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娟娟
【摘 要】與未成年相比,成人具有思維定勢的缺陷,造成這一缺陷的原因就在于成人的知識結構已經構建,且社會實踐豐富,致使他們習慣按照自己長期形成的思維方法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而美術是一門藝術性學科,隨時隨地都在發生變化,可塑性很大,成人的思維定勢勢必不利于他們能很好地接受美術教育。因此,從事成人美術教育的教師,要認識到成人受教育者存在思維定勢這一學習問題,并針對這一問題革新教學模式,打破成人受教育者的思維定勢,使成人美術素養獲得可持續性的培養和發展。
【關鍵詞】成人美術教育;思維定勢;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5-0188-01
對于成人來講,由于他們已經具有一定的美術知識,且社會實踐豐富,使得他們的思維已經形成習慣化,即思維定勢,一旦成人再重新接受美術教育,就勢必受到思維定勢的局限,導致他們的美術教育難以有所突破,也不利于成人美術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為了使成人美術教育活動富有成效性,這就要求成人美術教師重視學生具有思維定勢這一學習問題,以此學習問題為依托,深入研究突破學生思維定勢的有效教學策略,實現學生無論接受什么樣的成人美術教育都能夠與時俱進,保持鮮活的動力。
一、思維定勢的內涵及影響
所謂思維定勢,也稱“慣性思維”,是由先前的活動而造成的一種對活動的特殊的心理準備狀態,或活動的傾向性。思維定勢具有雙面性的影響,如果所發生的環境條件是思維者慣用的環境條件,就能夠最大化地發揮思維定勢者的思維,使思維者能夠在熟悉的環境條件下快速地解決問題。反之,一旦環境條件發生變化,思維定勢就成了阻礙因素,如果具有這一思維特點的人再保持不變,按照習慣性思維去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不僅不能夠有效地解決問題,還可能使他們陷入解決問題的一個死局。為此,對于具有思維定勢的人,要辯證地看待思維定勢,既要看到思維定勢的積極影響,又要看到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尤其是要根據不斷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及時地轉變思維,以新的視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二、突破成人美術教育中思維定勢的有效策略
(一)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多維度審視美術
一方面,對于成人來講,他們每一個人的成長背景、教育背景和社會實踐背景具有很大的差異性,這就使得他們的思維也不盡相同,盡管是同一個問題,最終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卻千奇百怪;另一方面,與其他學科相比,美術學科具有藝術性特點,藝術性就在于思維沒有定數,創作沒有邊際,總是處于不斷變化發展之中。因此,基于以上兩個方面的因素存在,這就要求成人美術教師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多維度審視美術。例如:當美術教師借助于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輔助工具,對一些名家名作開展審美鑒賞教育活動時,美術教師就要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活動。把這一美術教育活動交由學生自主把握,美術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只起到引導作用。首先,依據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學習基礎、性格特點、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等基礎上,美術教師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并選派一名綜合素養高的學生擔任學習小組組長,組織和帶領本組成員開展名家名作審美鑒賞活動。在名家名作審美鑒賞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活動中,每一組的每一個成員都可以針對美術審美鑒賞對象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而后大家集中匯合這些觀點和見解,經過充分地溝通交流以后,形成本小組的審美鑒賞觀點。最終,在這一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每一個成員都能夠聆聽其他成員的看法和見解,再經過激烈的討論,勢必會逐步地拓展和突破每一個成員的定勢思維,促使他們能夠站在其他成員的立場上重新審視自己的審美鑒賞觀點。另外,每一個小組最終所形成的審美鑒賞觀點也不盡相同,小組外的溝通交流活動,能夠再次拓展和突破每一個成員的定勢思維,促使他們不斷與時俱進。
(二)開展多元化成人美術實踐活動,驅動學生多渠道接觸美術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發展動力。成人之所以容易思維定勢,就在于他們接觸的實踐活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成人美術教師要開展多元化成人美術實踐活動,把學生從課堂上和教材中解放出來,借助于豐富多彩的成人美術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新的親身體驗,進而促使他們的心理發生變化,不再局限于以往的思維。學生可自主開辦美術展活動,因美術展包括來自中外領域內的美術精品,且一些美術作品的時代跨度比較大,這勢必就能夠驅動學生逐步學會用對比、系統和辯證的思維去看待美術深厚的語意。
三、結語
總之,從事成人美術教育的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思維定勢這一學習問題,并針對這個問題采取有效策略去突破這一學習思維限制。只有成人美術教師立足于教學中存在的關鍵性學習問題——學生思維定勢的局限,并有意識地創新教學模式,才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才能夠使成人美術教育活動富有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毛繼寧.淺談終身教育下的成人美術鑒賞教學改革[J].大觀,2017,(7):130.
[2]鄭劍.淺談成人美術教育的特點與方法[J].山東青年,2014,(7):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