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振芳
(江蘇省交通技師學院, 江蘇 鎮江 212028)
江廣高速公路主線有共有57座橋梁,包括6座大橋、36座中橋、5座小橋,分別有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橋、空心板梁橋、系桿拱橋和傳統預制混凝土板橋,其中泰州引江河大橋為系桿拱橋結構。
泰州引江河位于泰州市南引江路,近長江口,全長24km,河底寬80m,河底高程-3m~-3.5m,是一條引水、排澇、航運等多目標、多功能的綜合利用河道。泰州引江河大橋坐落在泰州市高港區,該橋跨越引江河,河口較寬,約170m,河道順直規整。原橋于1996年建成,原有引江河大橋跨徑布置為3×30+40+70(計算跨徑)+40+3×30m,主橋為下承式鋼管混凝土系桿拱(如圖1),引橋為30m/40m的T梁,路線與航道中心線交角80°,原橋采用斜橋正做。該橋采用樁柱式橋墩,橋臺為肋板式臺,基礎為鉆孔灌注樁,橋梁全長338.16m。

圖1 引江河大橋
為了滿足高速公路車流量的過快增加的需求,對現有道路的改造和擴建施工迫在眉睫。通常橋梁拓寬都是采用直接拼寬的方案,而引江河大橋為系桿拱橋,橋梁結構形式較為特殊,難以采用常規的直接拼寬方案,且大橋東側為引江河互通,相距較近。因此,橋梁拼寬方案除考慮本身橋梁結構特殊性的要求外,同時需結合路線、互通的相關要求整體考慮。
主線橋梁一般在橋梁兩側通過與原主線采用相同跨徑、結構形式相同、路基寬度相同的方式進行加寬拼接,對橋梁的下部結構形式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選用[1]。橋梁能否加寬主要在于如何連接拼寬橋與原橋,通過對各大高速公路的擴建項目考察,如京滬高速公路、滬陜高速高速公路、南京機場路等,借鑒各大高速公路擴建成功的經驗,并經過理論分析可知,可以嘗試通過截去原橋的局部翼緣,減小橋梁拼接后對原橋內力影響。通過加強連接縫處的配筋來提高拼接處連接的可靠性,并減小新老橋之間的拼接梁距[2]。考慮增加樁長,預壓新建結構,并延遲接縫澆筑時間,從而減少拼接新建部分的基礎沉降,參考以往項目的設計經驗,新老橋按差異沉降5mm進行控制。為減少新老橋收縮徐變差異,拼接處采用補償收縮的鋼纖維混凝土,并延遲新老橋拼接放置時間,減小齡期差別。
本次主要根據路線及互通布設方案,方案一選取互通遠離引江河,雙側平行拼寬13.25m方案;新建主橋與原有橋梁相距3.5m,為減小橋墩對水流的影響,并保證航道通行安全,拼寬橋梁平行于老橋并錯墩布置,橋梁主跨跨徑采用與原橋相同,即計算跨徑 70m,維持原有通航凈空。同時受控于路線縱斷面、經濟性及新老橋外觀的協調性,主橋采用與老橋類似的下承式鋼管混凝土系桿拱橋進行拼寬[3]。方案二選取互通位置不變,主橋拆除重建,引橋兩側拼寬方案。考慮新橋需避開老橋基礎,并滿足新通航要求,新建主橋采用90m跨徑,適當調整兩側與主橋相接的引橋跨徑,選取鋼桁梁結構,利用其低梁高,擬合原有縱斷面,充分利用原有引橋。方案三選取互通位置不變,由于互通相距較近,受控于路線指標及車輛變道安全的影響,主橋引橋采用兩側平行拼寬17m方案。橋跨布置與方案一基本相同,僅寬度不同。
