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玲
(四川公路橋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公路二分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00)
當前交通事故頻發,高速公路工程建設安全性、穩定性與質量性能受到人們廣泛關注和重視。在路基路面施工中,檢測試驗技術不當,會使路基路面留下質量安全隱患[1]。因此,加強路基路面平整度試驗檢測,對于高速公路道路工程施工質量管理意義重大。
從理論視角而言,“平整度試驗檢測”是指共面度測試或正面度測試。作為高速公路工程等質量問題檢測試驗的主要技術方式,平整度試驗檢測技術實施的主要作用在于通過技術試驗檢測,判斷、分析高速公路工程的路基路面表層縱向凹凸程度。
從現實意義視角而言,平整度試驗檢測有助于提高道路質量,保證道路使用安全,提升后續行車穩定性與安全性。因此,在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施工中,加強平整度試驗檢測至關重要。
路基路面施工中平整度試驗檢測技術種類主要包括車載式顛簸累計儀技術、3m直尺檢測技術及連續式平整度檢測技術三種。但在實際應用中,還應結合道路工程特點,嚴格遵照相關技術規范,合理選擇適用于路基路面施工的各類平整度試驗檢測儀器設備,如手推式斷面儀、超聲波斷面儀、多輪式斷面儀及響應式平整度儀等[2]。這些路基路面檢測儀器使用頻率最高,應用范圍最廣,只要結合路基路面實際情況,創造性地利用各自技術優勢進行試驗檢測,即可獲得精確的施工數據。
以3m直尺試驗檢測技術為例,采用該技術試驗檢測道路路基路面平整度時,首先應在待測路面上放置3m直尺,大致目測路面和直尺間的大概距離,然后確定直尺和路面之間的最大距離,并將帶有標線的塞尺置于道路路基路面縫隙中,認真量測道路路基路面最大間隙高度,測量誤差max應≤0.2mm。平整度測試完畢后,應在道路路基路面的每一處分別試驗檢測5尺,依次找到5個測量試驗值之中的最大間隙值,并一一完整記錄。
若道路路基路面起伏較大,應選用車載式顛簸累計儀進行平整度試驗檢測,采用傳感器計量該測量儀器在路面通信過程中車體與后軸間的累計位移結果。通常而言,路面平整度與車載式顛簸累計儀所記錄的位移累計值呈反比關系,即位移累計值參數越大,表明道路路基路面平整度越差;反之,則說明道路路基路面平整度越好。具體測試原理是將位移傳感器安裝于測試車的底板上,后橋與鋼絲繩連接,傳感器的定量位移輪與其后一段相連,在車輛測試行駛過程中,若路表凹凸不平車廂與后橋之間就會產生上下相對位移,此時定量位移輪會隨著鋼絲繩帶動作用而轉動,由此輸出脈沖信號,通過計算機對此脈沖信號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判別換算成位移量并記錄。
而連續式平整度儀在路基路面試驗檢測中的應用原理是使該測量儀器在橫向保持平衡穩定狀態前提下,沿著道路路基路面縱向勻速前行,該儀器表盤中顯示出的具體數值即為路面實際平整程度。
本文以某高速公路路基路面工程為例,闡述并總結路基路面工程施工中3m直尺和連續式平整度儀的應用體會。該路基路面全長 4.5km,道路行車時速設計為80km/h,其為標準四車道。在公路路基施工完畢后,施工單位為了解道路路基路面總體施工質量情況,采用連續式平整度儀和3m直尺針對道路路基平整度進行現場試驗檢測,以控制施工質量,提升道路行車性能及舒適性[3]。技術流程如圖所示:

圖1 技術應用流程圖
這是高速公路路基平整試驗檢測的設計工作內容,首先需根據所要試驗檢測的方向,在具體測量路段中準確放置3m測試尺,然后結合道路路基間隙狀況,確定最大間隙區域。在此基礎上,嚴格按照路基平整度試驗檢測技術規范,用深度尺在最大間隙位置量測直尺上頂面距地面的深度,該深度與尺高的差值即為高速公路平整度測試點最大間隙高,精確至0.2mm。
高速公路路面平整度試驗檢測采用連續式平整度儀,檢測點的選取應堅持“真實”、“有效”的基本原則,一般采用“單桿檢測技術”在保證工期進度前提下,確定測試地點,提升工程施工質量。路面平整度檢測設備、儀器主要包括:
(1)連續式平整度儀;
(2)小型面包車或其它牽引汽車;
(3)測繩或皮尺;
在實際量測過程中,首先應將連續式平整度儀放置于選擇好的測試路段路面測試起點中,然后將平整度儀的掛鉤掛在牽引汽車后側,將測定輪放下,并啟動記錄儀和檢測器,隨及使汽車沿著道路縱向行駛,橫向保持穩定,檢查檢測設備中的測定數字記錄情況,測量中連續式平整度儀的牽引速度以 5km/h為宜,最大應保持在12km/h以下,若測試路段較短,可由人工拖拉連續式平整度儀保持勻速前進,對高速公路路面平整度進行測定。
經測量收集到所有試驗檢測數據后,需認真對相關數據結果進行處理分析。首先,需要細心讀取并將檢查儀中讀取的每一個數據完整登記在冊,分類整理儲存。然后,每間隔一段測試距離,對曲線偏移位移數值進行記錄,并準確計算公路某一路段路基路面平整度試驗檢測均值,最后整理分析最終測量數據結果,得出試驗測試結論并形成試驗檢測報告,以便施工單位根據施工報告完成后續施工任務。
在本案例工程中,施工單位針對K122+500樁號的10個測定區間點的現場試驗檢測數據進行處理,以每一計算區間測定結果的標準差表示該區間路面平整度。以 100m為一個計算區間,每個一定間距對路面凹凸偏差位移值進行一次數據采集,其中人工采集間距和自動采集間距分別為1.5m和10cm,最后試驗結果表明,測定區間1-10號測點平整度實測值依次為5.6mm、5.8mm、5.4mm、6.2mm、7.2mm、10.2mm、6.4mm、6.6mm、4.4mm、4.2mm,平均值為6.2mm,不合格點數為1個,最終檢測整體合格率達90%,最大間隙為10mm,檢測結果判定為“合格”。
為保證路基路面平整度試驗檢測質量,在測試完成后,還需改進平整度試驗中的不足。在具體測試中,由于很多專業技術人員自身操作不規范,或者儀器設備使用較為隨意。所以,其在數據收集、記錄時可能存在較大試驗檢測誤差。針對技術操作人員記錄數據不謹慎、操作不規范所引起的檢測質量問題,應注重質量改進,通過對相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在記錄或讀取數據時,要安排多人讀取記錄與計算測量數值,保證數據結果公開、透明與準確。
綜上分析,本文結合實際經驗,通過闡述與總結平整度試驗檢測技術在路基路面中的應用體會,以期為相關建設工程參考借鑒,并不斷完善高速公路路基路面試驗檢測技術,提高道路工程質量與安全性,為人們創造良好有序的出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