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刊
(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江西南昌 330095)
茶文化最初起源于中國,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歷史,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自17世紀初傳入荷蘭之后,逐漸風靡于西方各國,由于各地的生活習慣、文化風俗以及思維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中西方茶文化也逐漸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以中西方茶文化的比較為視角,將其應用于高職院校英語文化教學當中,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對形成新的英語文化教學體系有著積極助益。因此,本文基于中西方茶文化的比較為視角,探討高職英語文化教學,希望能進一步推動高職院校英語文化教學的改革。
作為茶的故鄉與茶文化的發源地,中國茶葉的品種較多,從茶的發現和利用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且長久不衰,傳遍全球。在中國各地,許多人都愛好喝茶。中國人認為,茶融天地人于一體,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在中國人看來,飲茶屬于一種對嫻靜生活的享受,同時有修身養性的作用。在茶葉沖泡過程中,感受與品位茶葉帶來的自然清香,人們的思想境界也由此得到進一步提升。因此,從品茶方式來看,中國人事從眾體會自然、追尋“天人合一”的心境。中國茶文化在17世紀初開始傳入西方,且在不用地區的發展程度各不相同,因此逐漸形成不同的飲茶習俗[1]。總體來看,與中國茶文化相比,西方茶文化的發展時間并不長,同時,受到西方不同國家地理位置及自然氣候等因素的影響,西方人對于茶葉品種偏好較不一樣,以英國為例,紅茶就在當地非常受歡迎。且在品茶方式上也與中國的品茶方式形成一定差異,西方國家通常將茶與牛奶、糖等進行調飲,或者與點心一起食用。
“以茶會友”是中國人的習俗之一,在中國人看來,茶文化最為廣泛的社會功能在于幫助人們交流感情、增進了解。自古以來,無論是普通家庭親朋之間的拜訪還是重要的國宴,中國人都喜歡用茶招待他人,以此表示尊敬。不難看出,在中國文化中,飲茶即表示對客人的尊重和熱情。在西方國家,人們的飲食禮儀習俗與中國并不相同,尤其是飲茶禮儀。例如英國人的品茶禮儀,一般在上午十點到下午五點進行。以下午茶在英國受到廣泛歡迎,人們甚至將下午茶視為一種風尚。西方國家下午茶最初源自貴族階層,貴族飲下午茶時,通常會盛裝出席,用以彰顯飲茶者的紳士風度或淑女氣質。經多年發展之后,西方許多國家的人們都有喝下午茶的習慣,且在飲食場所、公共娛樂場所都有提供下午茶服務。在西方文化中,品茶禮儀已成為人文涵養的一種體現。
無論是中國茶文化還是西方茶文化,茶道精神都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但二者之間存在不同之處。于中國茶文化而言,其經歷幾千年的歷史積淀,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下,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茶道精神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的精髓所在,隨著茶文化的傳播,當代中國人對中國茶道精神有著更深層次的理解,茶道中“天人合一”的境界,促使人們深切體會到茶文化對修身養性的重要作用。在西方茶文化中,其更為注重物質層面的享受,在飲茶過程中,其對飲茶形式非常講究,認為在優雅、舒適的環境飲茶。這與西方人對健康生活的生活理念有著密切關系,在這種茶道精神的熏陶及影響下,西方人西方通過這種方式提升自身素養。
高職英語文化教學的目標之一在于培養學生對中西方文化的了解,并能夠適應中西方文化差異的環境,結合西方文化進而提升英語語言水平。通過對比中西方茶文化可以知道,正是由于二者的差異性,將其應用于高職英語文化教學,不僅有助于構建中西方茶文化的交流環境,還能使學生在此氛圍中進一步提升其跨文化的交際能力[2]。因為中西方茶文化本身蘊含著不同的價值觀念,同時,由于中西方的人們在思維習慣以及文化習俗方面的不同,高職學生在學習英語英語文化時,能夠逐漸形成跨文化意識,通過對中西方茶文化進行對比,理解茶文化在語言、物質、精神、行為等多方面的不同之處,進而更好的懂得如何進行跨文化交際。與此同時,將中西方茶文化應用于英語文化教學,可以使學生通過了解中西方茶文化的差異性,對西方社會及文化有著更為深入的認識,這在較大程度上也能有效促進英語文化教學效果得以有效提升。
在中西方茶文化中,包含著多方面的文化內涵,而將其應用于高職英語文化教學,學生借助對中西方茶文化內涵的認識,原本抽象化的文化內容逐漸變得更為有趣和形象,在較大程度上能提升學生主動參與英語文化教學課堂的積極性。在中西方茶文化比較的影響下,學生對中西方文化有著更為客觀的認識和理解,同時,還能將中西方的茶文化進行對比之后,對我國的思維方式及價值觀念產生更為深刻的理解。因此,這對降低跨文化交際的錯誤發生率也有著積極助益。此外,在當前時代環境中,中西方文化的碰撞日漸凸顯,將中西方茶文化與英語文化教學相結合,學生們也能通過對中西方茶文化比較,正確、客觀的看待文化沖突問題。