跨徑布置為(3×30+40)+70(計算跨徑)+(40+3×30)m,單幅橋梁凈寬13.25m,橋梁全長339.86m。主橋外形與老橋基本是一致的,其采用下承式鋼管砼系桿拱的上部結構。拱肋采用圓形截面,鋼管直徑Φ90cm,壁厚16mm;系桿采用工字形斷面,高2.3m,寬0.95m,拱腳處漸變為1.2m,腹板厚度為0.35m,在拱腳段漸變為高3.9m的實心矩形斷面;橫梁間距5.0m,采用矩形截面,上鋪高0.30m鋼筋混凝土空心板作為行車道板;吊桿采用平行鋼絲索,順橋間距同中橫梁,均為5.0m。引橋采用30/40m的T梁,梁高分別為1.8m和2.5m,單幅設置6片,梁間距2.25m。主墩采用雙柱式墩,2.5m厚承臺,鉆孔灌注樁基礎。為減少對水上通航的影響,主橋采用系桿設勁型骨架,與拱肋鋼管整體吊裝浮運施工,引橋采用預制安裝法施工[4]。
跨徑布置為(3×30+27.2/31.63)+90(計算跨徑)+(31.63/27.2+3×30)m,單幅橋梁凈寬19m,橋梁全長336.13m。主橋上部結構為90m(計算跨徑)鋼桁梁,每幅橋由兩片桁架組成,桁架高11m,節點之間長度8m,主桁間距21.5m。主桁上下弦桿均采用箱形截面,截面寬度400mm,高度均為720mm,工廠焊接,在工地通過高強螺栓在節點內拼接。鋼桁梁中的腹桿都采用焊接H形截面,端部斜桿為了增加面內外剛度采用箱形截面。橋面系為聯合梁,由下部縱橫梁體系的鋼梁和上部的橋面板組合而成[5]。橋面板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板厚 15cm,與縱、橫梁相交處帶肋,板厚增至 25~30cm,通過剪力釘與橫梁、縱梁相連。引橋采用30m/27.2m/31.63m的T梁,梁高分別為1.8m,單幅設置10片,梁間距2.05m。主墩采用雙柱式墩,承臺厚2.5m,鉆孔灌注樁基礎。主橋采用拖拉法施工,引橋采用預制安裝法施工。
跨徑布置為(3×30+40)+70(計算跨徑)+(40+3×30)m,單幅橋梁凈寬16m,橋梁全長340.06m。主橋上部結構采用下承式啞鈴型鋼管混凝土系桿拱,計算跨徑70m,拱軸線按二次拋物線變化,矢跨比為1/5,矢高14m。拱肋采用鋼管直徑為Φ80cm,壁厚14m,高2m的高啞鈴型截面;系桿采用高2.2m,寬1.4m,腹板厚0.3m的箱型截面,在拱腳段漸變為高3.05m的實心矩形斷面;行車道板采用高0.3m的鋼筋混凝土空心板,其下側的橫梁間距5.0m,主要采用矩形截面;吊桿采用平行鋼絲索,順橋間距同中橫梁,均為5.0m。引橋采用30/40m的T梁,梁高分別為1.8m和2.5m,單幅設置8片,梁間距2.10m[6]。主墩采用雙柱式墩,2.5m厚承臺,鉆孔灌注樁基礎。為減少對水上通航的影響,主橋采用系桿設勁型骨架,與拱肋鋼管整體吊裝浮運施工,引橋采用預制安裝法施工。
結合引江河大橋三種拼接方案的具體情況,從施工方法、施工難度、對航道影響、總工期、美觀性、全壽命周期運營養護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拼接方案的對比

總工期 較短 較長 較短美觀性 較好,與原有橋梁協調一致 拆除新建,景觀較好 較好,與原有橋梁協調一致全壽命周期運營養護 略小,相對簡單 略大,難度略大 略小,相對簡單比選結果 結合互通形式推薦 比較 比較
經對比引江河大橋路段的主橋拆除重建、單側拼寬、雙側按路線指標分離拼寬、雙側按平行式漸變分離拼寬、互通移位拼寬的多種處理方式的比選論證,最終推薦方案一雙側平行拼寬13.25m方案。
橋梁加寬設計遵循路橋同寬的原則,最大限度地利用老橋,可以減少工程造價。在對特殊結構橋梁進行拼寬設計時,應結合橋梁結構的自身特點,同時需結合路線、互通的相關要求進行整體考慮,提出多個技術可行的技術方案,并進行技術、經濟、美觀效果等多方面的綜合評價,最終確定合理的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