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 雨
每到春運,火車票總會出現異常緊俏的場面。很多人下載了各種各樣的搶票APP,加價求票。據媒體報道,“很多APP宣稱支付費用就能搶票”,花“30元成功率66.4%,50元成功率74.7%”。火車票從售票窗口到12306網站,再到手機APP,這毫無疑問是技術進步的表現,而且用戶體驗也是不斷改善。
我們通過技術手段,看起來似乎已經消滅了黃牛,但實際上我們消滅的只是售票大廳的黃牛。在傳統的窗口時代會滋生出人頭形態的黃牛來代客購票,而新技術時代,雖然售票窗口搬到了網絡和手機上,但只要官方的技術服務和數據支撐解決不了一票難求的問題,那么自然就會滋生出新形式的“黃牛”。攜程也好,去哪兒也罷,或者其他第三方的搶票APP,無論它是利用官方平臺的漏洞,還是有什么不為人知的黑客手段,說穿了它們都只是一種新技術形式的黃牛。
黃牛從來都有,在供需矛盾下,它似乎是一種必然的存在,幾乎不可消滅。有人稱,唯一能夠解決供需矛盾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車票價格完全市場化。市場化條件下,隨著需求增長,價格會同步增長,甚至由預期引發超額增長,從而“嚇退”購票者。這個意見,其實曾經很多次被提出過,但它并不現實。因為我國的鐵路帶有相當程度的社會福利性,票價不具備大的浮動空間。所以在春運這樣的高峰時段,火車票的供需矛盾本身是不可調和的。即使鐵道部門盡全力加大春運的班期頻次,也不可能完全滿足春節前后幾天遠遠高于平時數倍、呈鐘形曲線甚至尖峰形態分布的旅客需求。
鐵道部門往往只是“提醒大家從官方渠道購票”,但這并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作為提供公眾服務的重要平臺,12306網站與人民的切身利益可以說密切相關,因此應該做得更靠譜一些。
只有技術進步才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要最大化地壓縮新技術形式下的黃牛的滋生環境,還是要通過技術手段。
一方面,要通過技術支撐能力提供充分的響應能力,明確購票者的風險認知。100張車票,可能有成千上萬名需求者,從比例上講,對購票者來說,就類似于電商購物過程中的“秒殺”局面。只要官方的技術支撐足夠,響應時間沒有延遲,那么所有的購買者都會明白這就是一個類似于“秒殺”的購買過程。要么選擇提前出行,要么承擔“秒殺”不到的風險。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屢屢遭遇延遲和等待,“看得到吃不到,心如刀絞”,于是堵心,爾后必然遷怒的一個過程。
另一方面,通過充分的技術研發和檢驗,提前封堵可能存在的算法漏洞,構建強大的技術防御能力,從而不給某些鉆技術空子的技術黃牛留下空間。這就像計算機病毒和殺毒軟件的關系,它是一場技術博弈,也必然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長期過程。
眾所周知,淘寶正是因為建立了足夠強大的技術支撐和技術防御能力,所以無論是“秒殺”還是“雙十一”,都沒有技術黃牛的生存空間。我們期待12306網站也能提供這樣的服務體驗,讓大家真正告別黃牛,安心購票。▲(作者是技術經濟觀察家)
環球時報2019-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