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音坐唱作為布依族傳統的曲藝形式,是布依族重要的文化名片。布依族自古就是熱情好客的民族,隨著旅游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走進黔西南,走進布依族的生活,八音坐唱也由原來的布依人家走向了舞臺。于是關于什么才是八音坐唱?舞臺展演的八音坐唱是否應該得到認可等問題接踵而至。八音坐唱展演活動究竟該何去何從?本文將拋磚引玉,試為八音坐唱的舞臺展演找到一條可行之路。
關鍵詞:八音坐唱;展演;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J8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27-0073-02
一、引言
“八音坐唱”是布依族傳統的民間說唱音樂形式,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主要流傳于南盤江流域的布依族當中,包括興義市巴結、則戎、下五屯、頂效、坪東、桔山等鄉鎮、街道辦事處,以及安龍、冊亨等部分地區。是布依族各項重要人生禮儀的親歷者與見證者。
二、傳統八音坐唱概觀
布依族人民喜歡逐水而居,八音的伴奏樂器也與布依族所生活的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布依人民就地取材,運用葫蘆、牛角、泡桐樹等自然材料,制作了八音所用伴奏樂器,包括:葫蘆胡、牛角胡、牛骨胡等。這是自然賜予布依人的禮物,同時也彰顯了布依族人民的聰明才智。
布依族依山傍水的生活環境使他們更享受安逸恬淡的生活,因此八音坐唱旋律進行多以級進為主。八音表演的過程中,演唱時以弦樂器、彈撥樂器伴奏,間奏表演時有竹笛、嗩吶等吹管樂及包包鑼、刺鼓竹鼓等打擊樂的加入,形成了多層次的音色交響,渲染了布依族的個性風格色彩。演唱過程中,唱詞多為布依語,有時會加入漢語的念白。男生在演唱過程中常使用高八度的假聲與女聲配合,聲音嘹亮、清脆,通常出現在整曲的黃金分割點處,是八音坐唱聲樂演唱部分的頂梁柱。因此布依八音也被稱為民間的交響,天籟之音。
八音坐唱作為布依族傳統的說唱表演形式,其最主要的作用是其內在的儀式性作用。民間評價一位八音坐唱表演者的技藝著點于其語言的表達能力。說唱者作為一個八音隊的靈魂,要路過山夸山,見到水說水,遇到新房唱新房,接到新娘贊新娘。因此民間的八音坐唱曲調固定,但是唱詞千變萬化,聘請八音坐唱的雇主也是憑借說唱者的現場發揮給紅包。因此,即興性是八音坐唱最為重要的一個特點,也是其經久不衰傳承至今的秘訣。它始終充滿著新的活力和無限發展的可能性。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民族文化成為了吸引外來游客的又一亮點,儀式性較強的八音坐唱如果想走向世界,走向更廣闊的舞臺,就需要結合當今的發展形勢,將其冗長、即興的述說改變為另一種形式搬向舞臺。那么,八音坐唱該如何適應新的環境,利用展演的形式,在幾分鐘的時間內既保存了它核心的特點,又能以較為輕松的方式,展現給全國以及世界各族人民,這將是本文著力探討的內容。
三、舞臺展演八音坐唱的模式化發展
舞臺展演并不同于傳統的民間儀式活動,民間活動更多的注重其儀式性,而展演注重的是在保留其核心特征基礎上,充分展現民族文化特色,增強舞臺效果,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因此八音坐唱的舞臺展演節目需要進行模式化的打造與推敲。
(一)打造新劇目,固定唱詞
前文已講到,在八音坐唱表演過程中,說唱者即興發揮是八音坐唱的亮點也是其最吸引入的地方,但是作為舞臺展演活動,每場演出都會有核心思想,整臺晚會的打造需要圍繞主題進行。因此八音坐唱急需打造新的劇目,將說唱內容相對固定,從而更好的控制節目時間,同時也有利于演員的培養。民間藝人高超的即興說唱能力并不是一般人可以達到的,因此固定說唱詞,可以相對降低對演員即興能力的要求,從而培養更多的表演者,人員儲備豐富,可以保證演出的順利進行。
