學研究中有一個重要環節,那就是信度檢驗,同樣,也適用于內容分析法中,就當前現狀,內容分析法多數仍需要工作人員進行編碼,不能實現自動化。所有,就編碼工作啟動前,需對相關的編碼工作人員進行編碼培訓,確保相關編碼工作人員了解相應的知識,最后對編碼人員進行信度檢驗,只要是防止不同編碼人員對相同的內容寫出不同編碼。要使不同編碼人員編碼結果大致相同,也就說明相似度較高,同時信任度也就越高。信度檢驗在內容分析法中有著重要地位,它對編碼過程質量有著巨大影響,對編碼表做了深度檢驗,使得編碼表一目了然,從而對內容分析的客觀性與科學性做了保證。但實際內容分析中,編碼的信度檢驗在多數情況下都忽視,而不被采用,曾經就有過研究,它結果表明,國際上所發表過的文章,在使用內容分析法中只有不足半數進行過信度檢驗。雖然在內容分析過程中,多數環節都比信度檢驗有著更高的操作難度,但信度檢驗在很多使用上都體現在內容分析研究之外,并沒有在內容分析內,所以多數研究者對信度檢驗并不重視,所以也就導致發表在國際上的學術文章多數沒有進行過信度檢驗。
就編碼信度檢驗而言,大多是六個步驟:第一,就信度指數進行確認,看使用一個或多個;第二,就是以確定好的信度指數為基礎,就所需要的條件計算;第三,選擇信度指數的范圍,因為信度指數高的同時也代表信度越高,信度指數不同,其計算方法也不同,但不論選擇哪個信度指數,0.70以下的信度值都是不可取的;第四,對信度指數估算;第五,進行預編碼,即不同編碼人員進行相同單元編碼;第六,在正式編碼時,隨機選取一部分分析單元,對信度指數進行正式計算[6]。
在公共管理學科應用中,分析單元大致分為三種類型論文,學者通過對文章不同方面進行編碼,以至對公共管理學科整體發展進行總結與概況。就我國當前情況看,這類應用方式在內容分析法中占據多數,就方法論特征來說,在學科綜述中,最科學的分析方法就是內容分析法。首先就樣本而言,樣本數量較多,不需要對其進行嚴格抽樣;然后在學科綜述中,所選的樣本較為收斂,內容統一;最后因公共管理的學科框架較為完善,使得編碼較為正式,有很強的學術認同。
在這類研究中,樣本是統一的政策文件,其編碼單元可以是字詞、句子,甚至段落等,在內容分析法中,以關鍵詞為標準,使編碼人員進行編碼,通過對關鍵詞的選擇,分析出某關鍵詞使用頻率,然后對其進行統計或比較[7]。可以以這種方式對文章進行特定內容分析,從而獲得結論。但就這領域而言,合理采用內容分析法的同時要注意兩個關鍵點,分別是樣本選取高度要相同和分析理論建構問題。
就議程設置而言,在公共政策中,多數以公開的本文內容進行表現,而使用內容分析法進行相關研究則屬于公共管理與傳播學共有的領域。在對議程設置使用內容分析法時要謹慎,必須以媒體和公眾在想什么為基礎進行相關分析。
內容分析法在具有較多優點的同時,又具有較大局限性。首先,內容分析法的使用對象只能是以不同形式記錄下來的東西,針對未記錄下的事務則不能使用內容分析法。其次,內容分析法無法針對變量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從這個方面看,內容分析法更多意義上是對內容進行描述的一種分析方法。因此,內容分析法更適合與其它分析法配套使用,以推動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