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庭曉 辛斌杰 鄭元生
【摘 要】OBE理念是一門課程是否能夠達成其支撐的畢業要求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習產出為驅動力的課堂活動及學習產出評價的考核及改進機制。本文基于OBE理念,對《產業用紡織品》全英語課程進行教學設計,包括課程目標的設定,課程目標對畢業要求的支撐、課程的內容及方法設計、課程考核標準及持續改進體系的建立等內容,致力于提高學生對課程目標的達成度,完成課程對于本專業學生畢業要求達成的支撐。
【關鍵詞】產業用紡織品;OBE理念;課程目標;教學方法;考核評價
中圖分類號: TS18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36-0157-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6.072
0 引言
產業用紡織品是近十年來紡織行業新興起的最具有發展潛力和高附加值的技術性紡織品,目前已成為中國紡織工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國務院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明確提出,要促進產業用紡織品的應用。在國際上,產業用紡織品又稱“技術用紡織品(Technical Textiles)”,與勞動密集、技術含量低的傳統紡織行業不同,這個行業具有資本密集、技術含量高、用工量少、勞動力素質要求高、國內市場需求空間巨大等特點和優勢。《產業用紡織品》是作為紡織工程專業大四學生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在國家“十三五”規劃要求大力發展產業用紡織品的背景下,符合該學科未來的發展需求。然而《產業用紡織品》全英語課程既包括本學科領域內的基礎內容,又涵蓋與之相關高分子材料、生物等交叉學科,有關理論原理和應用涉及基礎科學領域和產業領域內的知識體系十分龐大,有一定難度。因學校地處經濟高速發展的上海市,為服務區域經濟及行業發展需求,這門課程是全英文教學模式,緊跟產業用紡織品的發展前沿,需要學生參與討論最新的產業用紡織品領域內的英語學術論文,挑戰性非常高。
教育體系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是基于學習產出的教育模式[1-2]。更為關注學生學到了什么,是否達到本專業的畢業要求,并以此為導向構建課程體系、考核標準及持續改進機制。OBE教育體系遵循閉環設計原則(圖1),以行業及經濟發展需求為導向,制定本專業面向產出的培養目標,培養目標的定位與社會需求及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相一致。確定培養目標的基礎上,制定明晰的能夠支撐培養目標的畢業要求,畢業要求應能夠反映學生的能力特征:包括學生能做什么,該做什么,會做什么;綜合反映學生的專業知識及學以致用的能力,道德價值取向及學生應具備的綜合素質和職業發展能力。建立課程與畢業要求的關聯矩陣是達成畢業要求的關鍵,在此基礎上,需要基礎上要細化課程目標,落實具體課程對應的畢業要求,設計合理的考核評價方式及持續改進機制,保證課程目標的達成,進而確保與其對應的畢業要求及專業培養目標的達成,為社會輸送合格的專業人才。將OBE理念引入到《產業用紡織品》課程設計中,對于提高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有著積極的意義。
1 細化課程目標,落實畢業要求
OBE整體設計遵循閉環設計、頂層設計原則,每一名任課教師以學生能力達成為導向開展教學。在明確課程對畢業要求達成支撐的情況下,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評價?是落實和支撐頂層設計的關鍵。[3-4]對課程進行合理教學設計,包括課程目標的制定,課程內容的優化,教學方法的選擇及考核改進機制的建立。其中,制定能夠支撐課程對應的畢業要求達成的課程目標是起點。
紡織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以國民經濟和行業發展為指引、產業需求和國家人才戰略為導向、結合最新的紡織專業人才需求及國際環境變化態勢而持續完善和修訂而成。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契合未來5年內紡織專業人才需求、與特色化發展地方性紡織類高校的專業教育定位一致并且和學校目標定位相一致。《產業用紡織品》作為紡織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主要支撐畢業要求中問題分析、研究、環境和可持續發展以及溝通的達成。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掌握產業用紡織品的原材料、制備技術及其相關應用等專業知識,并在此基礎之上,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發現趨勢熱點及在跨文化環境下的交流、競爭與合作的基本能力,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
圖1 “產出導向”的OBE教育體系
2 優化課程內容,突出邏輯框架
針對《產業用紡織品》全英語課程存在的知識體系龐大、全英文教學模式挑戰性高這兩個關鍵問題,要在有限的課時內掌握產業用紡織品的材料及性能、加工制備方法及其在相關領域,包括土工建筑、交通、航空航天、醫藥衛生、過濾等領域的應用,課程涉及多學科交叉內容,專業詞匯數量多,學生對于理論知識模塊的理解及掌握難度呈梯度增長,故需要對課程內容進行優化。對龐大的知識體系講授內容的精簡、優選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展開:(1)精練重點知識點,不再全面鋪開所有內容,確保學生能夠聽得懂[4-6];(2)突出課程邏輯框架,明確每一部分教學內容的意義及定位,讓學生的課堂學習及課后自主學習有的放矢;(3)布置學習任務,訓練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與老師緊密配合,完成各項學習任務。
