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朝滋 教育部科技司司長
2018年10月23日,以“IPv6下一代互聯網支持新時代教育科研大發展”為主題的CERNET第二十五屆學術年會暨會員代表大會在青海西寧隆重開幕。
會上,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做了主旨講話,他介紹了中央網信工作的總體布局和當前國家教育改革發展的需求,針對推進教育信息化2.0、推進下一代互聯網IPv6在教育領域的規模部署,以及推進高校的互聯網技術研究與實踐,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意見。
以下是雷朝滋在CERNET年會上講話中的重要內容: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成立了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今年更名為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對網信工作進行頂層設計、總體布局、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在今年4月召開的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信息化為中華民族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我們必須敏銳抓住信息化發展的歷史機遇,自主創新推進網絡強國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要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觀,加強信息基礎設施網絡安全防護。同時指出,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要下定決心、保持恒心、找準重心,加速推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今年教師節,黨中央召開了新時代第一次全國教育大會,這是一次能夠寫入歷史、進入人心、改變生活、開啟未來的大會,對中國教育事業發展具有歷史性、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對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李克強總理在講話中強調要鼓勵各級各類學校與時俱進創新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發展“互聯網+教育”;孫春蘭副總理在總結講話中也兩次強調要抓好“互聯網+教育”,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高度重視,也為高等教育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指明了發展方向。
結合中央網信工作的總體布局和國家教育改革發展需求,教育信息化領域應當在以下三個方面形成共識。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現代化的基本內涵和顯著特征。在教育信息化發展過程中,我們統籌謀劃、系統布局、創新機制、大力推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成效遠超預期,實現了“五大進展”和“三大突破”。五大進展:一是“三通兩平臺”建設與應用取得重大進展,各項指標普遍實現翻倍增長,比如全國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從25%躍升到95%、多媒體教室比例從不到40%提升到88%,網絡學習空間數量從60萬個激增到7100萬個。二是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明顯提升,1000多萬名中小學教師、10萬多名中小學校長、20多萬名職業院校教師接受了信息化專項培訓。三是信息化技術水平顯著提高,硬件、軟件以及應用水平都有很大發展。四是信息化對教育改革發展的推動作用大幅提升,信息技術從影響教育發展的外生變量轉化為引發教育深層次、系統性變革的內生變量。五是教育信息化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多次在國際舞臺上分享中國經驗。三大突破:一是教育信息化應用模式取得重大突破,二是全社會參與的推進機制取得重大突破,三是在探索符合國情的教育信息化發展路徑上取得重大突破。
黨的十九大開啟了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新征程,教育信息化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今年4月,教育部正式印發了《教育信息化 2.0行動計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是推進“互聯網+教育”的具體實施計劃,將重點開展數字資源服務普及行動、網絡學習空間覆蓋行動、網絡扶智工程攻堅行動、教育治理能力優化行動、百區千校萬課引領行動、數字校園規范建設行動、智慧教育創新發展行動、信息素養全面提升行動等八大行動,努力構建“互聯網+”條件下的人才培養新模式,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教育服務供給新模式,探索信息時代的教育治理新模式,并力爭實現“三個轉變”,即實現從教育專用資源向教育大資源轉變,從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向提升師生信息素養轉變,教育信息化從融合應用向創新發展轉變。教育信息化2.0就是要在1.0階段“三通兩平臺”的基礎上,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使中國教育信息化步入世界先進行列,發揮全球引領作用,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動教育現代化,開啟智能時代教育的新征程。
高等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數字校園、智慧校園建設方興未艾,在線開放課程蓬勃發展,管理信息系統廣泛應用。但是,縱觀全國高校信息化工作,還存在很多不盡人意之處,仍然還有很大的發展進步空間。
首先,體現在發展理念上。當前,大部分高校對教育信息化的重視還不夠,理解和認識還不到位,還沒有把信息化從影響教育改革發展的外生變量轉化為引發教育深層次、系統性變革的內生動力。更多的依然是將其理解為支撐、輔助,甚至劃歸后勤部門管理,嚴重影響和制約了信息化在教育教學主戰場上的作用發揮。
其次,在教學應用方面。高校本應在教育信息化應用創新上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扛起這面大旗,但實際差距還很大。當前,正處在新時代和信息時代同頻共振的歷史交匯期,高校的教育思想和人才培養理念也要與時俱進,要瞄準國家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高校的教師不能依然采取“滿堂灌”的方式,或者變“人灌”為“機灌”,要切實轉變教學組織方式,提升信息化教學效果,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
第三,在學校管理方面。高校要避免管理信息系統林立,導致數據不能共享應用,要打破人事、科研、財務等各個環節的壁壘,切實解決信息孤島問題。同時,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優化辦事流程、提供優質個性服務、推行綠色節能減排、提升學校管理效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最后,在科研和社會服務方面。高校要發揮信息化的優勢,推動科研資源開放和科研信息的共享,增強協作單位、科研人員、參與師生之間的遠程交流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的效率和效益。同時,還要加強科研項目管理的過程公開,通過監督來加強管控,也可以避免很多管理上的問題。
總的來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在推進教育信息化2.0的新征途上,希望高等學校能策馬揚鞭、奮勇發力,每個人都能真正成為教育信息化2.0的參與者、實踐者、推動者和創造者。
