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麗
(潞安職業技術學院思政部,山西長治 046204)
紅色文化的誕生源于共產黨早期的革命斗爭時期,是先輩們崇高思想留下的結晶。其在高校思想政治中最突出的價值反映在思想層面上。這些寶貴的紅色文化資源,代表的是英勇的共產黨人早期艱苦斗爭下形成的革命理想主義意識,反映了共產黨人一直以來堅定不移的精神意志和理想信念。共產黨人之所以能夠在艱苦的歲月中,一次次沖破各種阻力和難關,獲得永久的革命勝利,所憑借的也正是這先進的思想意志。因此,高校如何運用紅色文化資源更好地推進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學生深刻的感受和體會革命先輩永遠留存的光輝思想,借助革命思想來塑造和端正其價值觀。
正確的價值觀是構成紅色文化的另一重要價值,對于塑造學生正確的觀念有著極大的促進意義和教育價值。高校教育并不只是局限于專業技能的培養和輸送有著優秀技術的應用型人才。更為重要的是如何引導學生正確做人,確保培育的人才能夠形成正確的三觀。在學生的成長中,這些蘊含了大量英雄主義事例的紅色文化資源,對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發揮著重要意義。借助革命先輩經歷了諸多困難,毅然勇往直前取得最終勝利的真實事件,激勵和影響學生,使其能夠感悟在艱難險阻林立的成長路上,要如同革命先輩那樣,堅守本心、勇往直前、沖破一切阻礙,直達勝利的終點。借助紅色文化的滲透和影響,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引導學生消除悲觀厭世情緒、消極頹廢心理,形成頑強的毅力與斗志,昂首面對生活的鍛造和學習的磨礪,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與此同時,除了教育價值以外,紅色文化資源的導入和滲透,有助于高校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得到進一步的豐富。紅色文化資源的加入,無疑為思想政治理論注入了生機,使其具有更強的感染力。在傳授思想政治教育知識中,借助革命實踐的實例進行講解,能夠讓知識更加形象化,降低理解的難度,促進學生深入的認識和理解。另外,還可以把紅色文化資源作為最佳的思想政治實踐場所,借助實地考察及學習,讓學生獲得親身體驗和感悟,在此基礎上更好的提升知識。
首先,高校當前缺乏對紅色文化足夠的認同。在網絡信息泛濫且獲取便捷的時下,高校學生身邊有著大量豐富的渠道能夠接觸和了解形形色色的文化及思想,置身于其中的學生無疑會受到這些龐雜多元文化的影響,從而使思想及價值觀產生一定的偏差。在流行文化的多重擠壓下,大學校園內的紅色文化傳播受到嚴重制約。與此同時,無論是從內容來看,還是從形式來看,紅色文化均與時下學生的欣賞趣味有較大出入,由此產生文化隔閡?;诖?,在面對融入紅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時,很多學生缺乏主動積極的心理意識,導致了其很難接受和認同紅色文化。從而使得紅色文化很難體現其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促進價值。
從教學方法上來看,國內高校并未有效的改善思想政治教育,依舊按照以往的傳統方法按部就班的開展思想政治教學。由于這種落后方法的局限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表現出內容空泛、流于形式的局面。在實際的課堂上,普遍存在著照本宣科的現象,既沒有教師自身的理解,也無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和思考。在課堂學習中,根本無法彰顯紅色文化的魅力與價值,又何談讓學生從中體會和感悟,這種實際教學中對紅色文化所表現出的冷漠,極大的阻礙了紅色文化傳播,限制了紅色文化資源教育價值的發揮。
紅色文化資源要想在高校校園中發揮價值,必須要依托紅色文化傳播。然而傳播紅色文化,基本上完全依靠于思想政治課堂。這也是高校最基本的傳播紅色文化的方式,也是最主要的方式。除了課堂以外,在其他方面學生很難感受到紅色文化,沒有可以全面接觸和深入了解紅色文化的更多途徑,因此紅色文化資源缺乏豐富的舞臺和空間展示其價值及作用。這些無疑極大地限制了高校紅色文化資源價值的發揮,是當前橫亙在思想政治教育前的巨大阻礙。
首先,開設思想政治專題課。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提取出課程知識要點,篩選匹配的紅色文化資源,科學的創設專題教學活動。把思想政治理論與紅色文化資源貫穿融匯為一體,借助紅色資源這一載體,以紅色文化專題的形式,創造領悟和接觸思想政治理論的豐富途徑。有效地改善思想政治內容空洞枯燥無誤的傳統教學弊端,增強學生興趣。除了要保證思想政治教學目標的達成,高校還要有效的運用紅色文化資源,使其發揮應有的價值,促進高校紅色文化傳承。其次,開設思想政治訪談課程。紅色文化資源涵蓋了涉及紅色文化的諸多人物、事跡。借助其中代表性的紅色人物,如革命參與者、見證者以及管理紅色文化資源的負責者等,邀請他們參與思想政治訪談,為學生創造接近紅色文化的豐富途徑,從而加深對紅色文化的深刻體驗。
接觸和體驗紅色文化資源的最好方式就是組織社會實踐。事實上,高校時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少組織此類社會實踐活動,學生缺少近距離的接觸和體驗?;诖?,高校應當圍繞思想政治課適當的做出調整,壓縮純理論課時的占比,針對思想政治的實際教學目標設計實踐活動,加大社會實踐課時的占比。另外在安排社會實踐時,應考慮與某些特殊的時間節點配合進行。比如,把參觀紅色博物館或抗日戰爭遺址的社會實踐安排在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借助節日氛圍擴大紅色文化的影響力,深化紅色文化價值,從而對學生產生更深刻更濃郁的影響,更好的認可和接受中華民族堅定不屈的精神品質,并由此感悟當下生活的美好及不易,從而樹立努力學習、艱苦拼搏的精神。還可以安排學生在清明節前往英雄紀念碑獻花或烈士陵園掃墓,在莊嚴肅穆的環境中,感悟先烈的付出,緬懷英靈,接受精神洗禮。
文化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對人產生無形的影響。良好積極的文化氛圍,帶來的影響是正面的、有益的,置身于其中的學生更容易樹立端正的價值觀和高尚的思想品質。為了使高校校園充滿紅色文化,削弱腐朽文化的散播,學校要加強對紅色文化資源的充分利用,利用先進的傳播手段,創設積極向上的紅色文化氛圍。首先,組織形式豐富新穎的紅色文化活動。圍繞紅色這一主題,開展不同形式的活動,如紅色征文、紅色知識競賽、頌揚紅色文化的演講活動等。借助形式豐富的活動,創設紅色氛圍,激發校園內的紅色熱情。從而使更多的學生熱衷于參與紅色文化活動,并不斷地挖掘和探索紅色知識,讓紅色文化之火引燃高校的紅色熱情。或者是以文藝匯演、紅歌比賽的形式,將先輩的光輝事跡重現于高校校園,在角色扮演和活動參與中影響學生。其次,在高校建設立體式的紅色文化媒體矩陣。如開通紅色廣播專線、紅色專題網站、宣傳板報墻報、紅色公眾號等,使所有媒體中均含有紅色文化。打造線上、線下立體式的紅色文化空間。
總而言之,對于高校而言,應當把思想政治教育的關注放在首要位置上。同時要強調紅色文化資源的融合運用,借助紅色文化強大的思想及教育價值,助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