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福偉
摘要:本文在Lakoff&Johnson概念隱喻理論及Black批評隱喻分析方法的基礎上,利用NLPIR漢語分詞軟件和AntConc檢索軟件識別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官方文件中的隱喻類型及頻次并進行解釋說明,從而探討概念隱喻在政治語篇中功能。
關鍵詞:概念隱喻;批評隱喻分析
中圖分類號:H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27-OO64-02
一、引言
語言學界對于隱喻的研究歷久彌新,從最初單一的修辭手段,到人們認知世界的方式,體現了學者對于隱喻認識的不斷深入。認知語言學興起之后,Lakoff&Johnson(1980)提出了概念隱喻這一概念,他們認為隱喻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工具,是從一個具體的源域投射到另一個抽象的目標域的映射過程。Lakoff&Tunner(1989)把這一映射過程定義為兩個概念域之間的一套對應關系,如屬性、行為、關系。跨域映射主要基于人們的心理狀況、生活經歷以及認知結構等。概念隱喻的提出完成了隱喻從單一修辭到認知方式的轉變,并極大地促進了認知語言學的發展。
二、批評隱喻分析的構建
隨著批評語言學的興起,語言學家們開始把概念隱喻應用到文本分析中來,Charteris Black在隱喻分析和批評性話語分析的基礎之上,提出了批評隱喻分析理論WMA)。CMA是一種融合批評性話語分析、認知語言學、語用學及語料庫語言學為一體的語言學方法,旨在揭露語言使用者潛在的意圖和情感態度,從而進一步探索語言、思維與社會的關系(Black,2004)。基于Halliday的系統功能語法,Fairclough(1995)提出了批評性話語分析的三個階段,即:判定、描述和解釋。針對認知隱喻分析,Cameron&Low也提出了三個步驟:收集隱喻樣本、樣本分析、揭示隱喻如何影響人們的價值觀和行為(紀玉華,2007)。基于以上兩種理論,Blank(2004)提出了CMA分析的三個階段:隱喻判定、隱喻描述和隱喻解釋。
三、研究問題與數據收集
本文將基于L&J的概念隱喻理論和Black的批評隱喻分析法,對中非合作論壇三個官方文件進行檢索分析。首先自建語料庫,總計26873個字符,通過NLPIR漢語分詞軟件以及Antconc檢索軟件對語料庫中的隱喻關鍵詞進行定位統計與分析,以期解答在此類政治語篇中存在哪些類型的概念隱喻?這些概念隱喻又是如何構建起來的?以及這些概念隱喻背后所傳達的信息又是怎樣的?
Lakoff&Johnson把概念隱喻分為結構性隱喻、方位性隱喻和本體性隱喻三種,在本文所選取的文件中主要涉及結構性隱喻和本體性隱喻兩大類,這些隱喻又可以細分為7種,見下表1。
四、研究結果與討論
從上表可以看出,本文所選取的政治文本中概念隱喻表達共出現179次,其中結構性隱喻占多數,如建筑隱喻、旅程隱喻、戰爭隱喻等,本體性隱喻較少。
(一)建筑隱喻
在分析建筑隱喻時,Black(2004)指出A WORTHWHILE AC-TIVITY IS A BUILDING,國家之間關系的發展和國際共同體的建立,都是有價值的活動,都可以理解成為建筑隱喻,因此在中非合作語境中,我們可以把建筑隱喻抽象成為DEVELOPMENT ISA BUILDING,RELATIONSHIP NEEDS TO BE CONSTRUCTED.
例如:
(1)中國愿同世界各國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拓展友好合作,走出一條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國與國交往新路。
(2)雙方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合作,共同建設面向未來的中非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筑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更好造福中非人民。
以上兩個例子中,用到了“構建”“建設”和“共筑”三個詞來表述中非合作關系及中非共同體。在建筑隱喻中,我們需要要明確的建設者,設計者以及建筑材料,只有設計者和建設者之間有良好的合作,密切的配合以及共同的努力,建筑才能夠順利完成。因此,這里建筑隱喻所傳遞的信息是中非關系的發展與夯實需要中非雙方共同的、不懈的努力。
(一)旅程隱喻
旅程隱喻由Lakoff&Johnson提出,它所涉及的概念隱喻是LIFE IS A JOURNEY,和LOVE IS A JOURNEY,即沿著特定的道路向某個目標前進。根據L&J的理論,Black(2004)指出任何有目的的活動都是沿著一條道路通往某一目的地。
例如:
(3)在這條道路上,中國始終秉持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同非洲各國團結一心、同舟共濟、攜手前進。
(4)任何人都不能阻檔中非人民振興的步伐!