中西方茶文化的不同之處,在品茶方式、品茶禮儀以及茶道精神等方面有著較大差別,與此同時,由于中西方人們的價值觀念、生活習性、茶葉類型偏好以及茶具等多方面的差異化,中西方茶文化中由此蘊含著文化和語言學習的重要內容。而對于高職院校英語文化教學,將中西方茶文化融合于其中,使得教學活動過程中充分滲透著中西方的文化內涵。這對英語基礎偏低的學生而言,通過對中西方茶文化的比較與應用,對中西方文化差異有著更為客觀的認識,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降低其對英語文化學習的心理壓力,逐漸提升學習積極性。與此同時,教師在開展英語文化教學時,也能基于跨文化角度整合得出教學重點和難點。以此靈活的將中西方茶文化滲透于英語文化教學各方面,最終形成更為高效且科學的英語文化教學的跨文化體系。
在高職英語文化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中西方茶文化對其產生的影響和作用。通過對中西方茶文化作比較,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之處,以此以跨文化的教學觀念制定出于當前時代環境中高職學生能力及素養需求的培養思路和方案。在時代發展變化環境中,高職院校開展英語文化教學活動若依然沿用陳舊的教學掛念,在教學模式、教學手段方面都會存在滯后性,這與當前高職英語人才培養體系不相適應[4]。因此,若要開展具備系統化且科學化的高職英語文化教學活動,教師應充分以中西方茶文化來完善教學觀念。在英語文化教學中充分融入中西方文化內涵,通過構建跨文化的英語文化教學環境,促使學生以跨文化觀念參與到英語文化教學活動中。在借鑒中西方茶文化各維度內涵的基礎上,提升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及西方文化認識程度,使其有效辨識中西方文化。
教學素材作為高職英語文化教學活動有效開展的基礎部分,若要通過教學活動有效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逐漸形成客觀、全面的文化價值觀,需要充分基于中西方茶文化的比較來豐富高職英語文化教學的素材內容。值得注意的是,若僅僅只是將中西方茶文化中的語言、茶具、價值觀等方面的素材內容生硬的套入英語文化教學素材中,英語文化教學的跨文化教學體系將難以有效構建,且由于中西方茶文化所涉及的信息范圍較大,可能會影響英語文化教學素材在教學中的作用。因此,對于英語文化教學素材選擇,教師應以中西方茶文化語言的比較為主要視角,借助茶葉物質、精神、行為作為輔助部分。即主要選擇中西方茶文化中相關的語言的應用差異為主要素材內容,同時兼顧中西方茶葉對比、品茶方式、茶道精神為輔。通過正確導入中西方茶文化,以此豐富高職英語文化教學素材。
基于中方茶文化的不同之處,教師可以在英語文化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中西方茶文化,并對教學方式予以創新,其中,對比教學法就是一種較具創新性的教學方式。對中西方品茶習慣、品茶禮儀等進行對比,然后靈活引出英語文化教學的重要知識點,于中國人而言,更為偏好綠茶(Green tea)、西方人則偏好紅茶(Black tea),中國人的飲茶是非常常見的日常活動,沒有固定時間限制,但西方人大多是為了聚會而飲茶,例如,下午茶(Afternoon tea)、茶會(Tea party)等,中國人飲茶更為追求精神境界,喜歡品位茶的自然清香,而西方人則更多的在茶當中加牛奶(With milk)、加糖(With sugar)進行沖調。通過以中西方茶文化比較為視角,幫助學生更為客觀及全面的認識中西方人的生活習慣、人文風俗、文化觀念等多方面的不同之處,使學生在學習英語文化的過程中,對西方文化有著更為深切的認識,并能在實際語言應用過程中,不斷提升其跨文化交際能力。
工學結合對于創新高職英語文化教學的教學模式有著積極作用,在結合高職院校英語文化教學的實際教學目標,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多元化茶藝活動,通過茶藝表演,幫助學生對紅茶(Black tea)、綠茶(Green tea)、龍井茶(Longjing tea)的相關知識點予以掌握,然后,引導學生主動對中西方茶文化進行比較,積極調動學生探究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的興趣,使學生愿意充分參與到茶文化活動中,并通過多元化茶藝活動,理解及學習英語文化,由此提升英語文化教學的實效性。
于中國人而言,人們對于品茶往往更為注重精神層面的追求,通過飲茶修身養性。但西方人飲茶則更注重物質追求,對飲茶環境尤為重視,因此,在工學結合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將茶道精神融于其中,例如淡泊名利(Low fame and fortune)、自我修養(Self-cultivation)等,通過引導學生對中西方茶文化進行比較,使其對西方文化有著更為深切的認知,進而更好的掌握與理解英語知識。
綜上,通過對中西方茶文化進行比較,使其靈活應用于高職院校英語文化教學當中,對有效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有著積極作用,與此同時,有助于構建更為系統化的跨文化教學體系,這對高職英語文化教學的改革具有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