(二)融入表演,增加舞臺活躍度
傳統的八音坐唱以坐唱為表演形式,這與其原生狀態有關,人們無論去參加喜宴還是賀新房,都已經有了觀看的主體,因此傳統的八音坐唱更多的是展現了音樂及語言的魅力。然而進入舞臺展演以后,空曠的舞臺沒有了民間的說唱對象與主體,如果還是以坐唱的形式表演難免顯的有些單調。
目前的一些八音坐唱展演中,有些加入了敲擊竹筒的簡單動作,或是廣場舞的動作。但是這些都沒能與八音坐唱融為一體,都還是簡單的疊加。小戲是很多說唱曲藝發展到另一階段的產物,因此在舞臺展演中的八音坐唱是否也可以再向前邁進一步,在適當的說唱過程中加入一些簡單故事情節的表演,增加舞臺表演與觀眾的互動,同時使八音坐唱更易懂,擴大受眾面。
(三)固定樂器,彰顯布依族特色
本人曾對八音坐唱進行過多次田野調查工作,發現不同地區八音坐唱隊所使用的樂器不盡相同,有時甚至連同一支八音隊因為人員的變動以及臨時突發情況而存在著樂器變動的情況。但是樂器配器影響了整場的音樂音響效果,在舞臺展演過程中,應根據演出場所及觀眾情況,相對固定八音坐唱使用的樂器。西洋樂隊中有單管編制及雙管編制等樂器配器標準,我們也應該相對固定八音坐唱的吹拉彈打各類樂器的數量,調整其聲響效果,充分結合現代舞臺及音響設備優勢,打造全新的天籟之音。
四、舞臺展演八音坐唱規模化發展
模式化的發展有利于舞臺展演活動的推廣,為了讓八音坐唱能夠更好的向外界傳播,還需要進行規?;陌l展。
(一)文化遷移
筆者于今年4月末參加的黔西南州文聯組織的采風活動中發現,如今很多新市民已經住進了國家新建的小區,這些社區充分結合布依族人民能歌善舞的特長,設置了“銀發課堂”、社區活動中心等場所,讓人們在住進新家的同時,也把傳統的文化帶到新的社區。這種文化的遷移不僅可以將人民留在新社區,同時每個社區相對固定的演出排練場所,也讓八音坐唱得到了規?;陌l展。雖然新社區少了一些八音隊的老成員,但是新成員不斷涌入,在遷移的過程中促進了文化的發展與傳播。
(二)打造旅游文化名片
旅游最為我州的重點推廣項目,旅游的發展不能只靠自然的恩賜,還要增添深層次的文化內涵。我州是布依族的主要聚居地,布依族文化是我們的需要深度挖掘的寶庫。八音坐唱不僅可以打造成主要的旅游文化名片,同時其周邊產品也可作為文化創意產品進行推廣。將八音坐唱與旅游產品相結合,利用八音元素創編舞臺劇、歌舞劇,將人生禮儀載入舞臺,還原原生態八音坐唱,讓游客能夠更深入的了解布依族的信仰與風俗,用故事與情感留住遠方的客人。
(三)推廣精品劇目
目前《卜嘿當》、《賀喜堂》等劇目已多次走出國門,走向中央省市各級演播廳,傳播布依族八音坐唱。但這還遠遠不夠,我們仍需在八音坐唱模式化創編新劇目的基礎上大力推廣。廣西的“印象劉三姐”、云南的“云南印象”、已上演萬余場,貴陽大劇院的“多彩貴州風”也已上演2千多場次,這些成功的經驗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八音坐唱走向大眾,需要舞臺的推廣與模式的打造,需要介入商業化的運作模式,因此多方聯動才是民族文化走向更廣闊平臺的必然趨勢。
當然,我們要充分認識到舞臺展演與傳統民間八音坐唱的區別,這個區別主要源于生態環境的不同,我們要盡力傳承布依族優秀的傳統八音坐唱文化,同樣不能固守傳統。世界在變,文化在變,文化生態也在變,我們需要做的是認清楚其本質特征,圍繞其特征進行發展,而不是墨守陳規,不想變、不讓變,這樣會讓八音坐唱固步自封。
探究八音坐唱,說唱是其根本形式,曲牌聯套其實基本表現手法,敬畏自然是其精神內核,因此在傳統與變革之間找到核心與方向,不迷失,不自封才是傳統文化發展的根本。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貴州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成果,項目編號:2017qn18。
作者簡介:陳思思(1987-),女,江蘇無錫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