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璐,唐 成
(湖南外貿職業學院,湖南長沙 410201)
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9月21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時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我一直強調,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在現代化進程中,如何處理好工農關系、城鄉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現代化的成敗?!?,同時他還指出“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堅持走中國特色鄉村振興之路”。習總書記要求我們要始終把“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他指出,“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筆者認為,鄉村的振興與發展可以探索新的發展方式,農文旅融合發展是釋放農村活力、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的有益探索,也是推進鄉村振興的創新實踐??梢詫數靥厣幕Y源、自然資源相結合,通過開發鄉村生態旅游業,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旅游業的發展可以為當地經濟的發展帶來新的活力,旅游業的發展加快區域人口流動,帶動當地消費,在提升當地文化影響力的同時,將當地的特色文化資源與自然資源變現,帶動鄉村特色經濟發展。
鄉村的振興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產業、生態等各個方面,涉及對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組織架構、特色產業開發、特色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設計、整合與宣傳,需要重新構建一套適合當地發展的良性運作體系。而這一切的創新發展推進,文化與自然資源的開發、傳承、發展、結合與提升,都離不開人才。尤其是具有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文旅人才在鄉村戰略實施中承擔著領頭者與主力軍作用,因此,加強基層鄉村對專業文旅人才的吸引力,加大人力資源培養力度是當前最重要的問題。在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過程中,對于外來文旅人才的引進、本地文旅人才的教育培訓以及青年文旅人才的儲備,在培養體系和培養模式方面,缺乏長遠的規劃,人才引進之后,當政策紅利消失后,很容易造成人才的流失。因此對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力軍與領頭者,要充分利用其專業特長,建立長效培養體系,實行長期導師制培養模式,讓人才自愿留下來,服務于鄉村振興戰略大局。
隨著人民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更加重視精神方面的追求。對于生活在快節奏的城市中的人們來說,平時工作壓力較大,生活在鋼筋水泥的鬧市中,周末和節假日對于出城返鄉、回歸原始鄉村生活需求越來越明顯,很多人會選擇去偏遠安靜的小村莊,體驗特色農家生活,通過參與垂釣、及特色農家樂活動,放空自己忙碌的心靈,回歸自我。對于地處偏遠的鄉村來說,或多或少地擁有特色農家資源,有些擁有秀麗的自然風光,有些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有些擁有特色民俗活動,如果能整合起來充分利用,進行充分的旅游宣傳開發,將會對本地的鄉村經濟發展提供很大助力。對于文化與旅游資源的融合,將需要大批具有文旅背景的專業人才,所以,本文探討文旅人才的培養模式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為了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更好地實現文旅融合,解決當地存在的現實問題,地方政府往往會出臺一些政策優惠引進外來文旅人才。但是當地政府引進外來文旅人才的目的往往是為了解決一時的問題,為了完成一時的政策指標,而忽視對人才的長期培養規劃,當政策紅利消退后,大量外來文旅人才由于沒有合適的崗位與事務,會出現流失嚴重的問題。