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寧 (江蘇海安市實驗小學)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教學中項目式學習要突出以課程標準為核心,以適應小學生素質發展的要求。基于這樣的新要求新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利用混合學習環境的優勢,將項目式學習融入語文教學中,有利于突破傳統課堂教學中小學生閱讀素養培養的教學瓶頸,成為提升小學生閱讀素養的催化劑。
項目式學習的探究對象是源于學生生活的現實問題。項目學習的過程就是探究解決這些現實生活問題的過程。在每一個階段的項目學習中,每個階段的探究都需要學生去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學生對問題的探究過程實際上也就是知識的構建過程。學生通過閱讀解決自身生活中的真實問題,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積極性,讓學生能夠更主動地進行相關材料閱讀,完成閱讀任務。在問題的驅動下,學生不斷進行閱讀數量的積累,最終在閱讀方面從量變引起質變,促使閱讀素養發生質的飛躍。
項目式學習相對于傳統教學來說一個顯著的優勢就是改變以往絕對化的集體化學習或個體性學習的方式,將團體發展和個人進步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團體和個人閱讀素養的共同進步。
例如,在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在討論、分享評價和任務分工等環節都需要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合作學習,而個人在資料查閱、完成個人任務整理數據方面則需要學生自主完成,這就將團體進步和個體發展有機融合在一起,實現了共同進步的目標。
項目式學習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實踐與合作學習的機會與平臺,個體和團體在學習中都需要進行大量的資料閱讀和查找工作。因此,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體,在學習過程中閱讀素養都得到培養,他們是共同進步、相輔相成的。
在混合教學模式下開展項目式學習,實質上就是將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的優勢結合在一起,用于閱讀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將兩種學習模式的優點結合起來,可以有效促進學生閱讀素養的提升。
例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閱讀資料來源十分廣泛,既可以是教師提供的閱讀資料,又可以是學生通過網絡、圖書館等渠道自己收集的資料,最后將其整理為項目式的學習成果。
因此,這一模式可以為學生提供多種閱讀素養培養的途徑。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閱讀素養和其他能力的提升。
在教學中,為準確把握混合學習環境下項目式學習對提升學生閱讀素養的具體作用,我們在教學實踐中采取教學實驗的方式對采取混合學習環境下項目式學習的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閱讀素養進行測試和對比,根據結果總結了該模式對學生閱讀素養作用的具體體現。
通過我們對實驗對象中的對照班和實驗班的學生語文成績進行一個學期的實驗跟蹤檢測后,我們發現實驗班學生的語文成績在采取該學習模式前是低于對照班學生平均語文成績的,但是在實施這種學習模式一個學期以后再進行對比,實驗班學生的語文成績在標準考試中已經高于對照班的平均分。該模式表現出顯著的積極作用,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混合學習環境下的項目式學習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的學習無論是從深度還是廣度上都要比傳統教學更強。
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主要是利用課堂開展教學,很少給學生布置課外閱讀任務,偶爾給學生推薦一些課外閱讀書籍,也并未進行認真審視,更不會檢查學生的閱讀完成情況。因此,對于學生閱讀態度與行為,教師也很少甚至很難客觀、全面地掌握。我們在教學實驗中對兩個班的學生進行閱讀行為和態度的調查,兩個班均未接觸過項目式學習,兩個班的學生在閱讀行為和態度的調查中也為顯現出明顯差距,在其中一個班實施一個學期的項目式學習以后,再對兩個班學生進行閱讀行為和態度方面的相關指標調查時發現,實施項目式學習的一個班學生在相關指標上要優于未實施項目式學習的那個班的學生,這說明項目式學習能夠改善學生閱讀態度與行為。項目式學習傾向于讓學生根據計劃去完成任務,學生需要閱讀大量的資料和篩選大量的內容和信息,并且在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完成學習任務,這些學習活動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興趣,讓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行為變得更加主動。
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閱讀素養的重要內容,在混合環境下的項目式學習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來說提升較為明顯,這說明該學習模式能夠有效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故事類問題和說明文的閱讀理解能力測試中采取項目式學習教學的班級學生在“直接提取”“詮釋、整合觀點與信息”“檢驗和評估文本、語言元素”以及“直接推論”四個閱讀理解能力重要體現的指標維度上,采用項目式學習的班級學生整體上要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方法下的學生,這說明項目式學習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在項目式學習中,學生圍繞所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小組合作和個人自主的學習探究,無論是對閱讀材料廣度的掌握,還是對閱讀材料理解深度的分析都有更高的要求,久而久之,隨著閱讀訓練次數的不斷增加,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就會得到有效的提升。
混合學習環境下的項目式學習需要在活動實施實踐的各個環節加以優化,以科學合理的實施環節設計構建起項目式學習的實踐體系。
例如,項目開展前教師要做好綜合分析。一方面教師要對本學科各個階段和其他學科的知識進行有目的的重組,圍繞項目學習設計一個擬解決現實問題的有意義的學習項目。另一方面教師要做好對學習者的分析,對學習者的知識水平、能力水平、興趣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設計出與學習者實際相符的項目與活動。在項目學習活動實施的過程中要按照項目式學習法的項目確定、計劃制定、活動探究制作作品的實施過程來開展。在項目學習活動后期要做好成果交流、總結及評價方式改進。
構建混合學習環境下項目式學習的實踐體系,是優化項目式教學過程、提升項目式教學實效的重要路徑,在項目式學習活動實施中要注重從項目開展前、項目實施中、項目實施后圍繞學生素養的培養進行合理的構建與優化,提升項目式學習的實效。
項目式學習法相對于傳統教學方式具有顯著的優勢,在分析其優勢的基礎上,從項目實施前、實施中、實施后三個階段對如何構建項目式學習法實踐教學體系進行初步分析,以期能為通過項目式學習法促進學生閱讀素養提升提供有益參考與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