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東 陸建平 (江蘇張家港市泗港小學;張家港市萬紅小學)
班級是學校的細胞,班級編制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校的辦學質量和學生的成長。班級編制不是小事,它是學校教學管理中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只有堅持“公平均衡、優質教育、公開透明、信息管理”的基本原則,才能科學規范、公平公正地編制好每一個班級,實現班級之間的均衡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辦人民滿意教育奠定基礎。
公平均衡原則就是不分重點班、快慢班,不設特長班、實驗班、“關系班”,按照學生基礎、師資條件均衡編制班級,實現教師學生教學設備條件等全部資源的最優化組合,讓每一個班級的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公平、優質的教育。公平均衡編制班級充分體現了國家義務教育“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基本理念,是保障義務教育學校班級優質均衡發展的前提條件。
首先是依據學生的基本情況均衡分班。包括考慮學生的學習基礎、品行情況、健康狀況、男女性別比例、本外地生比例、特殊學生比例等因素均衡配置。要求學校不光依照學生考試成績編班,不光憑幼兒園和小學提供的初步信息直接編班。學校在招生過程中要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乃至每一個學生家庭的基本情況,然后進行分析整理,通過電腦軟件將學生分配到各個班級。因此前期調查摸底、信息采集、數據處理是做好工作的關鍵,教學部門要組織有經驗的班主任和任課教師耐心細致地采集學生信息,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尤其是一些特殊家庭、特殊學生(包括離異家庭、貧困家庭、身體或智力殘疾兒童、少數民族學生、休學復學學生等)的信息要了解得一清二楚。其次是均衡配置教師資源。要注意到教師性別、職稱、年齡結構、教育能力、骨干力量等方面的因素,均衡配置班級,以保障各個班級平衡協調發展。班級不分重點班、快慢班,不設特長班、實驗班、“關系班”,能夠保證任課教師心理平衡,實現班級之間公平競爭,有效遏制家長“擇班”“擇師”現象。
優質教育就是學校資源配置要有效率和效益,要做到面向全體,顧及差異,能夠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和諧發展、有個性地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在保證優質的師資資源配置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控制班級容量,倡導小班化教育,關注殘疾兒童教育,以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首先是嚴格控制班級容量,實施小班化教育。據了解,目前我市市區公辦學校的平均班容量已經超50 人(主要受吸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影響)。“大班額”不僅會加大教師的工作量,嚴重影響教學效果,影響學生身心健康,更會帶來一些安全隱患:一是教師關注每個學生的機會減少,學生遭遇人身傷害的風險增加;二是人多活動空間減小,感染傳染性疾病的概率增加。由此可見,“小班化”(一般36~45 人)是優質教育的必然趨勢,嚴格控制班容量是保證實施優質教育的前提和基礎。其次是盡量滿足特殊學生對特殊教育的需求。“堅持合理便利的原則滿足殘疾兒童隨班就讀需要,并為其學習、生活提供幫助。創造條件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建立資源教室,配備專兼職教師。”(見教育部關于印發《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的通知教基〔2017〕9 號)。再次是完善教室裝備。教室一定要“保證室內采光、照明、通風、課桌椅、黑板等設施達到規定標準。”能夠實現網絡班班通、多媒體等現代化設備齊全,班級圖書資料充實,為學生學習創造優越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條件。
所謂公開透明原則就是按程序規范操作,“陽光編班”,實施多方參與、民主協商的現代學校管理制度,公開編班過程與結果,公布任課教師名單及聯絡信息等。“編班過程邀請相關人員參加,接受各方監督”(見國家《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保證教職工、學生、家長以及相關人員對學校班級編制的知情權。公開透明、共同參與是化解矛盾、解決問題,和諧學校、家庭、社會多方關系的最好方式。
首先是多方參與,共同協商,形成可行的編班方案。以學校教學部門為主,邀請家長委員會代表、社區居委會代表、當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學校法律顧問、幼兒園與小學、小學與初中銜接教師等多方人員,共同商討、共同制訂出大家認可的編班方案。編班方案要經過分管校長、主任簽字,班主任隨機抽簽接收班級名冊后簽名,多方代表現場監督全過程最后簽名,這些關鍵環節都要留有實景照片或影像資料,用于備查。這是公開透明的第一步,能夠聽取多方意見,群策群力,凝聚智慧,并形成監督機制,促使學校工作更加精細化、規范化、民主化。其次是做好公示及宣傳教育工作。即編班的程序公開、結果公開、配備的班主任及任課教師公示、學校接受監督的電話號碼及相關負責人公示等。開學報名時,學校還要注意聽取反饋信息,根據具體情況,及時微調,彌補不足。通過家長座談會、教育開放日活動等多種有效形式,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解除家長心中的疑惑,讓每位家長安心、放心、舒心地把孩子交給我們學校。
所謂信息管理原則就是指加強信息的采集、收錄,建立班級信息、學生信息電子檔案,對招生入學、學籍注冊、學籍檔案管理、學籍異動、升級、畢業、成長記錄等工作進行信息化管理。一般而言,主要是建立好年級學生花名冊(總名冊)、班級學生學籍信息檔案等。針對年級、班級學生建立的電子檔案具有操作簡便、存放時間久、傳遞速度快、成本低、保密性強等優勢。
首先是建立好年級學生花名冊(總名冊)。即在學年初登記每名學生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就讀班級、家庭住址或流動人員暫住地址、監護人姓名、聯系電話等主要信息,以便于核查核對在校學生,正常開展教育管理工作。一般是一學年更新一次,對轉入、轉出、復學、休學等進行調整。其次是建立好班級學生學籍信息檔案。學籍是指一個學生屬于某學校的一種法律上的身份或者資格,專指作為某校學生的資格。2013年9月1日起,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建成投用,每名學生都擁有一個終身不變的學籍號碼。學生學籍檔案一人一案,具體內容包括除學生花名冊所含一般信息外,還有學生身份證號、學生照片、全國統一學籍號,每學期品行評語及學習成績、獎懲記錄等個人成長信息。因此,它是記錄一個人終身學習歷程的詳細檔案,更具有存檔意義。年級學生花名冊及班級學生學籍檔案是學校檔案管理的重要資料之一,屬于學校檔案室需要永久保存的資料,畢業生總名冊還是高一級學校招生的重要參考底本。這些資料信息均要求準確無誤,嚴防泄露和濫用,嚴格實行保密制度。
這四條編班原則是建設“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為學生提供“優質、均衡、適切”教育的實踐準則,四者缺一不可。公平均衡、優質教育是核心目標、核心理念,公開透明、信息管理是保障手段、保障措施。只有踐行好這四條原則,教學管理才能實現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和現代化。