目前,我國大部分地方政府已經出臺了引進外來文旅人才的相關政策規定,涌現出一批特殊的崗位,如特崗教師、大學生村官、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等等。在政策紅利和資金支持下,確實引進了一批高素質專業化的文旅人才,但由于缺乏對于引進人才職業發展路徑規劃,導致其吸引力只是暫時的,甚至出現少數文旅人才只是把進入鄉村工作當作跳板,而不愿意留下來進行長遠發展的問題。因此,在引進外來文旅人才時,不能抱著只為了完成政策指標問題,而忽視了對其長期培養,這就會導致外來文旅人才流失嚴重的問題。同時,在引進人才過程中,不能僅看學歷而忽視其能力,不能“輕質量,重數量”,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好引進的文旅人才的特長與技能,不能服務于鄉村發展的大局,那么就是對資源的浪費,對人力、物力的浪費。
當前,我國地方政府的政策往往傾向于引進外來人才,而忽視了對本土人才的發掘、培養問題。當然,外來文旅人才大多接受過高等教育,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但他們對當地文化的了解掌握程度同本地人才相比存在差距。但是外來引進人才,他們來鄉村的時間較短,短時間內不能迅速融入當地特色文化背景中,對于當地傳統文化的認同,對于當地自然風光的喜愛,與本地人才相比也有所不足,他們往往很難把工作的鄉村當做自己的家鄉來對待,在開展鄉村文化建設工作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水土不服”問題。而本地也有很多優秀的文旅人才等待被發掘。例如民間有很多特色風俗文化,如剪紙、刺繡、各種特色技藝、各種傳統手藝,這些往往是代代相傳,且沒有隨時代的發展而創新,存在著宣傳不到位的情況,沒有便捷的途徑將這些特色資源變現。尤其是留在鄉村的老一代文化人才大部分是在田間地頭成長起來的,很難有機會接受正規、系統的知識教育,所處的環境往往存在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等問題,難以跟上市場經濟發展的腳步,也就難以找到文化資源變現的多種途徑,更加難以抓住政策利好,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大量農村人口進程務工,其中以中青年勞動力為主力大軍,留守在農村的多為文化程度較低的老年人。中青年勞動力在外務工的同時,見識了城市廣闊的天地,很多都把自己的孩子帶到生活的城市里接受教育,難以留在鄉村接受文化傳承培養,導致本地青年文化人才儲備不足。農村人口流失,尤其是青年勞動力大量外流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農村居民年齡分布極不平衡,農民老齡化、農村空心化都導致了目前鄉村缺少高知識水平、高技藝能力文化人才。青年人的匱乏導致鄉村難以建設起一個完善、健全的文化隊伍,也就缺失了文化產業振興的重要推動力量。掌握民族鄉村傳統文化技能的青年人才具有更高的知識水平與認知能力,也更能適應當前與互聯網、大眾傳媒緊密結合的市場經濟發展模式,往往涌入城市,利用新媒體等途徑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從而將文化資源轉化為經濟收入。因此,青年文旅人才的儲備不足問題,將嚴重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創新。
無論是鄉村引進的外來人才還是本土文旅人才,政府管理部門對人才的培養都缺乏整體規劃性,沒有針對各自的特色制定適合其發展的培養計劃,沒有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創造應有的價值。首先存在著以老思想、老觀念及脫離市場化的管理制度來管理具有創新思想的專業人才,長期以來,這些人才就會怠于思考,按上級領導指示辦事,形成惰性思維。其次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沒有引入“價值付薪”的理念,導致有能力的人才可能因為薪酬過低而流失。再次沒有市場化人才管理機制,沒有專門的人事管理部門對其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最后對于專業人才的教育與培訓缺乏,導致專業人才的知識更新跟不上經濟與時代發展的步伐。