作為高等教育信息化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和平臺,CERNET擔負著支撐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應當在服務國家戰略和人才培養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特別是在推進IPv6規模部署中,要把IPv6環境建設作為推動我國“雙一流”建設和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基礎設施,為我國高校的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帶來極大便利,注入新的動能。
去年年底,中辦和國辦聯合印發《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劃》,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給我國互聯網技術和產業的創新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行動計劃從基礎網絡到應用,從市場到政府,均提出詳細要求與具體指標,責任明晰。在實施上,明確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在策略上,強調統籌規劃,重點突破,著力彌補IPv6應用短板,以應用拉動需求。
今年8月,教育部印發了《關于貫徹落實〈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劃〉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底,教育系統的各類網絡、門戶網站和重要應用系統完成升級改造,支持IPv6訪問,基于IPv6的安全保障體系基本形成,下一代互聯網相關學科專業人才培養、技術研發與創新工作顯著加強,教育系統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能力大幅提升。
教育領域推進IPv6規模部署是貫徹落實國家在下一代互聯網建設上的戰略部署。在下一代互聯網IPv6的演進和部署過程中,高校有其歷史背景和重要使命:一方面,教育領域在IPv6研究與部署上一直是先行者。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就開始了對IPv6的研究與部署。因此,在全面展開的IPv6規模部署行動中,教育領域應當依托多年來在IPv6網絡基礎、用戶基礎、研究基礎等優勢,承擔起向IPv6過渡的示范重任。另一方面,教育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培養人才。高校要在推進IPv6應用和發展的過程中,加強對下一代互聯網人才培養的重視,要結合自身技術基礎、研發能力和人才優勢,切實加強對互聯網技術創新人才的培養,在為下一代互聯網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的同時,也為網絡強國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過去二十多年,CERNET對我國互聯網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上世紀九十年代,建成我國第一個全國性互聯網主干網;本世紀初,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純IPv6下一代互聯網主干網,在互聯網科技領域經歷了跟蹤學習、創新引領的發展階段,始終保持國內技術領先優勢,不斷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還沒有掌握互聯網的核心技術,國家關鍵網絡基礎設施安全面臨極大挑戰。因此,我也對CERNET的發展提出幾點希望:
一是在推進IPv6的規模部署過程中起到示范作用,在互聯網核心技術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到2018年底,CERNET要完成升級改造,支持IPv6接入,用戶規模達到1000萬人。CERNET要組織相關高校認真實施列入國家“互聯網+”重大工程的“面向教育領域的IPv6示范網絡建設項目”,積極發展IPv6用戶,在國內起到表率作用。同時,教育省域網、城域網和校園網面臨升級改造,各級單位自建數據中心(IDC)、各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與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也面臨IPv6的升級改造。在此過程中,需要CERNET發揮技術優勢,起到示范引領作用。此外,CERNET高校群體應保持技術領先、立足創新,基于IPv6下一代互聯網發展的核心技術和創新平臺,積極承擔國家下一代互聯網及未來網絡重大項目,爭取在互聯網核心技術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突破,為我國在網絡空間國際競爭中增強話語權做出重要貢獻。
二是服務于高校“雙一流”建設,為教育信息化的升級發展提供支撐平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國家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有利于提升中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高校“雙一流”建設,離不開高水平的科研支撐,也離不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建設。在支持學科和科研建設上,CNGI-CERNET2主干網上已經開展包括支持大型物理實驗數據傳輸、科學大數據、虛擬天文臺、高能物理等應用和研究的國際科研協同合作,今年還構建了海洋科研高速專用通信網絡,連接國家超算無錫中心、濟南中心、國家實驗室超算中心的三個超算科學裝置,組建了一套超算大科學裝置群。下一步,希望CERNET更多地支撐類似的科研協作,爭取重大基礎設施上教育網,從而支撐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科研裝置及國際上的重大科研項目合作。同時,CERNET在下一代互聯網IPv6上已經研發了一批面向教育新模式的示范應用系統,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CERNET應當在以上創新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下一代互聯網更新換代的機會,推進教育教學內容與資源服務,參與到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形成核心能力,為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升級提供支撐和保障。
三是為教育系統提供更加先進的網絡安全保障和服務,培養國家急需的創新人才。網絡空間安全涉及網絡、計算機系統的軟件和硬件、各類終端以及使用終端的人,涉及技術、管理等方方面面。任何一個組成部分、任何一個環節的疏漏或缺陷,都有可能成為網絡攻擊的對象,因此保障網絡安全是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觀,加強CERNET主干網和各高校校園網的安全防護。面對日益嚴峻的網絡安全形勢,一方面,CERNET要在發展中不斷加強網絡安全方面的研究,發揮高校的科研優勢,力爭掌握網絡核心技術,“以安全促發展、以發展保安全”;另一方面,要繼續強化網絡安全管理,進一步提高網絡安全管理水平,加強網絡運行安全監測和安全態勢評估能力,增強網絡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懾能力,各核心節點高校和接入高校明確各自的安全責任,建設高素質的網絡安全人才和運維隊伍,為教育信息化提供安全的網絡環境。互聯網是網絡空間的重要基礎設施,掌握互聯網核心技術是解決網絡空間安全問題的命門。IPv6下一代互聯網是拓展網絡空間和解決網絡空間安全問題的重要發展機遇。希望CERNET抓住信息化發展歷史機遇,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下一代互聯網技術及應用研究,進行下一代互聯網安全技術的研發、規模化試驗和演練,鼓勵開發創新型應用,為創新人才培養提供先進、開放的網絡環境和支撐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