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階段的算法教學體系中,其形式和內容展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沒能夠引起相關的重視,以及實施方式存在單一性等,一方面不利于教學內容的展開,另一方面影響其發揮的實際效用。作為數學思維和數字敏感度的良好鍛煉方式,算法的教學需要進行創新和改良,以優化其內容的闡述形式。就此展開探討,提出了三點改進方法,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創新;小學算法;優化方式
數字的算法作為數學教育中重要的研究內容與應用方式需要對其引起重視,其中所蘊含的理論內容需要滲透進實際的教學環節中,從而在學生的觀念培養上逐漸建立起科學的數字運算模式,但現階段的關于數學算法的教學與應用還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對此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改善和應用,以保證數字運算教學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數學水平。
一、小學數學計算的發展情況
計算作為數學學習的基本能力之一,一方面可以提升數學學習的整體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將多種邏輯思維模式進行結合應用,以促使學生往更高層次發展。但在部分學校的教育規劃上,對于計算能力沒有進行深入研究,僅是要求學生進行方法以及流程的掌握,計算過程中所蘊含的數學思維沒有得到相關的推導和證明,使學生在大量機械化的運算學習中進行刻板的記憶與方法的掌握,在此情況下不僅不利于學生進行數學的深入鉆研,而且不利于營造科學的算法和教法。
二、創新計算方法教學的影響
在以往的數學計算程式中,其計算流程的教學和練習往往依靠固定的形式進行展開,容易導致學生思維的固化,進而影響其運算模式的單向發展。通過一系列的計算方法創新,能在整體的運算思維中對學生進行邏輯啟發,使學生不僅能夠掌握該階段的通用計算模式,還可使掌握多種計算的形式,由此在該流程體系的創新中可以幫助教師開展高質量的運算教學,同時也可以將學生的固有思維進行拓展,使之更加深刻地掌握教材內容的知識體系,實現計算水平的提高。
三、相關的改進方案以及措施
現階段數學的算法、教法的改進措施中,其關注的因素包括思維因素、內容因素以及流程因素,通過各個因素之間的相互協調形成科學的計算教學模式,從而將概念性強、描述復雜的教學內容以直觀的形式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的改進措施和方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高學生的心算能力,鍛煉良好的邏輯思維
心算能力指不采用手頭計算的形式,而根據相關的科學計數理論進行數據的求解,此過程中對學生的運算思維有著更高層次的要求,在初期的鍛煉中會遭遇一定的瓶頸期,出現難以適應的情況。對此,教師需要進行耐心的引導與知識宣講,幫助學生在初期的鍛煉階段能夠迅速適應心算的形式[1]。同時也能培養其關于數字計算的靈敏性。心算能力可以作為小學計算的入門環節,通過形成科學的運算思維體系,對其今后的數字計算學習與發展做好基層性鋪墊,使之能夠順利開展更深層次的內容學習。心算能力在初始階段教師應該注重學生計算結果的準確性,通過技巧性較強、容易記憶的運算方法使其領悟當中所蘊含的含義,進而逐步提高計算結果的準確性,另外,還應訓練學生在心算過程中的精神專注度,只有充分調動思維的感官,才能有效提高心算的速度水平。所以,專注度和技巧方法的掌握是心算過程中關鍵的影響因素,教師應針對心算程水平的程度進行合理的方案應用[2]。比如在十位數內的加減法計算中,教師可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展示方式,讓其形成初步的心算思維,如“動物園里有九株竹子,小熊貓吃了兩株,動物園里還剩幾株竹子?”通過充滿童話氛圍的舉例方式讓其在更好接受的同時,能夠使其進行更加專注的邏輯思考,進而形成初步的心算思維模式。
(二)創建新型教學形式,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學習熱情的培養與提高在計算教學的流程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度的學習熱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其能夠更好地接收教師所實施的改進方案,進而認識和掌握新形式的數字計算方法。另外,還應改進以往計算教學當中存在的不足因素,對其進行創新和優化。比如:在《認識人民幣》一課中,教師可以結合相關的數字計算內容,使學生在附有生活化氣息的教學中,領悟計算的方法與技巧,進而簡化相關理論指導過程。如在五十元面值的人民幣計算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其自行制作人民幣道具,再通過課堂之間的交流活動,使之在潛移默化的交易活動中提高其數字的計算能力。這樣不僅實現了教學形式的創新,還極大提高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其具有實際應用性的數字計算形式能夠幫助學生構建起計算思維的基本框架[3]。
(三)采取多種教學模式相結合的形式,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現階段的數字計算環節中,僅靠單一的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實際的教學需要,因此需要結合多種方案進行理論結合以及拓展,依靠多種理論來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此流程中能夠獲得實際的提高。比如通過多媒體技術的形式進行理論內容的展示,以提高課堂的整體關注度,便于內容知識的進一步滲透[4]。同時還可開展合理的情景模擬,通過師生之間的角色扮演,使其通過行為的參與模式應用其所學的知識進行問題的解答,培養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進而營造融洽、活躍的學習氛圍。例如:在乘法運算的內容中教師可舉例生活中實際的物品購買經驗,如價值五元的物品,在三種不同地方進行購買所耗費的現金為多少,一方面組織學生應用加法的形式進行表達,另一方面組織學生進行乘法形式的內容表達,引導其體會當中的思維模式變化,最終提高其數字邏輯方面的理解與運算能力。此外,教學模式在理論和文獻資料的闡述中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采用何種方案進行教學內容的滲透,還需依據實際的教學情況變化進行合理的運用,一方面避免資源的浪費、繁雜的教學環節,另一方面確保其具有簡化性以及高效性。
本文根據算法教學的相關理論以及整體的數學教育情況進行了綜合理論闡述,旨在促進其發展流程中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算能力,使其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獲得更高層次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趙麗.小學數學計算方法的培養與創新[J].新課程(小學),2018(12).
[2]李金朝.小學數學“數的運算”的教學創新探索[J].考試周刊,2018(A5).
[3]張穎.論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16):92.
[4]余冰.小學生數學創新思維能力研究綜述[J].教育現代化,2018,5(36):389-392.
作者簡介:王輝,男,二級教師,小學數學教學,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八里灣鄉中心小學。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