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紅,聶 晶,尚 佳,白永蓮,周群英
(四川省婦幼保健院,四川 成都 610000)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提出: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該生育政策的頒布對緩解老齡化、改善人口結構起著重要的作用。據相關統計結果分析,二孩政策對生育的促進效果遠小于預期。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對二孩政策的理解及實施亦有其差異性。了解本地區在全面二孩政策下的生育現狀、生育愿意及其影響因素有助于探討其因,并探尋促進政策實施的有效措施。
采用多層整群隨機抽樣方法,考慮社會經濟、文化因素、地理位置和民族分布等因素,于2017年9至11月,在四川省21個地級行政單位選擇4個為一級抽樣點,每個一級抽樣點選擇有代表性的2個縣級城市作為二級抽樣點,每個縣級城市選擇3個社區作為三級抽樣點。最終確定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成都市成華區、眉山市、廣元市4個區域為調查點。調查對象為孕一孩、孕二孩的育齡夫婦及育有0~6歲子女的夫婦,每個抽樣點至少50名調查對象,問卷內容由育齡夫婦雙方共同商定,最終均由育齡夫婦女方填寫,每個地級行政區域至少300名調查對象。去除不合格問卷,最終收集有效問卷1 423例,其中成都市武侯區326例,成都市成華區369例,眉山市343例,廣元市385例。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研究。
利用自制問卷進行現場調查,調查內容包括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包括教育程度、工作狀況、生育情況)、生育二孩相關意愿等。
成立質量控制小組。項目開展過程中,每周進行調查問卷的質量控制,并抽查了10%在案的家庭,通過電話的方式對被調查人員進行訪談,了解研究人員對研究對象的調查等情況,合格率至少達95%。對不合格問卷調查資料及時予以剔除。
使用Epi Data 3.1軟件建立數據庫,進行資料錄入及一致性核查。應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所有變量均進行描述性分析,不同組間構成比、百分比的比較使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有52.92%的家庭目前僅有一個孩子,正在懷二孩的家庭占12.23%,已有二個孩子及有三個孩子的家庭占15.21%。各區生育狀態有差異,成都市武侯區與其他三區的生育狀態分布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三區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四川省各區生育狀態比較[n(%)]
注:☆代表武侯區與成華區比較有統計學差異(χ2=15.833,P=0.003);▲代表武侯區與廣元市比較有統計學差異(χ2=22.510,P=0.000);◇代表武侯區與眉山市有統計學差異(χ2=12.189,P=0.032)。
2.2.1不同育齡女性年齡層與生育現狀
不同年齡層生育現狀有明顯差異,1979年前出生的育齡女性目前正在懷第二個孩子及已有二個孩子的比率明顯高于其他兩個年代的人群,分別占16.67%、34.3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79.371,P=0.000<0.05),見表2。

表2 不同年齡層生育現狀的比較結果[n(%)]
2.2.2育齡女性不同工作狀況與生育現狀
育齡夫婦中女方的工作狀況與生育狀態相關:目前正在懷二孩的育齡夫婦中,女方有工作占的比例最高(占13.13%),曾經有工作,現在無工作正在求職的育齡媽媽其目前正在懷二孩的比例最低(占5.81%);目前未懷孕有二個孩子的育齡夫婦中,女方一直未就業所占的比例最高(占30.30%);
育齡夫婦中女方有工作狀態與一直未就業的生育狀態分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982,P=0.035);在進一步分析中顯示,照顧孩子是導致女方未就業最主要原因(占77.92%),見表3。

表3 女方工作狀況與生育現狀的比較[n(%)]
注:1有工作;2曾經有工作,現在無工作,正在求職中;3曾經有工作,現在無工作,且近期無就業打算;4一直未就業;★:第1組與第4組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982,P=0.035)。
2.2.3育齡女性受教育程度與生育現狀
育齡夫婦女方的教育程度為初中教育程度,其夫妻懷二孩(17.82%)及有二個孩子(32.67%)的比率與其它各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女方為小學及以下教育程度的育齡夫婦其生育現狀與教育程度為初中、大專及本科的育齡女性有差異(P<0.05),見表4。

