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驥
(長春工業大學,吉林長春130000)
工匠精神原先是指行業的匠人為了追求完美,精益專致地去研究自己的作品,不斷地雕琢與打磨,直到毫無瑕疵,達到最理想的狀態。現如今,工匠精神已經轉變為一種對工作的態度,不僅僅在制造行業,在社會的各個行業,都可以用于評價人們在職業方面的素質。2016年,李克強總理就將工匠精神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中,鼓勵企業要不斷培育工匠精神。所以,工匠精神已然成為這個時代的一個重要的氣質,引領中華民族精神不斷傳承下去。作為教師,培育與發揮工匠的精神更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工匠精神中的精髓是創新精神,這也是我們國家“十三五”剛要規劃中最核心的體現,響應經濟不斷轉型與省級的內在要求。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時代在不斷的發展,大力弘揚與推廣工匠精神、鼓勵自主創新、狠抓產品質量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作為黨和國家事業的接班人,大學生必須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角度肩負起實現中國夢等偉大的歷史使命。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各大高等院校要不斷強化工匠精神教育,為國家的現代化發展輸送更多高素質的具備工匠精神的頂級人才,加快經濟結構轉型與升級。
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各大高校在人才的培養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因為這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的持續性建設與發展,事關中華民族的復興,是實現中國夢的主力軍。高校應當把培育具備工匠精神的高素質人才作為工作使命。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已經搭建了規模較大的體系,然而學生對自己的專業的認同感不高,目光僅僅鎖定在書本的專業知識上,忽略了職業精神的學習。學生就好比高校的產品,只有產品的質量過關、過硬才能打造一流的品牌。此外,作為社會風氣的引領者,高校應當將大學生的工匠精神往社會服務上引領,這同時也是得到社會認可與支持的重要內在需求。
工匠精神可以讓學生的個人夢想追求融合到黨和國家的復興大業中,讓個人與社會的價值達到統一。新時代背景下,工匠精神是在“精益求精”的基礎上催生了更多的內涵,體現出當下時代發展的需求和社會價值取向。所以在新的時期,社會要大力弘揚與發展工匠精神,是所有行業人們都應該培育的重要價值觀以及職業素質。當下,大學生在時代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著很多新的挑戰和競爭,但也只有自覺將工匠精神作為自己的追求,主動擔負歷史使命,踐行崇高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在中國夢實現的歷史舞臺上實現個人的追求。
高等院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要高度重視工匠精神,并對工匠精神深入研究與領會,制定出合理與科學的思政教育目標,為大學生培養較高的綜合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中國制造2025》中的核心思想就是中國智造,高度重視工匠精神,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意識,讓更多的學生具備工匠精神。在知識經濟的當下,衡量一個人才的標準不僅僅包括高水平的專業技術、豐富的經驗以及創新素質,還包括了努力開拓、與時俱進、吃苦耐勞的工匠精神。作為與中國夢核心思想貼切的工匠精神對于人才的綜合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高等院校在思政教育創新上應該與之相符合。在讓大學生對當下我國國情以及相關基本理論理解的基礎上,高校思政教育還要確保大學生能夠運用正確的三觀以及品德標準來對周圍的人包括阿自己進行評價。當前,在中國夢這一宏偉戰略實現的歷史進程中,培育更多的具備工匠精神的技術人才是各大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首要任務。因此,高等院校的思政教學要以工匠精神為基礎,加強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使得他們具備創新意識。
一方面,要對高等院校教師的視野進行開拓。要想讓教學質量上升一個新的臺階達到“求精”的水平,那就要不斷地對高等院校教師的學習視野進行開拓。學習的程度直接關系到講臺的質量。一方面,終身學習是教師職業生涯中的職業理念,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確保與時俱進,防止知識以及思想的停滯不前。在新的階段,高等院校的教師要持之以恒的關注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實踐的最新的成果,學習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開拓自身的學習視野,提升自身的理論素養。
另一方面,堅持教學理念和方法與實際相聯系。毛主席曾經指出讀書和使用都是學習,且使用是更重要的學習。高校教師要把理論知識衍生為提升黨員干部的綜合素質、思想意識與工作能力的重要工具。所以,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高校教師不能僅僅專注于理論而忽略了實際。要想讓教學工作達到“做精”就要對當前時期的基層所面對新機遇、新挑戰以及新的矛盾等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用經典的理論去解決新的問題,不斷地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是推動教學效果達到“做精”的重要法寶。
當前,在嚴格治黨的氛圍下,我國高等院校在思政教學工作上的目標始終堅持了對學生黨員進行教育,在黨員的思想意識教育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嚴格治黨與高等院校教師對黨員進行耐心細致的教育不無關系。高校的各項教學任務能夠順利完成,與整個教師團隊的工匠精神密切相關。所以,在做精教學的深入推進的過程中,要對先進的團體以及個人進行深入挖掘,讓這些具有代表性的團體與個人成為榜樣,打造一個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的良好榜樣氛圍,推動全校教務工作者的做精做強業務。
在工匠精神培育的過程中,學風建設是重要的一環,作為大學精神的體現,學風是高校人才培養的核心要求。培養與推行工匠精神的前提就是要確保學生要有一個過硬的專業理論知識、刻苦鉆研的精神氣以及過高的學習本領。所以,工匠精神的培育成功與良好學風有著直接關系。與此同時,良好學風的內在要求就是努力拼搏、刻苦鉆研的學習品格,這也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內容。同樣,學風建設也是高等院校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表現。結合新階段學生的實際思想,各個高校務必要運用社會主義核心的價值觀來推進學風建設,強化思政教育工作,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引導學生形成一個正確的成才觀以及學習觀。此外,高校要積極引進新媒體以及新技術,來對一系列的教務工作等進行評優評先,通過樹立榜樣來宣傳正能量,讓新時期的教學工作根據時代感和魅力,強化學生在自我監管與管理上的能力,推動學校的學風和校風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