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和廈門漆線雕工藝同根同源,但在傳承和發展過程中又相互獨立。二者有著截然不同的髹飾技法和藝術特點,又在歷代手工藝人的創新中演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將兩種工藝的技法進行展示和對比,綜合分析兩者的優缺點,為兩種工藝的有機結合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 脫胎漆器;漆線雕;藝術特點
古老的漆文明是華夏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漫漫漆藝史,既是一代又一代漆藝匠人智慧傳承的歷史,也是漆藝技術進步的歷史,還是漆藝種類擴增和漆藝品質提升以及傳統漆藝影響擴大的沃土。福州脫胎漆器與廈門漆線雕都深深根植于數千年的漆藝文脈,深受福建地域文化和傳統文化的影響,但又在不斷地傳承并各自獨立發展,成了兩類不同的漆藝髹飾技巧。2006年,兩項髹漆工藝同時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漆藝史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概況
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是由沈紹安在繼承幾千年中國髹漆技藝的基礎上創立的。沈氏脫胎漆藝在脫胎成型和表層髹漆方面具有鮮明的技藝特點,因技藝精良、品種繁多、造型巧妙、色彩絢麗,自1898年以來,福州脫胎漆器先后在巴黎、多倫多、柏林、倫敦、美國費城的世界博覽會上獲獎。
福州脫胎漆器髹飾以“色彩瑰麗,光亮如鏡”為顯著特征,髹飾技藝的豐富多彩是脫胎漆器髹飾的重要特色。傳統的技法有黑推光、色推光、薄料漆、嵌螺鈿、臺花、朱漆描金、彩漆暈金、錦紋、嵌銀上彩等。1949年后,又逐漸發展出許多新技法,如仿彩窯變、變涂、仿青銅、寶石閃光、沉花、堆漆浮雕、雕漆等。
二、廈門漆線雕工藝概況
漆線雕工藝在廈門流傳300余年,歷經蔡氏13代傳人,形成于明末清初,至晚晴時逐漸成熟。其關注線條的審美特質,形態豐富多變,在創作中隨心所欲而達到極高境界,中國工藝美術中的線條美在這里得到升華。漆線雕以線條盤結,而以浮雕形式展現,精細之處毫厘不爽,所有細節都非常嚴謹。
傳統的漆線雕制作包括了打磨、雕塑漆線、裝飾、安金、敷彩和修繕六個主要方面,其主要用途是裝飾佛像,即“妝佛”,突破平面的局限性,將平面與立體細膩地結合起來。現代漆線雕藝術品結合漆器、陶瓷、景泰藍等材質,創作出獨特的美感和生命力。
三、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與廈門漆線雕工藝的技法對比
四、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與廈門漆線雕工藝的比較
首先,就歷史源流而言,脫胎漆器由沈紹安(1767年—1835年)首創,開創了中國漆文化的新面貌,在當時產生了極大影響。后其被收藏為宮廷珍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又被列為珍貴的國禮贈送外賓,受到了國內外人士的青睞。漆線雕則萌發于宋元時期,在“妝佛”的基礎上初創,至清代晚期成熟,但具有300余年歷史的漆線雕工藝在近代才有了這一名字,蔡水況先生在展覽會上接受記者采訪時脫口而出的“漆線雕”被廣為流傳,后約定俗成地稱此技法為漆線雕。可見,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與廈門漆線雕工藝雖同屬漆藝門類,但在發展傳承上相互獨立,是兩種不同的髹飾技巧。
其次,就工藝技巧而言,兩者都以大漆為主要原料,都借助金屬材料,并都有廣泛的創作題材。不同之處在于:1.相對于脫胎漆器髹飾,漆線雕的載體更為廣泛,不僅可以盤結在漆器上,也可以盤結在陶瓷、景泰藍、木雕之上。2.漆線雕對載體的要求更為嚴格,載體上出現的任何一個細小的瑕疵都會影響到漆線雕整體的藝術效果。脫胎漆器髹飾則不然,甚至于通過髹飾技法可以彌補載體的缺陷。3.對比脫胎漆器髹飾,漆線雕材料的可選擇性比較小,其材料幾乎為固定幾種,近年來在材料的應用上有了一些創新,但總體而言變化不大,比起脫胎漆器髹飾的包羅萬象、不拘一格而言,漆線雕的確略遜一籌。4.脫胎漆器髹飾的創作手法“千方百計”,而漆線雕的創作手法相對比較單一,“漆線盤結”和“安金”工序的不可或缺促使漆線雕揚名天下,但也造成了其工藝手法的局限性。
最后,就藝術特點而言,兩者都是以裝飾性為主,提升裝飾性而非實用性是兩者在創新發展中的不約而同。它們還同時強調了手工在藝術上存在的價值,強調手工藝人的獨創性,注重作者的獨特構思和作品的靈魂。區別在于:1.漆線雕具有濃厚的地域性,其起源于閩南地區妝佛工藝,受民間宗教信仰和傳統圖騰崇拜審美的影響較大。2.漆線雕更強調線條的美感,而脫胎漆器髹飾則通過借助多種材質來豐富作品的表現力。3.漆線雕以“錯彩鏤金,金碧輝煌”為特征,而脫胎漆器髹飾因只借助金屬來豐富色彩,故脫胎漆器更有藝術張力。
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與廈門漆線雕工藝作為兩種不同的髹飾技巧,通過手工藝匠人的巧心巧思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正是因為兩者的獨立性,為將兩種工藝技法進行有機的結合提供了可行性。脫胎漆器的“平、光、亮”符合了漆線雕選擇載體時的要求,“漆漆相印”使兩種漆藝煥發出全新的魅力。另外如果將兩者進行結合,脫胎漆器各種各樣且千變萬化的髹飾技巧突破了漆線雕技法較為單一的瓶頸;同時漆線雕可以打破脫胎漆器髹飾上所拘泥的二維空間,實現二維至三維的飛躍。正所謂“論先后,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漆藝事業期待著手工藝人不斷創新,再創輝煌。
參考文獻:
[1]黃水英.略論福州脫胎漆器[J].藝術科技,2014(5).
[2]黃曾恒,莊南燕.蔡氏漆線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
[3]張冬梅.廈門蔡氏漆線雕文化遺產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
林華,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漆藝大師,福州脫胎漆器協會常務理事。
[作者單位]
福州攏漆貿易有限公司
(編輯:劉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