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露
摘要:在落實高中英語教學目標的過程中,筆者認為,我們要以“語言”為基礎,讓學生感悟到語言的魅力,學生才能品味出其中文化的魅力,讓學生能夠擁有應用語言的方法、素養,學生才能可以“表達”、“創作”。作為一線的高中英語教育者,筆者認為,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我們需要關注人文化學習氛圍的創設,我們需要落實跨文化意識教育目標的實現,但是,我們更需要關注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筆者提出這一建議,并不是源于應試教育目標,而是源于學生的成長需求。本文中筆者就對高中英語教學中提升學生語言素養的方法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學生;語言素養;方法
作為高中英語教育者,隨著教育理念的轉變,我們也做出了一系列的轉變。我們希望學生能夠擁有言語交際能力,進而讓學生擁有構建交流平臺的能力,畢竟學生是生活中的一員,畢竟學生是在學習語言。我們希望學生擁有人文素養,畢竟高中學生正處于特殊的成長時期,畢竟高中學生正處于學習的巔峰時期,他們需要借助學習活動全面的成長起來。在這一過程中,筆者認為,我們需要將“語言”作為英語教學的根本,我們需要讓學生先擁有“雙基”。只有這樣高中學生才能在我們的期望中實現“學英語”、“用英語”的目標。由此可見,在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語言素養是學生學好英語知識的“基石”。本文中筆者就對此進行了分析。
一、教師改變認知
在筆者提出這一點時,可能會有很多人為高中英語教師“鳴不平”。在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不是一直將“語法、詞匯、語言技巧”作為教學的重點嗎?也就是說,他們不是一直在努力的“教語言”嗎?筆者認為,在傳統的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我們是展現了英語教學的語言性,但是卻沒有關注學生語言能力的養成。如在高中英語課堂之中,教師要圍繞增強學生的語言能力,創新當前的教學工作。教師要認識到英語的學習并不枯燥,要基于高中英語教材,增強學習的樂趣,讓學生能夠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鼓勵學生多使用英語進行對話,并創設英語學習的環境,為學生聽英語、讀英語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聽英語、讀英語。在聽英語和讀英語的過程中,逐漸掌握英語單詞與詞匯的寫法和用法,培養學生遷移運用英語知識的能力。此外高中英語教師要認識到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是為了能夠扎實學生的英語基礎,為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與提高而創造條件。將語言能力的培養作為其他核心素養的基礎。畢竟我們是在教“語言”,忽視了“語言性”的語言教學自然是無效的。因此,筆者認為,我們需要做的是改變我們對于語言教學的認識,而不是弱化語言教學的語言性。
二、選擇多種方法
有了培養目標,我們還需要采取可以實現目標的行動。如在筆者看來,高中學生擁有學習的體驗和學習的基礎,但是,他們還不具備語言素養與語言能力。因此,我們需要幫助學生把已有的作為基石,不斷地構建上層建筑。促使學生能夠獲取更多的新體驗、新方法、新見識。如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創新教學方式,采用更多能夠調動學生內在學習動力的教學方法,如翻轉課堂、探究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暗示教學法等,將這些教學方法與高中英語教學內容相融合,從而提高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探究式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課堂中的應用,探究式教學法主張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過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知識體驗與情感體驗,而不是只關注學生通過一節課學習和掌握了多少知識。推動探究式教學法與高中英語課堂的融合,就是要將教學內容情境化、目標化,先是創設一個激發學生探究興趣的情境,讓學生主動投入到課堂探究活動中。然后根據教師的引導,學生去理解探究目標的主要內容,明確探究的任務。教師再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活動,讓學生去自主或合作的方式去完成探究目標。在學生完成探究任務的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大大增多,其關注的焦點在于英語學習之上,學生的思考活動大大增多。探究活動結束之后,教師與學生的交流開始增多,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將會理解所學內容,其語言能力、思維素質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培養。
三、解讀文化
為什么我們當前倡導教學改革,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將教學資源的改革作為載體,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適宜的學習情境?就是為了促使學生能夠實現智商、情商的同步成長。也就是說,因為教育視野的改變,我們的課堂教學展現出了人文性。但是,任何事都不能走極端,任何事都需要分清主次先后,在應用教育元素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整合所有的教育資源,促使它們相互扶持,進而幫助高中學生獲取更大的發展平臺。如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教授英語單詞的詞義,更要教授其背后的文化,讓學生能夠在英語的文化環境下,運用英語去交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去搜集一些關于英語文化的內容,了解英語文化的深厚歷史。還可以播放一些影視的經典片段,讓學生對比同一單詞、短語在不同語境下的不同含義,進而理解所學知識的文化含義。在跨文化交際的培養上,教師可開展一些跨文化交際的活動課程,讓學生在模擬的語言情境中,能夠切身感受到不同語言文化背景下,英語所表達的詞意與漢語所表達的詞意之間的差別,加深學生對英語的理解,使學生在模擬中,逐漸具備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再通過活動課、情景對話、舞臺劇等,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實踐證明,只有將語言性與人文性進行整合,只有將多種教育元素進行整合,我們的高中英語教學才能夠用最少的時間實現最多的目標。
綜上所述,高中英語教學需要實現改革,從教材資源的編寫與應用、課堂氛圍的營造、教學方法的選擇都是我們改革的重點。在這一過程中,筆者認為,我們需要展現出英語學科的語言性,借助英語的文化性,借助我們的主導價值,進而促使學生生成語言素養,能夠“用英語”來生成學習能力、獲取學習方法。
參考文獻:
[1]廖愛華.淺談如何改進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方法[J].讀寫算教師版,2017,12(27):268.
[2]孫澤宇.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策略[J].當代教育,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