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輝 (江蘇如東縣豐利鎮凌河小學)
目前,許多學校都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如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科學合理地運用一些心理技術和理論,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不斷提高,實現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認知、心理情感和行為技能的全面發展,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斷探索和嘗試。
個人興趣常常與積極的情感體驗聯系在一起,良好的情感體驗必須有良好的情感交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應注意自卑情結的產生。何謂自卑情結,是說某一人評價自己的技能和水平不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因而消沉、頹廢、悲觀乃至膽怯。
例如,某學生上信息技術課時,他經常呆坐在電腦前,有時甚至睡覺,看到全班學生用著電腦專心致志地設計圖片,他對此漠不關心。據班主任介紹,這位學生從一年級起就對學習沒有興趣,不喜歡閱讀,也不注重寫作。我們私下里跟他談了為什么上信息課要睡覺,他的回答令人驚訝:“講的我不懂,我也不會。”在一堂“補數碼照片”課中,針對這樣的學生,老師把他作為“模型”背景,將校園美麗的風景拍下來,作為課堂的素材。這個學生在課堂上非常快樂和積極。他非常高興,并積極做老師安排的照片,同時還幫助其他學生修復照片。現在,他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和歸屬感。
信息技術課堂是在傳授信息技術知識的基礎上,也要讓自卑感復雜的學生在課堂上有積極的情感體驗,在課堂學習之中獲取歸屬感,讓學生在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中引發興致,做到發展的全面性。
小學生在長大過程中,知識儲備多了,會有驕傲情結。這方面假如教師對學生指導不當,學生就會與其他同學距離感強烈,影響班級的統一。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知識傳授時,要重視自負的學生,幫助他們學會欣賞他人,接受他人。
例如,在教“創意拼法圖形”的過程中,學生被要求表揚別人的作品,只說優點,就不用說缺點了。老師要求學生們在進行他人作品分析講評時分組進行,給予其5 分鐘時間。隨后,各小組派代表登臺談感受。誰也沒有想到的是,作品評價的第一作者就是班上最不喜歡對別人的作品發表評論的學生的畫圖。雖然這位學生的作品還有諸多不盡如人意之處,但其他學生卻是在挖掘作品的長處來肯定。從那以后,不喜歡評論別人作品的學生學會了欣賞他人,肯定他人,接受他人。
這實際上是一種賞識教育的形式,賞識教育是欣賞學生行為的結果,在賞識教育中,一般主要是對有自負情結的學生進行,這種教育教師擔負的角色是言傳身教的,實際上全過程充滿著對學生的導引與認可,學生在接受教育后,不再覺得盲目自大的偉大時,就會得到認可。
學習合作是處在信息時代學生的需要,也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任務驅動是信息技術課堂的特征,這是因為信息技術課離不開實踐。
例如,在“制作電子報”的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這一方法就可以有效地利用。教師可以布置小組成員就我們的校園為主題進行小報的制作。要求講完后,教師看到信息技術技能比較好的一名學生沒有參加小組合作,這位學生平時喜歡單干,不喜歡其他人對他派任務。出現如此局面,教師可以對其能力贊賞后特邀其做記錄小報制作情況的信息員。在記錄中,他要是對小組的建議和進度記錄不準確,他就會失去分數,甚至可能在組內評價中被淘汰,進而使其銳氣受挫,懂得自己如不能和他人進行合作,就會使整個團隊做不好工作,在和其他團隊的比較中不能成為贏家。
學生之間的情感互動影響教學活動的過程和效率。單干的學生只想通過單獨工作來表現自己的能力完全不可取,可見學生之間的情感互動是有必要加強的。
通過信息技術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很多,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和研究過程中不斷發現和創新,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科學、有效、合理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