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晶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81)
近幾年中高職院校為謀求學校全面發展,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理論與實踐能力,學校與企業建立一種合作模式,能充分與市場接軌,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校企共同合作培養社會所需專業人才,注重培養學生的的實用性與實效性。校企合作是一種培養人才的全新理念,是一種校企合作資源、理念、信息共享的“雙贏”模式,提高了教育培養人才的力度,也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壯大。
伴隨大規模的擴招,高職畢業生的數量在迅速增長,出現人才市場上學生供過于求的現狀,存在“有崗無人”或“有業不就”現象,高職學生的就業問題也一直成為社會的焦點,高職學生的就業問題主要表現在:⑴全國幾乎每一所高校包括民辦大學都設藝術設計專業,擴招加劇了畢業生就業的難度;⑵高職畢業生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相脫節,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不強,創新能力不夠影響具體設計項目任務的完成;⑶企業在招聘時,除了專業對口更注重的是畢業生的綜合素質,高尚的職業道德。⑷目前大部分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過多依賴父母,短期內不就業無人過問又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況十分嚴重。
藝術設計類畢業生是“大學畢業生”這個龐大群體中的特殊的組成部分,筆者認為,在眾多原因中加強畢業生職業技能素養的培養,使培養出的學生既掌握必要的專業理論知識,又具備較為熟練的專業實踐技能是重要原因,二者缺一不可,才能找到更適合于自己的崗位。
就業能力是大學生在通過在校知識的學習和綜合素質的開發而獲得的能夠實現就業理想,保持工作、做好工作的能力,滿足社會需求,在社會生活中實現自身價值的本領。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應具備從事某一職業活動必備的崗位專業能力、從事社會職業活動應有的基本通用能力以及適應社會整體發展與經濟需求的跨職業關鍵能力。綜合眾多學者的見解,就業能力實質上是個人的綜合文化素養,包括思想道德修養、心理素質、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整體素質的綜合體現。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核心教育思想是:源于生活的教育效果是最好的。他認為教育中永遠成功的教學方法就是“給學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給他們一些東西去學。”當代大學生缺少項目實踐鍛煉的機會是目前高職院校所存在的問題。高職院校每年都會有計劃、有組織地安排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到相關校企合作企業參加頂崗實踐活動,也是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重要課程,引導學生切實參與企業真實項目策劃、設計、制作完成等過程,這是對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知識、技能的最好檢驗。這種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身就需要較強的學習實踐能力。校企合作中教學與實踐緊密相聯,是一個整合、拓展與激活知識的過程,是學生由學校走向社會的重要過渡階段,從而全面提升學生就業競爭能力。
社會科技迅猛發展,高校的專業結構性強,針對社會和市場需求,作為培養方的高職院校和作為用人方的企業共同參與教學計劃制訂、實施、評價與調整。在實際崗位上學生可以接受到真實的項目,熟悉整個流程。學生通過體驗企業的嚴格工作紀律,工作中的艱辛,會更深刻地感受到協作的價值和成功的快樂。學生在實習中初步具備了頂崗生產的能力,學生在設計制作第一線接受企業管理,客戶認可,同時又能和企業領導、同事、廣大客戶直接溝通,怎樣進行工作,如何與人相處,提高了學生協作以及判斷決策能力。學生勤奮與負責的工作態度,樂觀向上的生活觀念和齊心協作的團隊精神,從根本上提升了高職學生適應社會的綜合能力。
職業院校校企合作,真實的企業環境熏陶和必要的實習指導,真實而難得的實踐鍛煉機會,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創新、創業的機會。廣大藝術專業學生在參與企業項目策劃設計的過程中,在實踐中體驗與理論的對接,從而加深對理論的理解,鼓勵學生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要帶著新理論、新概念去解決在學校里從未碰到過的新問題,需要學生具有創造性的解決在實踐過程中的新問題。在實踐過程中,學生還會遇到課堂上根本遇不到的設計新項目,使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思維更加活躍。這樣的實踐活動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創造熱情和創造精神。
提高文化與道德素養要讓我們的學生增強社會公德,提高職業道德,培養個人品德。體現在方法上要實施情感滲透,使思想政治工作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在途徑上要注重踐行教育,提高實踐能力,把在企業學習、實習實訓、學生自我教育結合起來。成長過程中的學生自律能力畢竟有限,部分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不強,為了實現校企雙方的對學生養成教育的合力,我們要加強指導、注重引導、精心疏導和嚴于督導。學校要主動與學生實習的企業溝通交流,熟悉企業的文化理念,專業技術領先水平等,培養學生對企業的認同感,創造教育對接的條件,學校應與企業保持著緊密聯系。
學生成長過程是個環環相扣的過程,前一階段總會是影響到下一階段的培養。創業教育應盡早抓起,并貫穿于大學教育始終,為學生打造一個金字塔型的培養層級,從始至終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除了積極給學生提供對口的就業信息,我們在日常工作中,還加強創業實習基地的打造和管理。校企合作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的過程是一個由學校、學生、企業、市場四要素所組成的系統,這個系統的實質是以學校為主體,以市場為核心,學生為根本,企業為動力,通過各元素間的緊密聯系,實現學生創業能力的提升。將企業工作流程引入課堂,在高職藝術設計專業開展實踐性教學,并打造學生創業工作室,它著重借助企業的資源和優勢,將創業教育更為直觀和系統地作用于學生,培養大學生創業所需要的內在品質,思維方式以及外在行為習慣。這種培養并非針對單純成熟的創業型人才,而是面向全體學生,通過培養具備創業意識,掌握較好創業技能的人才,使其進入社會后逐漸成為既是就業又是創業、創新型人才。對于企業和大學生來說,如果學生創業成功,這將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在校企合作中學生獲得的不僅僅只是生硬的、枯燥的理論,而是在實踐中運用知識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使學生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順利就業,要加強學生在實踐環境中積累、總結、回饋,提高學生的體驗和領悟的能力。校企合作符合學生職業生涯發展需要,促進解決學生就業,也有利學生提高就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