表4 受教育程度生育現狀的比較結果[n(%)]
注:1小學及以下,2初中,3高中/中專/中技,4大專,5大學本科,6碩士研究生及以上;*第1組第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602,P=0.031);△第1組第4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4.868,P=0.011);※第1組第5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211,P=0.047);☆第2組與第3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6.797,P=0.000);★第2組與第4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1.077,P=0.000);◇第2組與第5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7.415,P=0.000);▲第2組第6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5.607,P=0.004)。
為進一步了解影響正在孕育一孩及已有一個孩子的育齡夫婦其生育二孩意愿的相關因素,故對這部分人群(總例數為1 031例)進行生育二孩意愿調查。
2.3.1生育二孩意愿
各區域目前正在孕育第一個孩子及已有一個孩子的育齡夫婦其生育二孩的意愿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兩比較發現,成都市武侯區與廣元市、眉山市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14.132,P=0.001;χ2=8.019,P=0.018),成都市成華區與廣元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192,P=0.017),見表5。
在1980-1989年間出生的夫婦生育二孩意愿相對其他兩個年齡段最低(占19.58%),1979年前出生的夫婦不想生二孩的比率最高(占65.69%),出生于1990—1999及1980—1989年間的夫婦對生育二孩意愿更多的處于不確定狀態,分別為38.82%及32.93%;不同年齡層生育二孩意愿分布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5 各區域生育二孩意愿比較結果[n(%)]
注:☆武侯區與眉山市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019,P=0.018);▲武侯區與廣元市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4.132,P=0.001);◇成華區與廣元市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192,P=0.017)。

表6 不同年齡層生育二孩意愿比較結果[n(%)]
2.3.2影響二孩生育意愿的相關因素
有21.24%的夫婦愿意生育二孩,其主要原因分別為:希望孩子有個伴(73.97%),希望兒女雙全(35.62%),獨生孩子風險太大(15.53%);愿意生育二孩的不同影響因素在各地區間分布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7。在不愿意和不確定生育二孩的人群中,其主要原因是經濟負擔太重(58.99%)、沒有人照顧孩子(39.04%)、照料負擔太重(38.92%),見表8。

表7 各區域愿意生育二孩的主要影響因素[n(%)]
注:1獨生孩子風險太大;2希望孩子有個伴;3希望兒女雙全;4很多親戚朋友都生了或打算生二孩;5孩子是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6其他。