繁榮振興鄉村文化事業的關鍵是要培養起一支高素質的鄉村文化工作隊伍,應該加大對鄉村用人制度的建立健全力度,培養在各方各面具有突出優點的鄉村文旅工作者。首先應在鄉村推進人力資源改革創新,建立完善科學的用人機制與人事管理制度。鄉村用人管理部門應引入“價值付薪”的人才理念,以市場化的思維來設置崗位,針對崗位簽訂勞動合同,并設定職業晉升通道和激勵考核制度。其次,選擇專業文旅人才時,應不能僅看高學歷,不拘泥于文旅人才的年齡、性別學歷等,要選擇具備實干精神的專業型人才。盡量吸納接收民間文化人才進入到鄉村文化工作隊伍中來,保證民間文化的傳承,讓民間優秀文化資源得到充分的發揮與利用;再次,應努力改善鄉村文旅人才的工作生活條件,鼓勵、吸引優秀文化人才深入基層長期工作,對于具有特殊專業技能的人才,在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盡量吸引其家屬也來當地工作。最后,應該利用信息技術建立鄉村人才檔案與鄉村人才庫網站,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地區、不同層次及不同職業的文旅人才進行養成、鍛煉,在干中學,使本土文旅人才更能跟上新時代發展趨勢,使外來文旅人才更接地氣,不斷培養具有實用價值的高素質文化人才。
各地鄉村民間文化團體中有著數量龐大的中老年文化人才,他們雖然掌握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在當地具有較高的社會聲望。然而這些文化領頭人大多出身草根,但受其自身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限制,對于本民族、本村的特色文化,僅僅通過口口相傳,沒有利用新的科學技術手段廣泛傳播。而且,對于這些具有傳統技藝的家族,往往會由于其擁有的特色傳統文化技藝變現程度難,他們的利益訴求不能得到主張,甚至會出現傳承中斷的問題。在鄉村振興戰略下,地方政府不僅需要加大繁榮興盛鄉村文化的政策扶持力度,也應建立起有利于本土文文化人才向上溝通、反映情況的渠道,傾聽社會各界人士的聲音。當地政府也可以通過實地走訪,將優秀的本地文旅人才庫,并對其進行理論教育培訓,為其傳統技能搭建一個平臺,作為特色文化系列重點推出,使其充分地融入旅游宣傳中,開創文旅融合的格局。
學校在鄉村的功能地位不僅僅只是教育機構,也是重要的傳統文化傳承平臺。鄉村的風俗民情、傳統道德、文藝精粹借助學校這一平臺,通過課堂內外的言傳身教影響教化著在校學生,潛移默化地為學校印上了鄉村文化的印記,鄉村學校因此成為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空間。因此,為實現鄉村振興,為鄉村振興儲備青年人才,要從娃娃抓起,要從學校抓起,只有提高教學質量,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引進具有豐富經驗的師資隊伍,提高鄉村學校的競爭力與吸引力,才能更好地吸引更多本地學子留鄉學習。同時鄉村學校需要整合傳統道德與現代科技,使城市的生活方式、科技知識、價值信仰、思想理念逐漸進入鄉村,從而培養出既掌握傳統鄉村文化,又能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新型鄉村文旅人才。只有扎根鄉村發展教育,建立涵蓋不同年齡段的一系列教育設施與機構,才能培養出大批懂農民、愛農民、愛農村的青年后備人才,為鄉村振興戰略注入持續發展的源源動力。
對于引進的外來人才和本土文旅人才,要引入市場化的管理制度,對其進行整體規劃,并加強對專業人才的培訓??梢圆扇∨c高校聯合培養的方式,為高校人才實習提供實訓基地和平臺,同時引入高校老師作為專業導師,對鄉村文旅人才進行理論知識的培訓與教育,并為每個專業的文旅人才制定合理的發展規劃,同時非常優秀的鄉村文旅人才,推薦其進入高校重新學習,并把學習的知識學以致用。對于有管理營銷技能的專業人才,可以安排其進行工商管理和營銷管理方面的學習,并結合旅游景點的特色,制定豐富的宣傳計劃。對于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的專業人才,可以進入高校更進一步學習傳統文化知識,并結合本地的特色文化,推出更有吸引力的文化宣傳方案。對于具有特色傳統技能如剪紙、刺繡等的專業人才,可以開展現場教學,宣傳本地的特色文化。通過導師制雙向培養與管理,讓專業化人才的理論知識增長的同時,也起到宣傳本地特色文化的功能。
在鄉村戰略背景下,為推動鄉村經濟的發展,要依托當地自然資源,離不開文化的支持,更離不開高素質的專業文旅人才。筆者通過研究部分鄉村發展現象,通過分析鄉村發展過程普遍存在的人才素質不高及人才流失問題,對此提出了一些見解和思路。筆者認為當地政府應該要改變人才引進與培養的理念,應從構建文旅人才長期培養體系、加強本土文旅人才培養、完善鄉村教育體系、實施導師制管理模式等方面著手,創新文旅人才培養模式,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