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漆畫”的提法與藝術現象,是遮蔽漆畫現代文化上的虛空與某種功利竟爭。“現代漆畫”遠沒有進入現代藝術階段,沒有在現代藝術與漆畫藝術之間構建一種內生關系。要真正邁入現代藝術行列,需從藝術思想層面上的現代性建設,提高文化綜合能力。
關鍵詞:淺見;現代漆畫;文化綜合能力
中圖分類號:J21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27-0038-01
漆畫界常以“現代漆畫”論及漆畫藝術。以個人之淺見,“現代漆畫”的提法是一個偽命題,是套用“現代瑪之個標簽。
一種繪畫藝術概念的成立通常具備自覺內生的語言體系,并因為獨立于以往的語言而獲得新的定義;同時自帶生成一個屬于新的時間序列特征的代表性藝術風格指稱,如古典、現代、后現代或當代。目前而言,中國“現代漆畫,遠沒有進入現代藝術階段,它的整體尚處在漆畫藝術學科的本體認知過程,甚至還未達到一種真正意義上以本體為中心的繪畫藝術,也就是說“現代漆畫”無關“現代”。
綜觀20世紀30年代掀起的現代中國漆畫運動,以及之后的現代漆藝教學,是將工藝漆器平面化結果,或可稱之為工藝裝飾畫月寸“現代漆畫”意義的認知完全是一個盲點,完成不能構成視覺藝術的整體,所關注的問題不出工藝、媒材的技藝性處理范圍,未能觸及純繪畫性命題。
1984年,“現代漆畫”作為獨立畫種進駐“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也并非在于漆畫的現代藝術層面,而是作為時代工藝美術整體狀態的對照物,工藝向繪畫轉換的可能性被納入純藝術領域。
20世紀80年代后期的現代藝術大潮的沖擊,漆畫實際上沒有實現自身現代藝術的能力,只在盡可能努力解決漆畫語言體系的實踐一形象與色調處理的技術性問題,這是關于圖像處理與技能層面的改造,工藝與繪畫的自我解放與深入,甚至還沒有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自我解放。
90年代以后,中國文化藝術受市場導向影響,對于藝術投機者而言,那些指向非現代意識形態的漆畫成為了“現代漆畫”的標簽被炒作,由于觀念和經濟上的不平等,讓社會對于“現代漆畫”的認知被帶上了有色鏡。
21世紀,良好的藝術氛圍似乎也沒有帶來“現代漆畫”超越畫體與現代藝術對話的基礎。相反,各種“現代漆畫”藝術經驗假象在關于“現代漆畫”各種展示中充滿視覺,這些形態多樣化的“現代漆畫”存在的問題是明顯的。
社會在凸顯“現代漆畫”地位的同時,也凸顯了它的社會意識,共同的社會意識必然使得作品審美整體劃一,尤如工廠流水線生產模式。
對技藝的低級運用,成為手工智力拼圖。此類作品直接將漆媒材砌于畫面或與一些可資利用的材質拼合實施外部拓展,試通過設計加拼貼建立一種現代圖式結構關系,尋求材質帶來的視覺快感,回避或疏離于造型、技藝問題,作為繪畫藝術必須的手繪界限被模糊了,這種面的擴張從而消解了漆畫繪畫性語言純粹度的推進。有的作品直接與裝置.Video等新媒介結合,將漆媒材或漆藝產品植入前衛藝術。如果說漆畫藝術沒有形成或進入真正現代藝術水準,那么所謂的“現代漆畫”藝術經驗假象只能讓它變得更假。
有許多作品引用構成設計的平面或立體形式制作,便視為一種現代藝術創意,實則是一種低限度的造型,圖式處理基礎問題的延續;有的作品變換著構圖與色彩,制作大致相同的肌理,對畫面進行拼湊,便捧為現代抽象;還有一種世界上獨有的“展覽文化”,因為一些官員的到場或者組織一些人員的捧場,而似乎已經輕松地確立了“現代漆畫”內涵,這多少讓人感到淺薄的直覺。
其實,“現代漆畫”的提法與現象是遮蓋漆畫現代文化上的虛空與某種功利竟爭,是面對現代文化藝術沖擊所表現出的自卑心態,于是借以漆媒材作為資本在現代潮流中占位。其本質上雖說也是基于現代“創新”,而相對于這樣一個剛剛從“工藝美術”行當“脫離”,進入繪畫領域時間并不長,本體語言體系并未形成或不成熟,是否被迫背上一個太過急功近利而不切實際的現代藝術定義負擔?我們看到,由于缺乏現代學科的社會及文化背景,導致直接復制現象,脫離了真正現代思想層面建設;創作者個人缺乏綜合學科素養,難以形成現代漆畫觀念所暴露出的文化貧困,借助社會外界因素,佯裝推動藝術進步;思想的乏力,讓作品擔負它所擔當不起的社會功利內容;技藝的低能,成為手工拼貼,在所謂“現代”名義下的設計加拼圖;獨有的“展覽文化”,背離了藝術自律性。這些是華現代漆畫響于面臨的尷尬。
為此,“現代漆畫”必要從藝術思想層面上的現代性建設,以媒材表現和構成要素,直接提供視知覺的現代文化意義或現代美學經驗,并在作品中提升個人的存在性境界;同時提升現代漆畫的觀念先進性與深入拓展的可能性。
誠然,這需要廣義上的文化綜合能力問題,文化綜合能力需要對多方面知識的學習和積累。知識視野的狹窄是我們的通病,我們對這些方面研究得不夠,就匆匆忙忙去填補空白,生怕被冷落在現代話語的外緣,一廂情愿的遮蔽問題,企盼擠進現代藝術行列,是急功近利的,需要省思。
作者簡介:中云(1963-),男,福建福州人,問江學院美術學院,研究方向:視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