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潔云,趙夢川
(長治學院歷史文化與旅游管理系,山西長治 046011)
近年來,隨著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特別是高等教育的普及,我國高校的辦學規模逐步擴大,招生人數也逐年增多。由此伴隨著規模與質量的矛盾,使高校開始廣泛關注行政管理模式的發展,傳統的行政管理模式阻礙了高校的發展,高校管理者應引入“服務理念”到現有的行政管理模式中,建立科學合理的服務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提高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為高等教育的蓬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服務型高校是指高校在法律的允許范圍內,利用一切資源將服務和創新理念貫徹到實踐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的過程,促進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
行政管理是指運用國家權力對社會事務進行管理的過程,行政管理主體也可以是企業以及事業單位等。行政管理模式是指解決行政管理問題的方法論,在總結行政管理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使其更加科學合理的為行政管理服務。
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放管服”改革的不斷深化,在全國構建“服務型政府”的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更應該向以服務為主的方向轉變。
服務型高校行政管理,是指將政府中服務的理念應用于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中,管理主體根據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學校管理規章制度,合理行使上級賦予的職權,并通過適宜的管理方法對學校的行政工作進行計劃、控制、協調、監督的過程。其主要任務是為教育教學、科研、人事制度、知識傳播提供高校便捷的服務,充分整合學校的各種資源,以此滿足相關群體的切身利益。
第,學校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隨著長治學院每年新生人數規模的擴大,學院教育質量在不斷提高。在教學隊伍建設方面,不斷提升現有教師的業務水平和能力,在此基礎之上加強教師隊伍的擴大建設;在學生的日常理論課、實踐課教學中,不斷更新新觀念、新方法,及時向學生了解對教學工作的建議,采用召開座談會、開設領導開放日等形式。
第二,學術權利的地位不斷攀升。結合自身的發展情況,設立長治學院學術委員會為學院的學術審議機構;專門制定了《長治學院學術委員會章程》,學校各部門和各系部舉辦多次學術講座、學術交流會、學術研討會和學術年會等,發揚學術民主,加強學術權力,規范學術管理。
第三,社會服務的職能優化。長治學院注重社會服務職能,教師及學生為社會公眾服務意識觀念較強。長治學院內部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其他社會組織的狀況相適應,使其更好地適應服務社會的要求,不斷優化社會服務職能,促進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
長治學院內部管理體制采用學校、學院、教研室再到教師這種自上而下的管理形式,也就是過去一直沿襲的金字塔式組織結構。這種組織機構在過去的確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其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一則出于管理的需要致使行政部門崗位越設越多,部門內部人員逐漸增加,機構膨脹。行政效率不高的現象自然不可避免;二是由于機構的不斷膨脹,管理事務愈漸復雜性、多元性導致行政機構內部人員的工作效率低下。
管理制度的完善與否在很大程度上與高校的行政效率密切相關。長治學院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表現在兩方面:一是高校內部管理體制缺乏相應的法律制度來保障其運行。中國現行的教育法律體系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基礎,先后制定了《學位條例》《義務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規,形成了中國現行教育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但這些相關法律法規中的行政管理內容相對較小,導致管理人員在執行或決策的過程中也有很多主觀的、隨意的元素;二是缺乏相應的監督機制,可能會導致內部管理體制的實施過程中出現某些違法亂紀現象,損害相關人員的利益。此外,信息反饋機制缺失也會導致高校內部管理效率低下。缺乏信息溝通反饋渠道阻礙了學生、家長和相關機構參與高校重大決策的過程,不利于訴求的表達,難以反映新時期大學管理體系“以人為本”的概念。
第一,從目前學校行政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的角度來看,部分人員專業不對口,并沒有系統地學習高等教育與現代大學的管理知識的基本理論,不具備系統的理論知識框架。在日常工作中不擅長使用管理學的相關知識來解決問題,影響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第二,行政管理人員激勵機制不完善。行政管理人員發行的工資、獎金、福利等以教學情況、科研成果作為衡量標準。但是由于工作性質的原因,行政人員很少有優秀的研究成果,所以他們減少獲獎的機會。此外,高校目前尚未建立其他的激勵措施,影響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建立科學和合理的組織結構,改變傳統層次多、幅度較小的金字塔組織結構,轉變為層次較小、幅度較大的扁平結構,減少各層次的過多的行政部門和行政職位,以提高工作效率。這種扁平式的組織結構可以暢通高層與中低層之間的信息交流與反饋,從而形成良好的利益表達機制。此外還應拓寬決策參與的渠道,加強工會、學代會和教代會的作用和功能,使各個多元主體都能參與到學校決策的過程中,共同加強高校行政管理體制的建設。
第一,建立民主公開制。凡是有關學校的重大發展,教師和學生的切身利益的決策,都應充分聽取教師和學生的意見與建議,通過網站、校務公開欄等方式公開那些涉及學校發展、需要師生知曉的項目和事件,確保他們能夠獲得及時的相關信息并參與決策的過程,清晰合理地表達自己的利益和訴求,從而保證了科學民主決策。
第二,建立服務承諾制。通過服務承諾制,教師和學生可以了解工作職責和工作的各種管理功能及范圍,相關行政人員的服務內容,服務方式和服務質量,從而適當和準確的評價行政職能部門和人員的工作。對于職能部門和工作人員來說,教師和學生反饋的意見和建議應及時采納,并對相關事宜進行調整。
第三,建立限時辦結制。行政職能部門對各基層部門,教師和學生以及外來辦事人員申請的辦理事項,首先應該事前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資格、資料審查。其次根據職能配備及工作性質,在承諾辦理期限內辦結當事人提出的有關事務,有效解決當事人的難題。
第一,建立合理的人才引進機制。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招聘原則,對相應考生各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后,并根據崗位需要引進人才,合理利用整合人才資源,發揮人才資源的優勢,這將極大地提高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第二,建立完善的考核和激勵機制。應建立多元化的指標考核體系,全方面和多層次的對相應人員進行評估,以確保考核公平,公正;完善人員激勵機制,采取多樣化的激勵措施,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提升其工作的熱情;建立一個完整的配套服務機制,至少包括信息反饋機制和服務評價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