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飛,劉 峰,殷蓓蕾
(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柳州 545004)
2017年底,在北京舉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研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政策,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措施。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造廣西九張創新名片工作方案(2018—2020年)》文中提出做強桂茶產業和大健康產業。
2019年11月11日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聯合主辦的2019年廣西大健康產業峰會健康長壽產業發展論壇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舉行。論壇主題為長壽經濟助推廣西發展。
2019年11月24日,以“共建森林生態共享健康生活”為主題2019年廣西森林康養產業發展論壇在玉林六萬大山森林公園召開。論壇主要就利用森林生態資源、景觀資源等,開展保健養生、康復療養、健康養老等服務活動。
茶園旅游與康養旅游核心動力在于產業創新,需要緊密圍繞茶旅資源,進行內涵創新與產業載體構建,“以茶興旅、以旅促茶、茶旅促康旅”,做好茶文化體驗、茶田茶鄉休閑度假、茶旅商品開發、康養產品等茶旅康養新業態,推動茶產地鄉村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茶園旅游的可以表現為康養旅游,康養旅游最核心森林康養。古云“大山深處有好茶”、“好茶出自深山中”,可見,三江縣屬于山區,森林茂盛,森林覆蓋率高、負氧離子含量高,最適合康養。
我國人口老齡化嚴重,養老問題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康養主要是靠森林,而森林中含有豐富的氧氣、負氧離子和植物精氣,各種康養因子作用于機體,可以調節人體的神經系統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加強新陳代謝。人們親近自然、回歸自然、享受自然的精神需求,是滿足崇尚自然、享受生活的迫切需要。森林里鳥鳴、潺流,森林的清香,植物的色彩煥發森林的氣息,使人修身養性、調使機能、延緩衰老的目的。“好空氣,森林造”,森林康養立足森林環境,注入健康元素,附加長壽價值。因此,三江縣森林覆蓋率高達78.8%,負氧離子含量高達到13040個/cm3,適合康養旅游。
三江縣旅游資源豐富,是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縣、廣西特色旅游名縣,有程陽橋景區、丹洲景區、縣城大侗寨、布央仙人山景區、冠洞景區等4A級景區4個,有石門沖景區、冠洞景區、甜水寨旅游度假區、產口景區、三江侗族博物館等3A級景區5個,有丹洲景區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1個,有八江鎮布央村、獨峒鎮大塘坳休閑農業2個景區廣西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丹洲景區、布央仙人山景區、盛龍生態風情園3個廣西星級鄉村旅游區,推動三江縣域茶園旅游與康養旅游結合的發展。
2018年度三江縣社會經濟基本情況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6.98億元,同比增長9.00%;固定資產投資40億元,與上年持平;財政收入4.53億元,同比增長13.9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5億元,同比增長5.0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31億元,同比增長11.0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00元,同比增長11.50%。
三江縣旅游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全縣旅游標準化示范縣、廣西特色旅游名縣魅力進一步彰顯,旅游人氣進一步聚集。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789.42萬人次,旅游社會總收入56.98億元,分別增長18.00%、32.80%
三江縣生態農業發展實現新的突破,產業規模創新高,新增茶園面積5570畝,茶葉總面積達到18.50萬畝,茶產業效益良好,公司+基地+農戶模式成效明顯,產業影響力持續提升。例如:布央村位于三江縣西南部,海拔500~900米。2018年12月全村種植茶葉面積3650畝,年產干茶300噸,人均純收入9573元。
三江縣位于廣西柳州北部,地處東經108°53′~109°52′,北緯25°22′~ 26°2′,湘、桂、黔三省(區)交界地,屬于亞熱帶南嶺濕潤氣候區,山地谷地氣候區,是種植茶樹的好地方。全縣總面積2454平方公里,林地面積289萬畝,水田面積12.63萬畝,境內山青水秀、山高路遠、水田地少,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主要居住有漢、壯、侗、苗、瑤等民族,侗族人口占總人口58%(約23.55萬人),是廣西唯一的侗族自治縣、全國5個侗族自治縣侗族人口最多的縣份。三江縣茶葉品質優,茶葉品牌聲譽高,開辟茶園旅游效果好。以茶園旅游帶動康養旅游,促進旅游的大發展,推動三江縣鄉村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鄉村振興發展。