表8 各區不愿意生育二孩的主要影響因素[n(%)]
注:1目前已是理想生活狀態;2經濟負擔太重;3照料負擔太重;4沒有人照顧孩子;5影響本人/配偶事業;6配偶不想生;7現在的孩子不愿意;8多數親戚都只生1個孩子;9身體原因,不宜生育;10自己父母/配偶父母不支持;11其他。
在本調查中發現,四川省4個區域中目前有52.92%家庭僅有一個孩子,有二個孩子及以上的家庭占15.21%,正在懷二孩的占12.23%。出生年份早于1979年的夫婦,其目前懷二孩及擁有二孩的比率明顯高于在1979年后出生的育齡夫婦,即16.67%及34.31%,出生年份在1990—1999年間的90后夫婦相對于其他年代的夫婦而言,其目前懷第一孩的比例最高(34.48%);然而被認定為生育二孩最主要力量的80后(即出生年份在1980—1989年間)夫婦,其生育二孩的比例較低。經過進一步對各區的二孩生育意愿調查發現,僅有21.24%的育齡夫婦有生育二孩的意愿,且80后夫婦生育二孩的意愿最低(僅為19.58%),其不想生的比率明顯高于90后育齡夫婦。我國于1978年開始實施“獨生子女”政策,2013年提出“單獨二孩”政策,直至2015年實施了“全面二孩”政策,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出生的人群正是執行“二孩”政策的主要生育力量,但因“獨生子女”政策的影響,大多數該年齡段的家庭處于“4+2+1”的家庭結構,這種家庭結構使得大多數夫妻面臨著“上有老、下有小”、房貸、車貸等多重壓力,使得很多家庭從“不能生、不敢生”轉變成了“不愿生”。在廣東省的研究亦提出,72.6%的廣東省居民理想生育子女數為2個,但僅有35.2%廣東省居民明確表明打算生育二孩[1]。在2015年武漢市單獨家庭二孩意愿的調查顯示,生育二孩的比例僅占22.8%,有44.3%的家庭明確表示不想生育二孩[2]。張麗萍等[3]以2012—2014年中國家庭幸福感熱點問題調查數據為基礎,對我國育齡人群生育意愿與生育計劃進行測量發現,育齡人群生育意愿低,明確打算生育二孩的單獨育齡夫婦不到30%,而明確不打算生育二孩的單獨育齡婦女超過40%。
本研究顯示,成都市武侯區目前有二孩的家庭相對于較偏遠的成華區及其他兩個地級市所占比例最低(10.12%)(P<0.05),同時該區域育齡夫婦愿意生育二孩的比例最低(15.81%),不想生育二孩的比例最高(52.17%)(P<0.05)。張亮等[4]研究曾提出,長期“獨生子女”政策的社會氛圍對居民的生育意愿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不同區域間對政策實施程度、監管情況等均有差異,越是中心地帶其監管越嚴厲、懲罰也越重,中心區域大部分人的主要收入來源于單位,受到監控的力度大,同時,不同區域受的教育文化亦有一定的差異,對政策的理解和實施有所偏差,對其生育現狀和意愿亦有著不同的影響。因此,充分了解當地情況及不同年齡層的需求,能更好地有針對性地開展促進“二孩政策”的政策支持及實施、鼓勵措施。
本調查發現,育齡夫婦中女方一直處于沒有工作狀態其目前有二個孩子的比例最高(30.30%),而女方有工作其目前有二個孩子的比率最低(13.22%)。夫婦中女方沒有工作的主要原因是為了照顧孩子(77.92%)。在對主要照養人的調查中亦發現,母親是兒童主要的照養人,特別在晚上。因此,生育對母親的影響較大。在楊慧[5]的研究中就提出了生育已對四成以上城鎮女性就業帶來不利影響,比較生育過程對就業各層面的影響機理發現,城鎮女性因懷孕而失去工作的比例最高,分娩對收入影響最大。除了對工作的影響外,生育二孩對母親心理影響也很大。有研究提出,二孩孕婦曾經歷分娩,以往痛苦分娩經歷容易導致焦慮和抑郁情緒[6]。在王云霞等[7]的研究中指出,單獨二孩計劃妊娠婦女所承受的心理壓力較高。谷申森等[8]研究也發現二孩孕婦產后抑郁癥的患病率較高,可達34.71%。本研究亦顯示,有工作的夫婦其正在孕育二孩的比例相對于一方沒有工作的夫婦較高(P<0.05)。因此,母親作為二孩政策實施的關鍵點,關注母親身心健康,保證就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政策的落實。
育齡夫婦的受教育程度亦是影響其生育狀態主要因素[9]。陳建平等[10]對上海市的生育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工作比較穩定、受教育程度較高、經濟收入提高的調查對象意愿生育子女數略高。但本研究發現,在四川省4個區域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夫婦有二個孩子及目前孕育二孩的比例較高,分別為32.67%及17.82%,而其他受教育程度人群更傾向于只有一個孩子。經過進一步分析顯示,在不愿意和不確定生育二孩的人群中,其主要原因是經濟負擔太重(58.99%),考慮到沒有人幫忙照料的原因占39.04%,因照料過程中需要承擔體力及精神的負擔占38.92%。2017年1-9月,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四川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 198.14元,而對家庭而言,請一個在家照顧子女人員的費用平均為3 000元/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經濟的壓力。很多家庭主要由老人來替代這份照料孩子的工作,有的家庭則選擇母親離職照顧子女,從而減緩經濟及照料的負擔。學歷水平較低的人群工作的彈性更大,處于離職照顧兒童的可能性增加。目前城鄉化一體化,促進城鄉各個產業互動發展,實現農業現代化和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同步發展,基本教育及生活成本差異不大,故其孕育二孩的幾率更高。對于工薪階層人員而言,沒有工作會進一步增加經濟負擔,家中的祖父祖母輩在二孩出生后年紀增大,而其又處于各自事業發展的重要時期,對家長來說很難分配同樣的時間和精力像照顧一孩一樣照顧二孩。國家衛計委2016年11月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近八成嬰幼兒由祖輩參與日間看護,其中近一半的祖輩感到“無可奈何”。特別是照顧過“一孩”的祖輩不愿再照顧“二孩”的比例上升,即便是心甘情愿看管孩子的老人,也因為年齡大、身體差等原因常常力不從心。因此,解決嬰幼兒照料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可推進二孩政策的落實。
在本調查中,有21.24%的育齡夫婦愿意生育二孩,其主要原因是希望孩子有個伴(73.97%)。同胞關系在兒童成長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Dew等[11]的研究中就提出了兄弟姐妹一起成長對于兒童在以后生活中情感親密的發展和維持非常重要,Keeton等[12]認為兄弟關系的建立對青少年心理結果有保護性的作用,兄弟關系對青少年心理預防和治療干預有著突出的作用。因此,二孩的生育對兒童心理行為的成熟及完善有著積極的作用,這可作為鼓勵育齡夫婦生育二孩的關鍵點進行宣傳,從而促進二孩政策的發展。
綜上,四川省目前懷有二孩及已有二孩的家庭比例較低,且大部分育齡夫婦對于生育二孩態度猶豫,其中來自經濟和照料的負擔是影響其生育的主要原因,要促進二孩政策的落實,需考慮到地域、育齡夫婦工作、年齡層、母親壓力及受教育水平等多個因素,才能更好的促進政策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