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玲
(山西省太原市中醫醫院,山西 太原030000)
中醫對人體生理、疾病的認識是以臟腑、經絡等為中心的,結合臟腑之間的聯系、經絡之間的絡屬認識疾病、調整陰陽。肺的生理功能之一為通調水道,肺為水之上源,肺氣的宣發和肅降對體內水液的輸布、運行和排泄起著疏通和調節的作用。筆者在臨床應用中治療水腫、痰飲等疾病時常兼顧宣肺,提壺揭蓋,水道自通。
病案1.患者,女,30歲,2016年11月就診,懷孕8個半月,前1日感受風寒后出現頭痛、鼻塞、流清涕、身痛、微惡寒、咽中異物感等不適,舌淡紅,苔白,脈滑數。結合自覺癥狀、舌脈辨證為風寒感冒,因當時懷孕,未服藥治療,予以大椎穴拔罐,口服生姜、蔥白湯。第2日晨起上述感冒癥狀好轉,雙下肢、足部憋脹,出現明顯的雙下肢、足踝、足部水腫,以足踝、足部為甚,按之明顯凹陷。治以解表宣肺、利水消腫,予以防己茯苓湯加減。處方如下:防己15g,黃芪20g,桂枝12g,茯苓20g,白術20g,陳皮12g,薏苡仁20g,山藥20g,生姜3片,桔梗10g,3劑。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3劑藥后頭痛、鼻塞、流涕、身痛、惡寒等感冒癥狀消失,雙下肢、足部憋脹、水腫較前明顯好轉,因考慮懷孕,癥狀緩解后未繼續服藥,孕后期足部一直輕度水腫。
按語:患者懷孕8個半月之前,未出現任何水腫癥狀,外感后第2日晨起即出現嚴重的水腫,外感后肺氣不宣、水道不能通調,聚于下肢,發為水腫,從起病過程可直觀體會到“肺主通調水道”的作用。水液代謝依賴于肺脾腎3臟器功能的正常運行。《景岳全書》云:“凡水腫一疾,乃肺脾腎三臟相干之病,蓋水為至陰,故其本在腎;水化于氣,故其標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虛則氣不化精而化水,脾虛則土不制水而反克,腎虛則水無所主而妄行。”3者以腎為本,以肺為標,以脾為制,為水腫病機的要害[1]。患者素來脾腎氣虛、痰濕較盛,懷孕后水液運化障礙加重,外感后肺氣不宣、行水不利,防己茯苓湯出自《金匱要略》,方中防己、桂枝、生姜宣肺解表、利水消腫,黃芪益氣固表,白術、茯苓、薏苡仁健脾利水,山藥、陳皮健脾、益氣,上藥合用,脾氣得運、肺氣得宣,故水腫緩解。
病案2.患者,男,62歲,2015年8月20日就診,主因“間斷四肢關節疼痛10年,加重伴不能行走3d”就診。經詳細問診,患者自訴平素怕風明顯,經常感冒,且感冒后并發下肢關節疼痛、沉重、腫脹,不能行走。此次因出汗后受風,全身痛,下肢關節疼痛明顯,雙下肢腫脹,不能行走,左側上肢疼痛不能抬起,背部僵硬、疼痛不適,腰困,全身乏力,偶咳嗽、咳痰色白,口干,納眠可,大便偏干,日一行,小便調。舌黯紅、胖,苔白,脈沉細。治以宣肺解表、利水消腫、舒筋通絡,予以桂枝湯加葛根湯加減。處方如下:桂枝12g,白芍12g,生甘草6g,葛根12g,半夏10g,陳皮12g,桑枝15g,雞血藤15g,茯苓20g,麥冬12g,防風12g,川芎18g,5劑。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
2015年8月26日二診:患者自訴服第1劑后感覺下肢腫脹感明顯減輕,5劑藥后全身痛、下肢關節疼痛、腫脹癥狀消失,左側上肢疼痛、背部僵硬不適較前緩解,仍腰困、全身乏力,納眠可,二便調。舌黯紅、胖,苔白,脈沉細。治以溫經通絡、健脾補腎,予以桂枝湯合四君子湯加減。處方如下:桂枝12g,白芍12g,生甘草6g,陳皮12g,桑枝15g,雞血藤15g,茯苓20g,麥冬12g,黨參片20g,白術15g,熟地黃30g,杜仲20g,5劑。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
2015年9月2日三診:服藥后左側上肢疼痛、背部僵硬不適癥狀消失,腰困、全身乏力明顯好轉,納眠可,二便調。未開湯藥,平素予以口服中成藥玉屏風散合六味地黃丸調理。
按語:《素問·經脈別論篇》:“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肺的生理功能之一為通調水道。宣肺發表可使肺氣得展,毛竅得開,三焦能利,水液自然得以下輸膀胱而出。是為開啟上閘,以通下焦和提壺揭蓋之意,凡水腫患者兼有肺經證候皆可用之。患者每于外感風寒、風熱后出現感冒癥狀,伴隨嚴重的下肢憋脹、水腫癥狀,系外感后肺宣發和肅降功能失調,通調水道功能障礙,日久水瘀互結。一診以桂枝加葛根湯發汗解肌、調和營衛,方中桂枝、葛根、防風祛風、發散、解表,白芍、川芎行榮氣、理身痛,半夏、茯苓、陳皮行氣、健脾、利水,桑枝、雞血藤化瘀通絡,全方宣肺解表、利水消腫、舒筋通絡,藥后水腫等不適明顯減輕。二診繼續予以桂枝湯加減解表通絡,考慮患者病程日久,本虛標實,加四君子湯合熟地黃、杜仲健脾、益腎,扶正祛邪。前后共服藥10劑,基本痊愈,口服玉屏風散合六味地黃丸調理扶正。
上述兩個病案均因外感后出現下肢憋脹、水腫等水液運化不利的癥狀,經宣肺解表治療后,肺氣得宣,水道自通,治療過程中筆者亦可深刻體會“肺主行水”的生理功能。肺主氣,主宣發和肅降,通調水道;肺主一身之氣,對全身的氣機有調節作用;肺宣發肅降、通調水道的功能對體內水液輸布、運行、排泄具有疏導調節作用,所以有“肺主行水”和“肺為水之上源”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