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濤
(四川公路橋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71)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的橋梁頂推施工技術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由此促使梁頂推施工技術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目前已經能夠應用于各類橋梁工程的建設中,并能夠在橋梁建設的過程中發揮出重要的作用,值得我們進行深入探討。在本次研究中,我們將以沱江四橋的鋼箱梁頂推施工為例,對寬幅鋼箱梁頂推施工技術的實際應用進行分析[1]。
該工程位于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橋梁的總長度為729m(主跨為200m,采用鋼箱梁跨越沱江),主橋設計為鋼箱梁,引橋為現澆混凝土箱梁,主橋鋼箱梁位于0.5%的單向縱坡段。鋼箱梁段長247.75m ,采用帶懸臂的流線型扁平鋼箱梁,分離式雙箱(全橋范圍內兩箱頂板連通并設置橫隔板)的截面形式,主梁中心線處的主梁內輪廓高為3.452m。主梁全寬為49.0m,不含外挑人行道橫梁寬度為43.6m。斜底板寬為8.22m,水平底板寬7.4m。鋼箱梁頂面設2%的雙向橫坡,底面水平。
為了保障沱江航道內船只正常通行,這一橋梁工程的鋼箱梁無法采用吊裝等其他方法安裝,經過討論決定采用頂推施工。在對施工現場進行詳細勘察之后,我們決定將頂推支架設置于橋梁南側橋臺后方路基,以該橋梁南側橋臺的為起點逐漸向北側進行推頂施工,也就是在橋臺后方路基上設置拼裝平臺進行拼裝,從而保障連續梁結構的實現。
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主跨徑為200m(北側墩柱設置7m現澆段與鋼箱梁連接),為了保障施工過程的安全,在主跨橋墩中間增加兩個臨時墩,最大跨徑65.8m,橋臺至主跨南岸橋墩在原墩位處設置臨時墩,在進行拼裝的過程中,需要對各個梁段的拼裝豎曲線形進行控制,進行控制的方式就是在拼裝場地設置三維千斤頂調整高程。
采用4根“工”字形梁作為前導梁,其長度為47m,各工字形梁采用鋼管進行連接,使用高強度螺栓對鋼箱梁以及導梁進行連接,根據相應的計算,在進行頂推的過程中,后端最大懸臂55m,須設置24m后導梁。前后導梁均為變截面導梁。
本工程采用多臺步履式千斤頂進行頂推施工;每個臨時墩設置 4臺步履式千斤頂,千斤頂分別對應鋼箱梁腹板。

項目 噸位 功能 行程豎向頂升千斤頂 2×500噸 雙作用、位移傳感器(測量位移) 300mm縱向頂推千斤頂 80噸 雙作用(液壓自鎖)、位移傳感器(測量位移) 1010mm糾偏頂推千斤頂 50噸 雙作用、位移傳感器(測量位移,) 100mm
頂推步驟為:將南岸鋼箱梁頂推到北岸擱梁鋼管支架上,然后分節段拆除鋼導梁,繼續將第一節段頂推至接梁支架上,精確定位后,進行鋼混結合段的鋼筋、模板、預應力施工,最后澆筑鋼-混凝土結合段混凝土濕接頭,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張拉鋼混凝土結合段預應力鋼束,實現最終的合攏。
原墩位處臨時墩基礎主要利用原墩柱承臺,在承臺頂面預埋鋼板,臨時墩鋼管與預埋鋼板直接焊接固定。
沱江內臨時墩基礎先圍堰,采用獨柱鋼筋混凝土樁基礎,樁基礎φ1m,并配置20根φ20mm主筋,箍筋為φ10mm@15cm鋼筋,混凝土等級為C30。頂面預埋鋼板,臨時墩鋼管與預埋鋼板直接焊接固定。
每個臨時支墩使用Q235鋼管進行制作,鋼管的型號為Ф800×12mm,臨時墩分左右兩幅,各幅臨時墩采用6根鋼管(鋼管采用Ф325×8mm連接),各個臨時支墩頂設置連接通道。臨時支墩之間的縱向間距的最大距離65.8m,橫向的間距為20m。
在臨時墩頂面縱向設置分配鋼梁,用于放置步履式千斤頂及調節墊塊,分配梁采用3根HN900×200工字鋼組合,工字鋼頂面及底面斷續焊接固定。步履式千斤頂放置于分配梁中部,兩側采用鋼板加工成鋼墊塊,每循環頂推完成通過墊塊高度進行支點高度調整保證頂推線型。

各臨時墩需布置豎向千斤頂及臨時支墊。因鋼箱梁自重使鋼導梁前端下撓,經過計算分析最大值將達72.6cm,故當導梁前端臺階(第一節)臨近頂推設備時,此時需頂起導梁,采取導梁過墩措施,待導梁平穩落頂就位于頂推設備上,然后再開始正式頂推。導梁臨時起頂用的千斤頂采用100t螺旋頂,因千斤頂行程較小而起頂高度可能較大,故在實施豎向起頂時需多次支墊和倒頂。步驟如下:
(1)拆除一節鋼墊塊,使導梁前端越過步履式頂推設備。
(2)用100t千斤頂將導梁前端向上頂起,消除導梁下撓。
(3)在導梁與頂推設備之間抄墊支承垛,用步履式千斤頂支承導梁。
(4)利用頂推設備頂推鋼箱梁,導梁梁底到達頂推裝置上方后,開始正常頂推。
在進行寬幅鋼箱梁頂推施工的過程中,常規頂推對鋼箱梁進行糾正具有較大的難度,采用步履式千斤頂進行連續頂推可以通過千斤頂進行橫向糾偏,極大加快施工進度,保證施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