以上兩個例子把國際合作關系概念化為一段旅程,在各國的努力下,沿著和平發展的道路,以堅定的步伐,達到中非振興的終點。
(二)戰爭隱喻
在戰爭隱喻中,與戰爭相關的要素,如挑戰、威脅、輸贏等被投射到另外一個相對較為抽象的概念中,使得讀者對這一抽象的概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例如:
(5)中方堅定支持非洲國家和非盟等地區組織以非洲方式自主解決非洲問題的努力,支持有關地區國家采取積極措施應對恐怖主義威脅。
(6)繼續支持非洲國家以非洲方式解決非洲問題、應對非洲挑戰。
(7)攜手打造合作共贏的中非命運共同體。
引發戰爭的直接原因是存在威脅和挑戰,而戰爭的后果會導致雙方的輸贏。以上幾個例子通過“威脅”“挑戰”“共贏,轉達在國際合作及國際共同體建設過程中可能會存在各種各樣的波折,但是在各國共同努力下最終會取得成功。
(三)植物隱喻
植物的生長過程涉及到播種、發芽、收割等過程,這些過程都可以被投射到某一事物的成長過程中來。
例如:
(8)中方秉持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以支持非洲培育內生增長能力為重點。
(9)我們一致高度評價中非合作論壇18年來對中非關系發展的促進作用及各項后續行動落實取得豐碩成果。
在例(8)中,非洲的發展引申為植物的成長過程,需要細心的培育,不可一蹴而就。例(9)中所投射的是中非關系,即中非關系只要在雙方細心地呵護、培育下,一定能取得良好的結果,實現雙方的共贏。
(四)家庭隱喻
家庭隱喻所涉及的概念是A NATION IS A FAMILY.家是心靈的港灣,是所有家庭成員能感受到溫暖和寧靜的處所。此外,家庭成員能夠和睦相處,當遇到困難時,所有成員能夠團結一心去克服困難。
例如:
(10)中國愿同非洲加強在應對氣候變化等生態環保領域交流合作,讓中國和非洲都成為人與自然和睦相處的美好家園。
上面的例子所傳遞的信息是中方和非洲各國作為一個大家庭的成員,應該團結一心,共同面對所面臨的的問題與困境,共同把中非命運共同體這個大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
(五)擬人隱喻
人類在與外界互動的過程中不斷地認識和了解著世界,這種身體的體驗也對人類的語言使用產生了重大影響,比如人們經常會用自身的一些特點(如身體部位、年齡階段、健康狀況等)去理解一些抽象的事物。
例如:
(11)一致承諾,加強集體對話,增進傳統友誼,深化務實合作,攜手打造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
(12)為非洲實施50個貿易暢通項目,促進中非貿易健康順利發展。
(13)中國主張多予少取、先予后取、只予不取,張開懷抱歡迎非洲搭乘中國發展快車。任何人都不能阻檔中非人民振興的步伐!
擬人隱喻包含了兩個子隱喻:NATION IS HUMAN和ECONOMYIS A MAN.把中非概念化為人類,表明了中方的立場,即中非各國,不論大小,在發展自身經濟和國內事務中都是平等的個體。同時把中非貿易概念化為存在健康問題的人類,也向世界傳遞了中方在促進中非貿易發展方面的決心。
(六)機器隱喻
在機器概念隱喻下,整個國家或者機構被視為一個機器,擁有機器的特征,如零部件,驅動力等。在中非合作關系中,中非共同體是大的機器,各參與國是機器的零部件,是重要組成部分。機器的運轉需要組成部分分工協作,密切配合。
例如:
(14)中方金融監管部門愿繼續加強與非洲各國金融監管部門合作,共同維護中非金融體系穩健運行、良性發展。
(15)加強雙方在非洲基礎設施和工業化發展領域的規劃合作,為中非合作共贏、共同發展注入新動力。
五、結語
在本文所選取的政治文本中主要用到了7種隱喻,其中使用頻次最高的是建筑隱喻(31.28%),最少的是機器隱喻(8.45%)。通過使用概念隱喻,原本比較抽象隱晦的政治概念變得更加易于理解。此外,概念隱喻還向外界傳遞了國際合作國篤定前行決心。
因此,概念隱喻在政治語篇中的功能大致可以概括如下:首先,增強政治說服力。通過把抽象隱晦的概念、政治主張引申為人們所熟悉的事物,概念隱喻能使大眾更加容易理解政治話語所隱含的意圖與主張。其次,引起情感共鳴,增強政治認同感。特定的隱喻能夠拉近人們與政府之間的距離,使人們產生歸屬感,責任感,如戰爭隱喻、擬人隱喻及家庭隱喻等。
參考文獻:
[1]Charteris-Black J.Corpus Approaches to CriticalMetaphor Analysis[M].NY:Palgrave Macmillan,2004.
[2]Lafoff&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rgo:University of Chicargo Press,1980.
[3]紀玉華.批評話語分析的新方法:批評隱喻分析[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