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建國 (山東平原縣藍天實驗學校)
九年義務免費教育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農村學生的入學率、鞏固率,但在軟硬件建設上,在教學理念方法上,在教育教學質量上,農村地區仍然相對落后。當前,破解農村教育困境,應首先在“籌”“引”“送”三個字上下功夫,念好破解“三字經”。
首先是“籌”字。一要統籌區域內學校的布局。“普九”以來,各鄉鎮的學校布局已基本趨于合理,但隨著“合村并居”工作的推進,原有的平衡有的已經被打破,亟須重新進行前瞻性規劃、科學性設計,實現社區與學校同步建設、同步竣工、同步投入使用。二是統籌各種資源,加大教學設施配備力度??h鄉政府除了加大自身投入外,要注重拓寬融資渠道,吸納社會財富捐資助學。平原縣在每年的教師節表彰大會上,都大力表彰捐資助學先進單位、先進個人,鼓勵有識之士關注農村教育,捐助農村學校。借助這一舉措,有的農村學校已經實現了“班班一體機”,許多學校的硬件設施甚至超過了縣城學校。
其次是“引”字。當前,教師年齡老化、師資短缺仍然是困擾農村學校的一個難題。農村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大師資配備力度,引領有教學經驗的教師到農村學校支教,采用“下行一級”的辦法,縣城學校教師到鄉鎮駐地支教,鄉鎮駐地學校教師到學區學校支教,學區學校教師到偏遠村小支教,并將支教經歷和支教成績作為評優獎模、職稱評聘的重要依據。另外,農村學校要在盡力造就“飛鴿”牌教師的基礎上,為偏遠農村培養足夠的“永久”牌教師。教育部或相關部門應該制定相關政策,采用“委培”的方式為農村學校,特別是偏遠學校定點培養一部分“固定”教師。
最后是“送”字。農村學校信息比較閉塞,導致教育理念、教學技術相對落后。為改變這種局面,各級教育主管部門也做了如“送課下鄉”之類的工作,但這些措施沒有整體架構,缺少系統性和針對性,缺少活動評價,效果只能是短暫的。在這方面,平原縣的做法是以縣城學校為龍頭,與鄉鎮學校共同組建了“五大教育聯盟”,聯盟中除了資源共享外,還開展了送教下鄉、名師工作室、技術培訓、讀書沙龍、賽課評比等活動,每年教育局對各聯盟的工作成果進行評價,推廣成功經驗,實現共同提高,抱團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