3 探索教學方法,促進目標達成
作為任課老師,應該改善原有的單一的滿堂灌的講授方式,積極探索有助于課程目標達成的教學方法。全英文的專業課程學生很難完全理解并跟得上教師的授課節奏及思路,這就需要輔以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傳統的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也需要加以改善,建立以“學生”為中心[7-8]的教學過程,設置課下的討論及課堂上的演講及提問環節,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本課程現在采用的教學方法包括:(1)課堂上設計具有引導性或探究性的問題,能夠引導學生關注重要知識點或者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2)課堂上PPT講授結合視頻、動畫等多種方式相結合,加強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特別是原理部分和實際操作部分的理解和掌握;(3)課后設計前沿的論題,鼓勵學生課下閱讀科技文獻資料并就論題進行討論,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及團隊協作能力;(4)設定課堂演講環節,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和表達能力,同時也能夠鞏固專業知識。綜合采用以上多種教學手段,改善課堂模式,努力營造氛圍和提供指導服務,以學生發展(能力培養或挖掘潛力)為目的,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教學效果。
4 設計目標考核體系,持續改進教學過程
教學質量評價以學習效果為主,將學習效果作為判定課程目標達成的依據;評教更關注教師對不同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的投入和教學方法的改進,重視測量和反饋,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持續改進。本門課程考核內容的設定應與課程目標對應,考核方法以英文報告的撰寫及PPT演講為標準,從以下幾個方面:掌握產業用紡織品的原材料的選擇及性能、制備方法及其在各產業領域內的應用;分析、總結、歸納文獻的能力,掌握產業用紡織品的發展趨勢及前景;就產業用紡織品領域的相關論題撰寫完整的英文報告;報告組合合理、邏輯分明,語言流利、觀點正確等考察課程目標達成情況。考核方式是開卷考查,題目為開放性論題,鼓勵學生查閱文獻、書籍等資料。除期末考查之外,平時成績包括:課堂回答問題情況、考勤、課后作業、課堂演講等學習表現比例加大。這種考核方式能夠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并根據成績計算課程目標的達成度,表明課程對其所支撐的畢業要求達成的實際貢獻,針對達成度較低的課程目標修訂教學設計方案,持續改進教學設計過程,提高課堂目標的達成情況,從而確保課程所支撐的畢業要求的達成。
5 結語
為促進以OBE為核心理念的新型教學生態早日形成,需規范教師的教學過程,改變以“教”為中心的教學管理機制。本文通過對紡織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產業用紡織品(全英文)》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及考核評價機制進行設計,以學生活動為中心,以學生發展為目的,以學習效果(學生能力達成)為評價依據。致力于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模式,培養能夠就復雜工程問題就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具有國際視野、創新意識及團隊協作精神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顧佩華,胡文龍,林鵬,包能勝,陸小華,熊光晶,陳嚴.基于“學習產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頭大學的實踐與探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1):27-37.
[2]李志義,朱泓,劉志軍,夏遠景.用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引導高等工程教育教學改革.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29-34+70.
[3]鳳權.OBE教育模式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研究.安徽工程大學學報,2016.31(03):81-85+95.
[4]寇玨,孫體昌,孫春寶,徐承焱.工程類本科生課程全英文教學實踐.中國冶金教育,2016(02):63-65.
[5]劉廣彥.基礎力學課程全英文教學實踐與探索.科技創新導報,2016.13(30):127-129.
[6]楊平.工科院校專業基礎課全英文教學示范課程建設的探索.高等理科教育,2016(06):116-120.
[7]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05):74-81.
[8]劉獻君.論“以學生為中心”.高等教育研究,2012.3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