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欣
(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 成都610075)
完整的經脈學說一般由經脈循行、腧穴、經脈病候、臨床治療等幾部分構成,本文將從經脈學說的角度切入,解釋《黃帝內經》中“少陽主骨”的思想構架及含義。歷代醫家已從不同的角度闡釋此觀點,如全元起從筋與骨的關系或者說臟腑表里的關系角度解釋“少陽主骨”:“少陽者,肝之表,肝候筋,筋會于骨,是少陽之氣所榮,故言主于骨。”厥陰、少陽兩條經脈相互絡屬,兩臟表里相合,肝藏血主筋榮骨,故“少陽主骨”。張景岳從膽腑與骨的關系注:“膽味苦,苦走骨,故膽主骨所生病。又骨為干,其質剛,膽為中正之官,其氣亦剛,膽病則失其剛,故病及于骨,凡驚傷膽者,骨必軟,即其明證。”
“少陽主骨”理論思想根于《黃帝內經》,且主要基于經脈理論,大概因為《黃帝內經》中明確闡釋此觀點的是《靈樞·經脈》:“膽足少陽之脈,起于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后……出膝外廉,下外輔骨之前,直下抵絕骨之端……是主骨所生病者……胸、脅、肋、髀、膝外至脛、絕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此篇在明確闡釋了膽經循行所過之處后指出“膽足少陽之脈……主骨所生病者”,且為“胸、脅、肋、髀、膝外至脛、絕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這一點是理解“膽主骨所生病”的關鍵所在。足少陽膽經循行經過人體諸多骨節,但“少陽主骨”僅指足少陽膽經循行所過的“骨”嗎?如張隱庵注:“主骨所生病者,為頭痛、頷痛、缺盆、腋下、胸、脅、髀、膝外、脛、踝皆痛,乃足少陽經脈所循部分而為痛也。”此解釋有一定的局限性,其認為“少陽主骨”之“痛”為“足少陽經脈所循部分而為痛”,忽略了原文中最重要的“諸節皆痛”部分,且《靈樞·經脈》其他“是動則病”的內容中也有指出循行所過的骨痛,為何僅“膽主骨所生病”,且原文在提及“胸、脅、肋……外踝前痛”后注明“諸節皆痛”,就此明確指出“少陽主骨”為廣泛的全身性疼痛;楊上善注:“足少陽脈主骨,絡于諸節,故病諸節皆痛也。”[1]《素問·診要經終論》言:“少陽終者,耳聾,百節皆縱。”此處“百節”和“諸節”基于經脈循行立論,皆可說明此“痛”為全身、廣泛性骨痛,并非僅限于經脈循行之處。
足少陽膽經循行經過人體大部分骨與關節,其中“下合髀厭中,以下循髀陽,出膝外廉,下外輔骨之前,直下抵絕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趾次趾之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趾之間,循大趾歧骨內出其端,還貫爪甲,出三毛。”這條分支循行從居髎至足竅陰16個腧穴,有14個腧穴可以治療筋骨疼痛相關疾病[2]。其中有幾個腧穴是臨床治療筋骨痛必選腧穴,如陽陵泉,既是膽經的合穴、下合穴,又是八會穴中的筋會,筋會乃筋氣聚會之處,能夠舒筋通絡,為臨床治療筋病骨痹的要穴;《素問·五臟生成論》曰“諸筋者皆屬于節”,筋屬節,節屬骨,筋、骨構成的“骨”系統,是支撐人體活動的基礎,全元起解釋“少陽主骨”時,也是以筋骨理論為基礎。八會穴中的髓會——懸鐘也位于足少陽膽經,骨之精華為髓,髓是構成骨的重要組成部分,懸鐘有行氣通絡、填精益髓的功效。筋會、髓會兩穴充分說明構成骨與關節的物質基礎與足少陽膽經關系密切。臨床上常用于治療坐骨神經痛、下肢麻痹、半身不遂、腰腿痛的環跳同樣位于足少陽經。足少陽膽經循行、主治及所含腧穴可為“少陽主骨”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也為其臨床應用提供佐證。
前文已經論述了《靈樞·經脈》中足少陽膽經的病候內容,此處不再贅述。《素問·厥論》:“少陽厥逆,機關不利,機關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項不可以顧。” 少陽脈經氣逆亂之時就會產生骨病,臨床癥狀表現為骨與關節不靈活,腰部不適,頸項部不舒;同篇其他經脈“厥逆”多以內科疾病為主;由此可知“少陽”與“機關”二者關系密切。《素問·診要經終論》言:“少陽終者,耳聾,百節皆縱。”正因為少陽者氣終,致使“百節皆縱”。同時《靈樞·根結》曰:“少陽根于竅陰,結于窗籠,窗籠者耳中也……少陽為樞……樞折則骨搖而不安于地,故骨搖者取之少陽。”“骨搖者”為骨節遲緩不收,站立不穩,可取之少陽。此3篇經文對《靈樞·經脈》篇內容進行了拓展與補充,這樣《內經》中“少陽主骨”的理論思想從生理到病理乃至治療都詳細描述了少陽與骨的關系。
現代醫學對“少陽主骨”的解讀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應用于全身性骨痛,二是應用于骨質強度下降、穩定性降低、易發生骨折的患者。謝健[3]以足少陽經穴位為主治療痹證、腰痛、牙痛、頭痛等52例患者,針刺2個療程后顯效20例,占總病例數的38%。“少陽主骨”系列研究早已納入國家級、省級重點課題項目,由此可見其理論價值及臨床意義。
本文論述的“少陽主骨”與側重于藏象內容的“腎主骨”,二者有理論基礎的差異,但也有密切的聯系,腎主骨生髓,強調人體的生長發育,臨床上各個階段和類型的骨病都可責之于腎,但骨痛及骨折部分可運用“少陽”理論指導。二者皆可為針灸臨床提供理論依據。
縱觀《黃帝內經》前后多篇論述“少陽主骨”的經文,其前后貫通,不相矛盾,理論架構完整。足少陽循行經過人體諸多骨與關節,包含多個主治筋骨疾病的腧穴,且“厥逆”之時表現為骨關節不利,以上均可從經絡學說的角度論證“少陽主骨”的理論內涵。“少陽主骨”理論思想從經絡學說的角度有其獨特的內涵,經文中系統地闡釋了其生理、病理及臨床特征,而且臨床上都有與之相對應的筋骨癥狀。總而言之,“少陽主骨”已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對于指導針灸臨床治療骨病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