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舜堯,胡 勇,吳新道
(江西婺源茶業職業學院,江西婺源 333200)
自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后,教育部為貫徹落實《意見》要求,在當年即舉辦了首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自此以后,高等職業院校創業教育進入快速發展期,特別是高職院校是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目的,創業實踐教學對高職學生顯得尤為重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互聯網+教育”已不是現有教育的網絡化,而是進入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是科學技術推動教育產生革命性變革的基礎[1]。在“互聯網+”的背景下,由于傳統教學局限性,顯然是滿足不了創業教育的需求,傳統的茶葉營銷教學目的是強調學生掌握營銷理論知識,對營銷概念與理論知識運用自如。然而高職創業教育要求培養學生動手解決問題能力,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這就要求將傳統教學和創新創業實踐相結合,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茶葉營銷基礎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工匠精神。傳統的教學方法取決于教師本身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控程度,學生幾乎沒有獨立的發揮空間,很難發揮學生的創業能力。在茶葉營銷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中,認識到發展迅速的互聯網技術對于傳統茶葉營銷產業的影響,對于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對于職業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大多還是以參加各種創新創業教育賽事為主,這種形式屬于模擬創業形式,而且各個競賽平臺差異大,與市場商業環境下的平臺有脫節的現象。少數院校利用現有的成熟互聯網商業平臺,指導和鼓勵學生參與真實環境下的創業,這種創業緊貼市場,需要學生有較高綜合專業素質。因此,在“互聯網+”大背景下,結合電子商務平臺,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其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2.1 幫助學生通過“互聯網+”與傳統茶葉企業相結合,促進傳統茶企轉型升級。目前大部分傳統茶葉企業仍然較多采用傳統的紙媒、電視、廣告牌等線下市場營銷策略,制約了一些傳統茶企的發展。“互聯網+”是李克強總理在信息化社會的大背景下提出的,通過將互聯網科技產業和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進行深度融合從而實現創新,是市場在信息化下的一種全新的發展形態,最終實現創業的目的。因此創新創業教育也必須要與信息化接軌,將互聯網上優質的茶葉營銷資源引進校園,讓學生充分了解市場熱點及需求動態,這樣才能做到拓闊視野,使學生的創業潛能得到激發。江西婺源茶業職業學院通過學生與茶企合作的方式,幫助婺源林香源茶葉公司在阿里巴巴進行茶葉批發銷售,在天貓商城進行茶葉零售,突破了該公司的發展瓶勁。學生學到了校園內學不到的創業經驗,鞏固了學到的理念知識,實現了企業與學生的雙贏。
2.2 校園創新創業教育的可操作性得到提升。茶葉營銷專業學生學習的終極目標是將茶葉推向市場,推廣給消費者,因此如何提升學生的網絡營銷技能至關重要。創新創業需要學生參與,但互聯網時代創新創業項目與信息化已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體。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大多是停留在創意階段,因此,如何將創業項目與互聯網結合,促進單純的創意項目轉化為創業項目是校園創業的關鍵。而茶葉營銷教學,讓學生從茶葉理論知識到專業的網絡營銷,掌握相關網絡營銷方法,再配合教師的指導,可以讓學生能夠迅速熟悉和掌握相關知識,并能夠通過互聯網思維的形式來考慮創業,激發出學生創新創業靈感,讓學生將理論想法變成清晰的實踐創業項目。我們在2016級學生校園創業探索中,成立了網店、物流、云客服三個學生創業工作室,學生通過網上開設的茶葉店,在校期間,銷售了1200多斤茶葉,通過這種校園創業形式,學生不僅鞏固了專業知識,而且取得了一些經濟收益。實踐證明,這部分參加了創業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比沒有參加校園創業的學生對新的工作的適應性更快,這些畢業生非常受茶葉企業的歡迎。
2.3 提高學生技能操作熟練程度,消除畏懼心理,挖掘學生內在潛力。從目前的就業市場和企業單位反聵的事實證明,學生走出校門,剛踏入工作崗位時,當學生面對各種網絡營銷手段時,往往感到無從下手,甚至找不到入口,難免會出現畏懼心理。而通過真實茶業電子商務環境下的校園創業項目的實踐,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實操訓練,再加上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一對一的專業指導,能夠讓學生迅速上手,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消除畏懼心理。例如,我校的校園網店工作室的同學,由于在校期間就對茶業電商運營有過二年的網店運營工作經驗,可謂輕車熟路,走出校門后很快就能適應其它茶葉電商平臺的工作需要,畢業后深受茶葉企業的歡迎。
2.4 有助于學生細化專業方向,提高就業精準度。“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不再適合傳統高大全的研究型的方式,而必須要細化專業方向,整個教學過程就要為學生就業打下良好基礎。根據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專業特長,在茶業網絡營銷、茶業電商推廣、自媒體運營、茶業供應鏈、網絡客服等等不同的方向為學生提供創業實訓項目學習途徑。要做到創業項目細分,需要對所選方向有清晰的了解,只有通過校園創業項目的實施才能讓學生充分發揮創業才智,才能對學生的學習起到鞏固提升作用,有特長的學生,才能在未來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
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較為復雜,要求學生要有較高的全面素質,應該具備的創業能力包括學習能力、創新能力、靈活應變能力、資金籌措能力、實際管理經驗、科學理性的分析決策能力等[2],因此,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要從以下方面拓展學生創業能力:
3.1 創業意識培養:觀念和意識的培養對于指導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至關重要,通過創業觀念和意識的學習培養,使學生充分了解創業型人才的必備素質要求,同時使學生掌握開展創業實踐所具備的基本知識。
3.2 創業團隊組織能力培養:通過組織團隊協作、編制創業計劃、實施真實創業環境實踐操作等,訓練學生學習創業準備的各個環節,包括茶葉市場信息評估、融資、開辦企業流程與風險管控等;同時培養學生的互聯網思維、市場洞察力、執行決策力、組織協調與領導力等各項創新創業必須具有的素質,使學生全面提升創業能力。
3.3 全面客觀認知創業環境:引導學生熟悉國家支持大學生創業的最新政策、了解茶葉企業及相關行業環境,善于捕捉創業機會,把控創業風險,掌握茶葉市場商業模式開發的全過程及設計策略技巧,熟練掌握互聯網電子商務平臺使用等。
3.4 改進創業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激勵學生創新創業:我國高職院校實施創新創業實踐教育以來,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著不少問題,特別是在學生成績評價體系上嚴重滯后,全國聞名的浙江義烏工商學院模式難以在各地復制。思想觀念守舊,已經影響到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而究其根本原因的關鍵還是因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缺失與不夠完善[3]。大多學校的創業教育還是無法擺脫原有傳統教學模式,因此,要搞好創業教育必須大膽開展高職院校課程改革,能否借鑒本科院校招收研究生的經驗,在高職院校招收創業生,從而為建立科學的創新創業質量評價體系探索經驗。
創新創業教育是茶葉營銷專業教學的至關重要一環。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傳統的教育模式必須要和信息化緊密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互聯網思維。然而,現階段的創新創業教育,以模擬教學為主,沒有和真實的市場創業環境很好結合起來,導致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從文章的分析和江西省婺源茶業職業學院部分學生的創業實踐來看,茶葉營銷專業學生的創業教學如果能與市場主流的網絡零售平臺緊密結合,讓學生親歷真實環境下的創業競爭,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