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謙
(內江師范學院,四川內江 641000)
宣漢縣隸屬于四川省達州市,位于四川盆地東北大巴山南麓,北部與萬源接壤,東北部與重慶市城口縣交界,東與重慶市開州區相鄰,南部與開江縣相連,西部接達川區、通川區及平昌縣;全縣共占地面積4,271平方公里,包括了27個鎮、23個鄉、4個民族鄉;全縣戶籍總人口132.34萬,常住人口103.13萬。全縣以漢族為主,百里峽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占有一定比例。宣漢縣境內河流屬于嘉陵江水系,前河、中河、后河,三河縱橫全縣在城東匯合為州河;宣漢縣森林面積廣大,境內植物多種多樣,植被區系種類繁多,野生動植物多達3,000種,有許多是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
宣漢縣具有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主要體現在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物產資源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鄉村旅游景點有洋烈水鄉、廟安花果山、下八“米巖花海”、明月川東蓮鄉、圣水桃園景區以及龍泉土家新寨等。洋烈水鄉先后被評為“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國家4A級旅游景區”,成為宣漢縣第一個鄉村旅游扶貧典型示范點。洋烈水鄉位于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君塘鎮洋烈新村,是一個由災區變景區的示范村。洋烈新村經歷了2010年的洪水災害,但災后將農村綜合體與災后重建和當地民俗風貌塑造有機的結合,將其打造為集“商業旅游、休閑娛樂、教育保障、居住創業、城鄉結合”為一體的“川東第一村”。廟安鄉的圣水村擁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種植大規模的獼猴桃和“清脆李子”,形成了現代鄉村旅游農業園區。同時,鄉村旅游管理者利用當地的民間故事、歷史事件以及民俗民風發展鄉村旅游,給村民帶來經濟利益。
在相關政策條例中,針對鄉村旅游發展方面,缺乏具體的措施,導致經費投入不足,鄉村旅游資源開發程度較低。同時,在具體落實政策方面,缺乏具體開發策略,導致旅游資源長期得不到正確使用,村民的物質貧窮和精神貧窮得不到改善。
宣漢縣各鄉村旅游點管理者整體素質不高,造成了經營管理良莠不齊的局面,專業人才匱乏。宣漢縣專業鄉村旅游管理人才較少,且專業素養參差不齊,服務水平較低。部分旅游管理人才掌握的專業鄉村旅游知識不完善、旅游管理經驗不足,導致部分鄉村旅游景區發展模式單一。
宣漢縣鄉村旅游存在著營銷力度不夠,宣傳渠道和宣傳手段有限,向外推介力量較小,知名度及美譽度不高等問題,宣傳促銷手段及強度也有待進一步強化。發展鄉村旅游的前期重點主要是宣傳工作,宣傳工作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著鄉村旅游景區的知名度。
政府要在不破壞當地的原有的自然環境前提下,制定相關明文條例,明確規定一定的土地面積用來發展鄉村旅游經濟。建立多元化融資渠道,增加鄉村旅游經費,確保資金充足,尤其加大對打造特色鄉村旅游景區的資金投入,如洋烈新村、廟安村、明月鄉大漁村以及龍泉土家新寨等特色鄉村。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保障和促進鄉村旅游的發展。在制定鄉村旅游發展對策方面,明確具體的措施,提高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程度。當地干部應積極向上級獲取鄉村旅游發展的相關信息,及時向村民傳達相關的政策條例,帶動村民一起發展鄉村旅游。
發展鄉村旅游經濟,不僅需要政府的財力支持,也需要引進專業的鄉村旅游管理人才。政府以優厚待遇聘請經驗豐富的專業鄉村旅游管理人才,如提供住房、保障五險一金;政府可以高薪邀請一些鄉村旅游管理專家,針對當地鄉村旅游發展現狀,開展鄉村旅游管理培訓講座活動;也可以派一些旅游管理人員到國內外著名的鄉村旅游景區進行實地考察學習,為宣漢縣鄉村旅游發展積累經驗,考察結束后應及時召開相關會議,進行學習交流;再充分利用宣漢縣各鄉村的自然和人文資源,突出當地特色,發展鄉村旅游。根據土家新寨的民族特點,培養專門的民族鄉村旅游管理人才。
旅游者在進行旅游之前都會進行旅游決策,旅游決策過程是旅游心里活動的過程,它包括形成個人價值觀,確定決策目標,收集旅游地形象,最終決策四個方面[10]。其中旅游地信息的搜集渠道多種多樣,可以通過親朋好友或者有過旅游經驗的人介紹,也可以通過各種電視頻道、報刊雜志、互聯網和旅游公司的咨詢服務等。鄉村旅游管理者應時刻關注鄉村旅游市場趨勢,通過拍攝鄉村旅游景點和記錄游客們在鄉村旅游時的景象等,將其制作成鄉村旅游景區的宣傳片;也可以將拍攝質量較好的景區照片配上一些吸引游客又具有鄉村特色的文字,將其整理形成文章刊登在知名度高的報刊和雜志上。可以讓更多城市里的中老年人看到鄉村的生態美好景色,提升吸引力,大力宣傳鄉村養老生態旅游,提高鄉村旅游的知名度。
同時當地可以舉辦一些采風學習活動,邀請知名畫家或作家到下八鄉的米巖花海進行采風學習交流,將其過程拍攝記錄成視頻進行鄉村旅游宣傳,同時,這些名人返回自己家鄉與朋友交談采風活動,這對宣漢縣鄉村旅游發展起到側面宣傳作用。鄉村旅游管理人員可以利用互聯網,建立宣漢縣鄉村旅游微博微信公眾號,宣傳具有特色的鄉村旅游景區。
宣漢縣有四個少數民族鄉,其少數民族主要為土家族。可以結合當地的民風民俗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鄉村旅游產品。當地政府可以增加具有當地特點的旅游項目,推出體驗型鄉村旅游產品,建設體驗場,讓游客體驗種植黃連崖豆等高山特產,以及采摘到食用的過程。游客不僅可以體驗培育農作物的感受,獲得更多的農業知識,還可以通過這些活動追尋農村記憶。同時可以通過各種渠道融入土家風俗,推出節慶型鄉村旅游產品,不定期開展土家娶親儀式,讓來往游客參與搶親民俗文化。可以利用土家族“過趕年”的傳統節日,舉辦土家族年會,年會節目主要有跳擺手舞、唱調年歌,舞“毛古斯”等,讓游客感受土家族的過年氛圍。
宣漢縣鄉村旅游資源豐富,但部分鄉村旅游景點較為分散,單一發展某一村莊的鄉村旅游,不利于宣漢縣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政府和鄉村旅游管理者應整合鄉村旅游資源,統籌持續發展。堅持結合農村農業、旅游業和鄉村旅游資源的三者統一。全縣根據各地區旅游資源,發揮各自特點和優勢,可分為東北部生態鄉村旅游休閑區、中部鄉村旅游觀光區、西部生態文化旅游區以及南部生態農業休閑旅游風景區;逐步實現農村休閑農業一體化、建設美麗新農村以及做好鄉村旅游規劃工作;堅持走鄉村旅游發展道路,充分利用宣漢縣山地地勢等自然條件,結合農作飼養習慣,重點發展“牛、果、茶”等特色主導產業,整合宣漢鄉村旅游資源,促進統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