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 青 (江蘇揚州市施橋鎮第二小學)
計算是數學課程的特點,而計算不準確是數學教學中常見問題。影響計算準確性的因素很多,如學生對數學學習耐心不足,降低計算效率等。教師要全面分析學生計算準確性差的表現,突破學生固有的學習思維模式,指引學生掌握數學解題方法和規律,提高計算準確性。
在數學計算中,很多學生之所以出現解題錯誤,與對數學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不牢有關系。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準確性,必需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數學計算本身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抽象性、邏輯性,學生需要在解題過程中,培養良好的解題習慣。如果解題習慣不好,隨意性強,加上對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不到位,就會出現解題錯誤,影響準確性。教師在規范學生解題方法時,要從最基本的運算法則入手,加減乘除混合運算,應該先計算乘除,再計算加減;在有括號的題目中,要先計算括號內的,再計算括號外的,在去括號時,還要注重運算符號的變化。同樣,在計算準確性上,無論是心算還是口算,都要建立在準確的基礎上。為了規避小學生的解題錯誤,提高計算準確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解題后,進行必要的檢查、驗算,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一些學生的解題方法本來是正確的,但因疏忽大意,可能在計算結果中出現錯誤,降低了計算準確性。因此,認真細致解題,對解題結果進行檢驗、驗算,對于提升計算準確性具有重要意義。
在小學數學解題中,計算準確性的提升,不僅僅在于正確的計算,還在于對解題技巧、方法的靈活運用。教師要引領學生認識、理解、掌握必要的計算技巧,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解題水平。計算準確性的影響因素多,選擇不同的解法,也會化解習題難度。教師要轉變觀念,尊重和理解學生,加強與學生溝通,構建良好、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對不同學生解題中的錯誤進行梳理、分析,探析成因,給予針對性指導。很多時候,在面對一道數學題時,學生會按照自己熟悉的方式去解題。如在混合運算中,習慣按從左至右的順序進行求解,計算量較大,還易出錯。不同的數學題型,教師要指導學生先觀察、分析題型的特點,引領學生挖掘數學題目中的解題技巧。如在3×4×25 的計算過程中,通過觀察發現,4×25=100,再乘以3 即得到正確結果300。當然,面對數學中的解題技巧和方法,教師需要引領學生多總結解題經驗,對一些復雜的數學運算步驟進行簡化處理,降低解題難度。同樣,計算技巧的學習和運用,教師要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打破數學固有解題模式,讓學生能夠從平時的解題實踐中內化為解題素能。
在數學計算題中,很多學生感覺解題枯燥,沒有興趣。數學計算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數學源于生活,同時也服務于生活。在解一道數學題時,教師可以結合不同的數學題,創建趣味化數學情境,順應小學生心智成長特點和規律,激發學生對數學解題的積極性,鼓勵學生認真解題,提高計算準確性。在數學課堂上,學習過相關數學知識點后,往往會輔助相關的數學習題,以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但如果學生對計算沒有熱情,就會影響數學解題訓練成效。為此,我們可以圍繞具體的數學問題,創設生活化學習情境。如某學生去商店買學習用品,鉛筆每支2 元,橡皮每塊0.5 元,練習冊每本3 元。問學生買了3 支鉛筆、2 塊橡皮、5 本練習冊,共花去多少錢?請同學們幫他算一算。顯然,以學生生活實景來導出數學問題,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的思維意識,也能讓學生融入解題情境中,快速求解并得出結果。
總之,計算準確性關系到數學解題的成敗,教師要注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夯實基礎,引入技巧,創設情境,化解影響計算準確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