三江縣區位優勢明顯,交通方便快捷。東部連接桂林市龍勝縣、柳州市融安縣,西部連接柳州市融水縣、貴州省從江縣,北部靠湖南省通道縣、貴州省黎平縣,南部鄰柳州市融安縣、柳州市融水縣。既是桂、湘、黔三省(區)交界的交通樞紐,又是通往桂、湘、黔三省(區)交界侗族地區的東大門,也是侗族地區的南大門。貴廣高鐵、焦柳鐵路、209國道、321國道、廈蓉高速、包茂高速貫穿境內,形成東部連接廣州、西進貴陽、南下北海、北接長沙的“三縱三橫”交通路網格局。
三江縣民族風情濃郁,具有獨特的侗、苗、瑤、壯等少數民族風情,被譽為“世界樓橋之鄉”“百節之鄉”“世界侗族木構建筑生態博物館”,全縣有鼓樓230多座,風雨橋200多座,侗族木結構建筑群聞名于世。境內有4A、3A級景區9個,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1個,全區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2個,廣西星級鄉村旅游區3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50個,侗族村寨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預備名錄6個,侗族大歌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千年侗寨·夢縈三江”旅游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響譽中外。茶樹的發展經歷三個階段,即由神農的藥用時代到擂茶、八寶茶、打油茶的食用時代再到唐代“寒夜客來茶當酒”飲用時代的發展。當前三江縣茶業發展很快,“三江春”、“三江紅”商品茶名聲在外,三江縣有茶業種植基地,培育品質佳、茶色美、入口潤等特色的茶產品。依托民族風情,做好茶園旅游,提升茶葉品質,豐富旅游產品影響力。例如:在布央村中,建設布央仙人山景區,景區以茶業為主,打造以茶體驗、茶旅游、茶休閑的道路,是廣西茶園旅游的典型案例,是廣西鄉村旅游區的經典之作。在茶葉產品與茶業旅游合作緊密,茶區規劃科學、步道合理,茶區中建設有休閑涼亭、有觀景平臺、有茶葉體驗加工點,供游客觀光體驗。因此,布央村是一個典型的茶旅促康旅的發展模式。
三江縣屬于亞熱帶南嶺濕潤氣候區,境內植被茂盛、江河密布,森林覆蓋率達78.8%,全年平均氣溫為17℃~19℃之間,地表水環境質量保持國家Ⅱ類標準以上,空氣環境質量保持國家一級標準,負氧離子含量為二級標準以上,空氣優良指數達到315天,最高達到13040個/cm3,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茶葉是三江縣支柱產業,也是三江縣旅游的一張名片,“三江春”、“三江紅”名優品牌美譽度響譽中外,做強茶葉產業也是廣西九大名片之一。另外,三江縣山高林茂,負氧離子含量高,有康養旅游的基礎。縣城要開辟養老綜合體,集醫療、居住、休閑、生活為一體的建筑群體或社區。茶場、茶山要認真做好養老旅游、醫療保健、休閑娛樂的功能。比如:布央村要結合茶山,開發休閑娛樂、游覽觀光、養生度假等功能,利用森林、生態、茶園等做優養生產品,服務康養旅游,做好康養旅游文章,做優康養旅游的名片。
三江縣在兩茶一木、種稻養魚特色產業不斷升級發展。現有茶園面積18.5萬畝,干茶年產量1.5萬噸以上,年產值14.27億元以上;油茶林面積61.7萬畝,油茶籽年產量1.5萬噸以上,年產值達3億元以上,居廣西第一,全國排在前列,具有“廣西油海”之稱;竹木面積13.37萬公頃,種稻養魚面積達7.5萬畝。三江茶、三江茶子油、高山稻魚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實現“山山有茶、田田有魚”,先后獲“中國名茶之鄉”“中國油茶之鄉”“國家稻田養魚標準化示范區”等稱號。多年來,三江縣以三江茶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入手,不斷創新“有機茶”開發利用,打響“有機茶”品牌,為茶葉名優品質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開辟稻田旅游、竹林旅游、兩茶旅游、康養旅游等項目,使之成為縣域旅游的新增長點,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茶園旅游與康養旅游要深入融合,必須“以茶興旅、以旅促茶、茶旅促康旅”,并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的發展方向圍繞市場需求,優化產品供給,加快產業發展,推進鄉村民族風情旅游集散地建設。在資源方面,立足優勢資源,以市場運作開發模式,推進農業及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突出民俗、民族節慶、茶園旅游、康養旅游,并主動融入桂、粵、黔、湘大旅游圈,創新推進景區的全方位多層次合作,積極培育客源市場。在智慧旅游和“互聯網+”建設方面,要加快推進旅游智慧化營銷和旅游營銷平臺構建,全面提升茶園旅游、康養旅游等品牌的知名度,推動鄉村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實現三江縣旅游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